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与方,是两种最基本的形,古代先民们对这两种基本形就有所认识,古代先哲们认识世界最初的思维也是天圆地方,太阳也是圆的。方与圆是直观的、感性的,又是概括的。在艺术领域,中国书法最讲方圆结合,还有“圆”也可和多种多样的风格因素相结合。

清代书法鉴赏批评家梁巘常以“圆”作为品评标准,在《承晋斋积闻录》以“圆”为核心构成种种品鉴概念。例如:

《黄庭经》,字圆厚古茂,多似锺繇……

智永《千字文》真书,其散者熟有意趣,其紧者圆静平和……

怀素《圣母帖》,圆浑古茂……

论述论述书法时常用圆厚、圆浑、圆健、圆润、圆劲等等。《孙子·势篇》:

“木石之性……方则止,圆则行”;

《文心雕龙·定势》)“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

这可以说明方形偏于静止安定,圆形偏于流转运动。《二程遗书》卷二还说:“天地动静之理,天圆,则须转;地方,则须安静。”说书法方圆结合也意味着静动结合,是形容书法艺术灵动的一种说法。怀素的草书是“圆转”的典型,如在马宗霍《书林藻鉴》所录的有关品评中,王世贞言其“晚年书圆熟丰美”

《艺舟双楫》言其“藏锋内转”:项穆言其“圆转牵掣”;项元汴言其“圆转之妙,宛若有神”......

在怀素的众多草书作品中,具有圆势而最能体现流转感的,是《圣母帖》。它几乎是笔笔圆,字字圆,生动流转,神采飞扬,堪称“圆而神”的妙品。

浅析王羲之行书书法特点(王羲之书法的圆融之美)(1)

怀素《圣母帖》局部

赵崡《石墨镌华。唐怀素圣母帖》:

此帖轻逸圆转,几贯王氏之垒,而拔其赤帜矣。亦元祜年刻,刻手极佳,与《藏真律公帖》俱不失素师笔意。

梁巘《承晋斋积闻录。古今法帖论》:怀素《圣母帖》,圆浑古茂,多带章草,是其晚年笔,较《自叙》更佳。

杨守敬《学书迩言。评帖》:怀素《圣母帖》,石刻亦在关中,颇圆润,无犷气……

赵崡品评中的“轻逸圆转”四字,无不联结着流动之感,用以概括《圣母帖》似更为恰当。看此帖,游丝之轻逸,笔势之圆活,犹如歌喉之清妙悦耳,玉润而珠圆;又宛同一曲琵琶,大珠小珠滚走于玉盘,怀素书写此帖,充分运用了篆书技巧,使用圆笔中锋,极富弹性,它“圆转牵掣”,藏锋内转,轻逸流美,其笔下的线条犹如一一个个旋转不穷、生生不息的圆。而杨守敬的品评,还把“圆”和“润”联结在一起。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里,就有“力圆则润”之语:宋曹的《书法约言》也说,“形圆则润”确实,笔势及字形达到圆境,就往往能萌生温润之感。怀素的《圣母帖》,就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它极富于圆融温润之美。

浅析王羲之行书书法特点(王羲之书法的圆融之美)(2)

怀素《圣母帖》局部

“圆则行,方则止”,“圆者势自转:方者势自安”的哲理在书法美学中亦有体现。作为带有动感的“逸”,确实离不开圆势圆笔;而方势方笔,除了具有分势、波势的隶书外,较难生发出逸趣来。所以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写道:“圆笔者,萧散超逸:方笔者,凝整沅著。”这一审美的比较,不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赵崡几则品评的价值,不只是提出了“圆逸”这一品鉴概念,而且还把它和“晋之丰度”联结在一起,这也颇有启发意义。赵崡《石墨镌华•宋黄鲁直狄梁公碑》还说:

“晋人法在态中,故圆而多逸:唐人态在法中,故方而多道。”

这一比较和概括,也极有美学价值,它还把“圆”、“逸”和“晋书”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还有“圆秀”、“圆浑”、“圆健”、“圆润”、“圆劲”等,所有这些其实也都是晋书突出的美质。晋书的逸韵、温润、苍浑、妍秀、古劲……都离不开一个“圆”字。

浅析王羲之行书书法特点(王羲之书法的圆融之美)(3)

王羲之《游目帖》

王羲之的作品《姨母帖》的圆浑质朴,《初月帖》的圆健茂密,《丧乱帖》的圆秀欹侧,《奉橘帖》的圆润妍媚,《此事帖》的圆活疏朗,《游目帖》的圆转流动。再如《快雪时晴帖》,楷、行、草三体相参,楷字、行字转折处无不用圆转之笔,一个个字形也大抵呈圆状,显得温润秀逸,圆丰妍美:而草字及其萦带之笔,也无不用圆,显得圆活姿媚,流转生动,然而通幅用笔结字,又不乏劲健浑厚之美,它几乎把“圆”字可以结合的风格因素包罗无遗,真不愧为“三希”之一。“圆融”这一书艺风格美学范畴,用来概括以《快雪时晴帖》为代表的王羲之书以及一切饶有“圆”性的优秀之作,这并不算评价太高,因为它们不仅具有外在的圆笔圆势,而且具有内在的圆满或圆浑之美,其线条圆活流畅,婉转通达,气韵生动,精神融和。

浅析王羲之行书书法特点(王羲之书法的圆融之美)(4)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自晋人之后圆韵书风的代表人物,突出了圆韵美的特征。隋僧智永,为王羲之七世孙。他意欲存留王氏典型,以为百家法祖,故而专用右军家法,其笔下的圆韵美,渊源有自。不过,这种精熟和守法,也使得他不可能出新意,求变态,从而具有独创的风格个性,所以李嗣真《书后品》说:“智永精熟过人,惜无奇态。”其《真草千字文》正是这样一种作品。晋人之后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是圆融品中特出的一家,蒋衡《拙存堂题跋•庙堂碑》指出:“虞伯施为智永高弟子,观此碑圆劲秀润,内含刚柔,与智永禅师《千字文》故是渊源吻合,而伯施笔力稍纵,则时代为之耳。”虞世南学智永,妙得其体,而所谓“笔力稍纵”,其实就是笔墨追随时代的一种创造性发展,亦即在圆韵美的基础上求变,进一步纵笔伸展其势。其代表作《夫子庙堂碑》笔致圆融道逸,结体俊朗秀挺。

浅析王羲之行书书法特点(王羲之书法的圆融之美)(5)

智永禅师《千字文》局部

“圆融”之“圆”,是和“方正”之“方”相对的。作为书艺用笔、结体的风格范畴,它和方正等一样,是从书法美的历史长河的底层钩沉出来的。它们在本书中,均有其特定的美学规定性。

在圆融这个较为宽泛的风格美学范畴里,它可包含圆转以及圆秀、圆厚、圆浑、圆健、圆润、圆劲、圆活、圆韵、圆逸、圆和、清圆...联结着盎然禅意的“圆融”,是其中最高的层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