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作《登楼赋》寄慨以来。“登楼”便成了历代文人寄慨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如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政治上苦闷失意,便独自登楼,寄情山水。在《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一诗中,写道:“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王维留下的诗句(王维登上城楼写下一首诗)(1)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登河北城楼作》,便是一首“登楼”以寄慨的千古名作。它出自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杰出诗人王维之手,是王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27年,也就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当时在终南山,每天以山水为乐的王维,在一次登上河北的城楼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千年来广为传诵的名篇。

这里的“河北”,是县名,唐属陕州,后改名平陆,治所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因此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到的山川丽景和百姓安居乐业的画面,都是王维登上城楼后,对平陆一带风土人情的细致展现。其中寄寓着的就是王维以山水为乐的情怀。全诗层次错落,虚实结合,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川风俗图。可以说是从开篇美到结尾。

王维留下的诗句(王维登上城楼写下一首诗)(2)

《登河北城楼作》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诗的开篇两句“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即在傅岩上有一些住户的房子,驿亭就坐落在云雾之间。“傅岩”,是山岩名,地势险峻,又称傅险,据说商代贤臣傅说未仕前曾版筑于此。结合“云雾”一词,可知王维在这里所描绘的画面,不仅辽远,还很迷离。这样写,无疑具有一种朦胧美感。

王维留下的诗句(王维登上城楼写下一首诗)(3)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依然是王维登上城楼所见到的景色。它的意思是说,站在高高的城楼上观赏落日,遥远的水面上映着苍山的倒影。如果说前两句诗是从大处落笔,那么这两句便是从小处加以点缀。即高处有城楼,稍低处有夕阳,远处有水滨,更远处有苍山。从画面来看,错落参差,具有无限的美感。

王维留下的诗句(王维登上城楼写下一首诗)(4)

接下来的两句“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则是在大处和小处都描绘完毕后,对更为细小的地方进行着重描绘。即岸上有着零星的火光,几只小船孤零零地停在水面,一些渔家正与夕鸟相伴而归。倘若按画面的清晰度来看,王维这首诗到了这里无疑是最为清晰的地方,这也符合写景的由远到近。

王维留下的诗句(王维登上城楼写下一首诗)(5)

另外,这里的动静结合,也为整体闲静的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这抹色彩,正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体现。而王维虽然此时处于隐居状态,但是他对于百姓的关心却始终存在,所以当他见到这种人与自然极其和谐的画面后,便情不自禁发出了内心的感慨“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身处在这样一片寂静又广阔的天地之间,我的心绪便和那那宽广的河水一样闲适。

由此可见,王维内心是自由快乐的,同时也体现了王维以山水为乐的情怀。综观王维这首诗,无疑既有山川宏丽之美,又有风土人情之美,更有诗歌的闲适恬淡之美。总的来说,这首诗就是从开篇美到结尾。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