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

【释义】比喻平时不动声色,却突然做出了惊人之举。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一鸣惊人成语故事比喻了什么(成语故事一鸣惊人)(1)

淳于髠,战国时齐人,滑稽多辩,身材矮小,但屡次出使诸侯,未尝受过屈辱。那时,齐威王荒淫无度,常常通夜饮酒作乐,不理国事。因此,局势混乱,诸侯都来侵伐,国家危在旦夕,而没有人敢于进谏。

一天,淳于进宫,见臣子们恭立在殿下,便大声地向齐威王禀奏政事,齐威王正与座后的侍者竞猜谜语。夜深人静,齐威王喝得酩酊大醉,和旁边的宫女嬉闹着,一会儿哼曲子,一会儿胡说八道,他故意投其所好,请齐威王猜一则谜语:“我国有一只大鸟,它栖息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也不叫,大王猜得到这是一只什么鸟吗?”

齐威王知道淳于髠是要用谜语来劝谏自己,意味深长地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一飞冲天;不鸣便罢,一鸣惊人!”

齐威王说了这样的话以后,就开始改变了作风,并召见了各县长官72人,赏了1人,杀了1人;还整顿兵马,加强国防,抵抗侵略。诸侯都畏惧起来,纷纷把侵夺的土地,归还给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