酸辣肚丝汤

文/刘媛玲

几场秋雨,天气骤然变冷,很多老年人已经穿上了薄棉袄。如果不是看朋友圈,还不知道女儿感冒了。疫情当前,感冒药不好买,但她硬是用每天一碗酸辣肚丝汤治好了。

酸辣肚丝汤都需要什么配菜(刘媛玲酸辣肚丝汤)(1)

看着她发在朋友圈那一碗还在冒着热气的肚丝汤,粉粉的肚丝和碧绿的香菜浮在汤面上,色味诱人,似乎闻到了空气中氤氲着的扑鼻的香味。将图片放大,汤里边的葱丝和木耳香菇若隐若现。顿时让人口舌生津,味蕾绽放。

陕西人喜食酸辣,这也是陕西菜的特色。汤菜,是宴席和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古时以肉菜加汤烹制的菜品,名为羹,经过演绎,就是现今的汤菜。酸辣肚丝汤,是陕西汤菜中的佳品。菜汤相融,口中生津,开胃下饭。

酸辣肚丝汤,是传统名菜,熟猪肚丝是其主食材,香菜、木耳等为辅料。肚丝入锅,水滚勾芡入菜,下胡椒粉,汤酸色红,食味浓香。酸辣肚丝汤,看着简单,实为难做,要求酸不烈口,辣不刺激,舌与胃都易接受。

看着女儿拍的那碗肚丝汤,不由想起小时候吃宴席的情景。那时人生活还普遍贫穷,物质也匮乏,即使逢年过节也很难大快朵颐,痛快地解解馋,满足那饥渴的肠胃。所以每到快过年时脑海里总出现的是母亲做的油炸豆腐丝,凉拌莲菜,酱瓜菜和那热腾腾、香喷喷用来夹馍吃的肉碗和萝卜粉条豆腐包子,还有偶尔出现在餐桌上的我爱吃的甜饭,再想不起其它诱我食欲的食物了。

记不起是因什么事、随父母在哪家亲戚家赴宴,和我参加过的所有宴席相比,那家还是较隆重一些,之所以印象中感觉较隆重,无非是饭桌上的肉多一些。我就曾经在一家婚宴上见一个四五岁的孩子面对那没一点肉腥的素菜直哭着吵着要吃肉,头上挨了母亲一巴掌。因为事先有母亲叮咛,不能表现太馋,我只管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吃一囗,再装模作样地放下筷子听会大人们说话,看大人们动筷子了再赶紧趁机夹囗菜。因此那时是不大愿意随父母去吃宴席的,那看着饭菜却不能放开吃的别扭劲儿让人难受,哪有在家端碗面条吃得痛快?

记忆犹新的是那次我生平第一次喝到了一种汤。记得当那碗汤刚一上桌,不知谁说了声:酸辣肚丝汤。饭桌上的客人们再顾不得说话和形象,完全没有了刚才那种矜持,纷纷拿起勺子伸向那碗汤。母亲也拿起勺子给我面前的小碗盛了两勺。不知可不可囗,我低下头默默抿了一小囗,顿时,一股别样的酸香味溢满囗腔,我又尝了一囗,只觉那 肚丝除了软香,还筋筋的;汤除了酸酸的,还隐隐有股辣味,但又不像辣椒那样辣得浓烈,让人舌头经受不了,它酸辣得恰到好处,正是我喜欢的味道。端起碗一饮而尽,抬头再看那碗肚丝汤,早已见底,不免怅然若失。

以后只要说跟父母去吃宴席,我首先问一声:有酸辣肚丝汤没?父母亲总相视一笑,让我觉得整张脸扑的一下就烧了起来,再以后就不再问,但心里总怀着一种期盼,却总是屡屡失望。酸辣肚丝汤,便成了我美好而遥远的向往。

那一年春节,母亲终于做了次酸辣肚丝汤,不同的是,浅红的汤色上面除了香菜,还撒了些绿绿的菠菜丝,分外养眼。母亲给我盛了满满一碗,说天气冷,喝了开胃暖身。我吹了吹,迫不及待喝了一囗,味道丰厚醇美,酸辣味浓,刹那唤醒了我的记忆及味蕾,虽然肚丝不够多,但喝得满头大汗,足以让我解馋,聊以慰藉了。

酸辣肚丝汤都需要什么配菜(刘媛玲酸辣肚丝汤)(2)

我向来对做饭不够上心,再加上生活好转,觉得想吃什么进饭馆就行了,不用那么用心去学。我家小妹则不同,心灵手巧,做出的饭菜倍棒。我们都叫她“大长今”(韩国电视剧中的一位女子,她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朝鲜第一女厨师,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为朝鲜第一女御医,受封为“大长今”。) 有次喝她做的酸辣肚丝汤,特别好喝,便向她请教,她从原料到制法向我详细讲述了一遍,可惜我不久就把听到的制作方法丢到了爪哇国,至今也没亲自动手做过一次。

原因很简单,怕麻烦。听小妹的意思,做酸辣肚丝汤不仅要甄选优质的食材,还要讲究刀功和火候,肚丝刀切的程度,熟烂筋道的口感,以及入锅后和调味品的搭配相融,力求完美,每个过程都需细致。光这几点,就吓到了我,我是没那样的厨艺和耐心的。如今生活好了,随时都可以喝到,想喝了,去饭店买一碗,何必辛苦下厨,受那样的麻烦?

所幸女儿比我强,有足够的耐心在厨房煎炸蒸煮,我也就隔三差五能享受到一次美食,但没想到的是,她竟然不声不响地用羹汤治好了自己的感冒。

天气逐渐冷了,想暖暖身子,喝碗酸辣肚丝汤的确是不错的选择,且还有醒酒健胃、气血双补、补虚养身、健脾开胃、帮助治疗营养不良等功效。特别在疫情这特殊时期,有感冒症状,就像我女儿那样,喝几天它,既治了病又解了馋,绝对胜过吃药呢!

酸辣肚丝汤都需要什么配菜(刘媛玲酸辣肚丝汤)(3)

作者简介:刘媛玲,西安市灞桥区退休教师,陕西富平人。喜爱文学创作,多年来勤耕不辍,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广播电视报》《八小时以外》《家庭生活指南》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千余篇(首)。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