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纲—木兰藤目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木兰藤目

典型的木兰科植物(地球生物全系列)(1)

木兰藤目(学名:Austrobaileyales)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目,是续无油樟目及睡莲目之后的第三个基群演化支。

以前的分类学家很少承认有这样一个目,即使第一版的APG 分类法也没有这一个目,但在2003年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中列入了这个目,属于原始被子植物类。包括三个科。

本目在APG II 分类法中可包含八角茴香科 Illiciaceae,在APG III 分类法中此科被并入五味子科。

下属科:

木兰藤科(Austrobaileyaceae)

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

腺齿木科(Trimeniaceae)

1.木兰藤科

木兰藤科(AUSTROBAILEYACEAE Croizat 1943 nom. conserv.) 常绿木质藤本,含1属2种,是现存被子植物的基部类群之一,其对于被子植物的起源及早期进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具疏松缠绕的主茎和直而呈叶状的扁平枝。种子大,具革质种皮,外层构成肉质种皮。胚小,胚乳丰富,嚼烂状。

典型的木兰科植物(地球生物全系列)(2)

(1)形态特征

常绿木质藤本,具--具球形油细胞,另一些细胞具砂晶形式的草酸钙结晶;明显不含生物碱;茎节为单叶隙,具2维管束迹;髓木质化;导管具梯纹穿孔板;大多数无穿孔的输水分子具明显的具缘纹孔,被认为是厚壁的管胞,但也有一些具横隔,始终具数核,具稀少至明显的具缘纹孔;木薄壁组织为傍管型;木射线细胞异形,兼有单列细胞和多列细胞,后者宽至8列细胞,具伸长的末端;韧皮部的类型较原始,并非全部伴胞都有和筛管分子紧密联系的个体发育;筛管分子具S型质体。叶对生或近对生,光滑,革质,单叶,全缘,羽状脉;气孔兼具平列型和不规则型;叶柄短粗,弯曲;托叶缺。花相当大,单生于叶腋,具腐败气味,很可能由蝇类传粉,两性,下位;花被片约12枚,浅绿色,离生,成紧密螺旋状排列,外侧的为萼片状,向内渐增大,直至呈花瓣状;雄蕊密布紫色斑点,12-25枚,螺旋状排列,外侧5-9枚可育,向内渐退化而不育;可育雄蕊浅绿色,片状,花瓣状,不分化为花丝和花药,具四孢子囊,延长的小孢子囊两两并排成2组,生于雄蕊远轴一边;花粉粒具二核,球状,具单萌发沟(即远极沟);雌蕊(6-)9(-14),离生,多少呈螺旋状排列,心皮具柄,每枚心皮具一延长、2裂的花柱和数个下延的柱头;胚珠8-14;片状边缘胎座,倒生,双珠被,厚珠心。果实鲜橙黄色,椭圆状球形,多汁,浆果状;种子大,具革质种皮,外层形成肉质种皮;胚很小,双子叶;胚乳丰富,嚼烂状。2n=44。

(2)分类

木兰藤科只有木兰藤属(Austrobaileya)一属,二种,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尽管木兰藤属很明显属于木兰亚纲,但在亚纲里的位置却不甚清晰。Agababyan(1973,“木兰亚纲”已引,为俄文)基于花粉形态,认为木兰藤属和樟目(Laurales)杯轴花科(Monimiaceae)的Atherospermatoideae亚科有密切联系。Bailey和Swamy (1949)也认为该属和杯轴花科有联系。Hutchinson (1973)把木兰藤科包含于樟目中,置于杯轴花科后,并称"更合适的位置尚须考虑"。Takhtajan (1966)认为木兰藤科是樟目最原始的科之一,如果这些原始科果真属于这个目的话。

典型的木兰科植物(地球生物全系列)(3)

(3)木兰藤

木兰藤(学名:Austrobaileya scandens)属被子植物木兰藤目,为木兰藤科(Austrobaileyaceae)木兰藤属下已知唯一种,是生长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特有种。

2.苞被木科

苞被木科(Trimeniaceae)也叫腺齿木科或早落瓣科,只包括1-2属约5-9种,只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太平洋岛屿和东南亚。

本科植物都是乔木,小花两性,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环境中,植物中可提炼香精。

典型的木兰科植物(地球生物全系列)(4)

苞被木科是被子植物一个科的小乔木,有1个属(苞被木属),(6-)8个种(布干维尔苞被木;尾页苞被木;马克萨斯苞被木;苞被藤;新喀苞被木;光叶苞被木;巴布亚苞被木;苞被木)。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分在樟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无法将本科分入任何一目,只得直接放在被子植物分支之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列在新设立的木兰藤目中。

苞被木科的学名Trimeniaceae由模式属苞被木属学名Trimenia的复合形式Trimeni-加上表示科的等级后缀-aceae构成。该词为复数形式,故在做主语时应与动词的复数形式搭配。

本科中文名亦由模式属中文名“苞被木属”中的专名“苞被木”加上“科”字构成。其单纯的中文别名有腺齿木科、早落瓣科,详见苞被木属条目的“词源”一节。

特征描述:小乔木、灌木或藤本;单叶,对生,全缘或具齿;聚伞或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单性或两性;花被片2-38,螺旋状排列,于开花时或开花前凋落;雄蕊7-25,螺旋状排列;心皮1(-2),1室,1胚珠;浆果小,球形,肉质。

分布:苏拉威西、新几内亚至澳大利亚东部和太平洋群岛。

苞被木属是灌木或者藤本植物,其单叶对生,全缘或者具有牙齿;聚伞或者圆锥状花序,生于叶腋或者顶端;花是单性或者两性;花被片有2-38枚,呈螺旋形状排列,在开花的时候或者在开花之前会凋落;雄蕊有7-25枚,呈螺旋状排列;心皮有1(-2)个,1个室,1枚胚珠;球形状的浆果较小,肉质。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