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魏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党史只停留在书本上是不够的,我们何不用假期去实地研学?”这个想法在南京工业大学学生顾春浩心中酝酿许久,没想到与几名同学一拍即合,最终在今年暑假成立寻迹红色实践团队,将想法付诸实践。

在老师的指导下,团队经过文献资料整理、实践地点筛选,决定沿着新四军在江苏的行军路线开启寻迹之旅,实地探访江苏各市红色教育基地,挖掘并解说红色故事。

南京红色教育事迹(南京工业大学红色实践团队制作)(1)

“大家好,我是‘小e行’江苏青年红色寻迹实践团,我现在所在的是位于江苏淮安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绘制了研学地图后,队员们踏上了红色之旅。

酷暑天气,实践队员廖志翔和邹子涵坐了3个多小时的大巴车来到纪念馆,拎着拍摄设备,又值大雨,二人来到纪念馆时已全身湿透,又热又闷。

“如今这样好的交通和物质条件,我们都遇到些许困难,很难想象先辈们当时行军的艰难。纪念馆的参观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震撼,真切地感受到先辈们浴血奋战的伟大,这是网络资料里的文字和数据远不能比的!”在纪念馆内参观拍摄一下午,临近闭馆才完成所有素材收集工作,廖志翔发出感慨。

历经两周,“小e行”江苏青年红色寻迹实践团走完了遍及全省13市的红色寻迹之旅。

南京红色教育事迹(南京工业大学红色实践团队制作)(2)

每一站的党史小故事都以Vlog、短视频等形式分享在新媒体平台。负责制作视频的同学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更多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感受这份力量。”

研学结束后,队员们在各自的家乡,开展了“党史e课”活动,通过播放寻迹旅途的视频,分享寻迹中的故事。“听了哥哥姐姐们的讲述,党史故事竟然这样有意思,我也要和同学一起去纪念馆看看!”南京市万寿路社区中学生王丹丹表示。

“为了吸引更多青年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之中,我们决定将寻迹成果整合,展示给更多人,将这份红色精神传递下去。”团队负责人顾春浩说。团队决定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搭建网站,让同学们一起参与寻迹与答题中。

这一想法得到了校团委和学院的支持。团队指导老师陈晨表示,“能够将专业学习运用于实践之中,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实地寻迹之中,在专业实践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在党史学习中提升专业能力,非常有意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