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中的风尘女子,到底是可悲还是可恨?才艺双绝的青楼女子,能逃脱她们可悲的命运吗?

杜牧的《泊秦淮》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都是已经传颂千年的经典诗文,这两首诗都或多或少地表达出了诗人对风尘女子的看法。

《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字里行间表达的是对亡国时仍然唱着靡靡之音的女子的无奈又愤怒。

《琵琶行》中“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泣“体现的乃是诗人在闻及女子生平遭遇后的同情和悲伤。两者所涉及的人物相同,情感却大为不同。让人不禁想知道,古代风尘女子到底是可悲还是可恨?

古代青楼揭露女子悲惨命运(青楼中的风尘女子)(1)

一、一概而论是大忌

古装剧里的场景,只要是在青楼,十有八九就会有这样一幕:一众女子浓妆艳抹,拿着团扇摇摇摆摆,行走起来妖媚而做作,与恩客在大庭广众之下卿卿我我,还不时发出几声软语娇笑。这种画面,只能给人们带来对妓女行为的厌恶,甚至会上升到对她们人格的轻蔑。

所以在古代,人们对于妓女多半都是一种不屑的心态。然而这也就出现了一个矛盾,那便是青楼并不是普通人可以消费得起的场所,达官贵人们虽然口头心上都是对青楼女子的蔑视,但是闲来无事去到烟花柳巷小酌两杯却是宜人的妙事,这也便是为何鲁迅先生对于这些读书人十分鄙视的原因。

实际在真正的历史上,青楼女子并非影视剧里描写的那样不堪,反倒常常被冠上才艺双绝的名号。历史上的她们,既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流传千古,也有世人唾骂的言论不绝于耳,可悲者有之,可恨者亦有,不能一概而论。妓女坚守诺言,而才子高中再不返的故事,也难怪有“仗义每是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俗语。那么,古代的青楼和居于其中的女子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

古代青楼揭露女子悲惨命运(青楼中的风尘女子)(2)

二、历史上的青楼,究竟是个什么样?

1.青楼是官方指定的营业场所,受官府保护

有一种说法认为,最初的妓女,其实是宗教中的圣女,是人用来沟通天神的“手段”,虽然这种说法有些颠覆三观。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妓女是从战俘演化而来,在战胜敌人以后 ,敌人的妻女就沦为了奴隶,受到战胜者的全权支配。谁才是妓女的起源并不可考,但是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明确记载对妓女的管理了。

秦国商鞅变法时期,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减少妓女带来的疾病,商鞅对妓女进行了严格的管理。规定妓女必须在指定场所营业,缴纳赋税,并且还必须时刻注意卫生。先秦之后,这样的制度被汉代沿袭了下来。其实古代的青楼不是混乱不堪,而是被官方认可的,里面的从业人员也都经过官府的登记,这些有着明确身份记录,在官府存有备案的人,她们被称为“市妓“。

还有一种妓女被称为”私妓“,也就是指私自营业,并没有官府认可的那一类人员,通常也被叫做“娼妓”,娼妓所提供的服务就比较单一,人员质量也参差不齐,远不如在青楼或是教坊工作的市妓。

古代青楼揭露女子悲惨命运(青楼中的风尘女子)(3)

2.青楼装饰豪华,来者显贵居多

如果你认为青楼就是妓院,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青楼并不完全等同于妓院,它是一个更为高雅的所在。当然,这里的高雅,并不是妓女们有意而为之,实在是为了招揽顾客之举。在古代能够在青楼消费的人员,自然身价不菲,达官显贵通常是这一类人的主要成分。侍候这样一群人,没有真本事,那是难以让他们乖乖的掏出口袋里的钱的。

青楼陈设既彰显豪华,又突出雅致,这对于那些自命清高,品味脱俗的仕子来说,真是绝好的休闲场所。有了良好的环境,居住于其中的人当然也要清新脱俗才行。青楼女子通常都是自小被培训,可以真正做到“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凭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才能来为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当然服务方式绝不仅仅限于”色“,更多的是”才“。

这可能与大家的日常认知相不符,毕竟在众多影视剧中,青楼都是那种男欢女爱的场所。但是必须告诉读者的是,青楼女子的生活,并非像影视剧中的那样淫乱不堪,相反却是井井有条。

古代青楼揭露女子悲惨命运(青楼中的风尘女子)(4)

三、青楼女子其实着重于“才“?

1.文人和青楼女子之间的互相影响

青楼,既然作为一个官方认证的上等场所,其服务对象自然少不了文人雅客和达官贵人。唐代诗人的红颜知己,大都是青楼女子。因为古代并不提倡平民百姓家的女子念书识字,更别提吟诗作对了。

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虽然也读书识字,琴棋书画也或许精通,但却不被允许外出,十分不易结交。所以文人们要想找个红颜来互诉衷肠,吟诗作画,青楼才艺双绝的女子自然是不二之选。

唐朝时期,与青楼女子往来最为密切的诗人,要属白居易和元稹,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中那句:“曲罢那能别,情多不自持。缠头无别物,一首断肠诗。“元稹的那首《离诗》中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首诗的写作对象都是风尘女子,表达的都是彼此间难舍难分的哀愁。

就这样,饱读诗书的文人和风花雪月的青楼,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青楼便会不自觉地朝着高雅浪漫的方向发展。文人们多半儒雅风流,不会在意一些鸡毛蒜皮之间的小事。这与市井小民睚眦必报的性情有天壤之别。

古代青楼揭露女子悲惨命运(青楼中的风尘女子)(5)

相比之下,侍奉文人肯定比侍奉市井之人要更加的简单。文人们出口成章,酒席之间吟诗作对也是常有的事,但是几个大老爷们饮酒作诗,虽然也是惬意无比,但没了佳人在侧,思绪又怎能打得开呢?

况且文人们多有一种不被世人理解的苦楚,这倒不是某个人有意而为之,实在是孔夫子的话与世界相去甚远,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抱着孔子的准则行事,而不做任何一丁点的改变。改变愈多,人也就怨气越重,久而久之,心死也就完全随了大流,违反自己的誓言,各种原因又常常无法对别人言说,才会自古文人多惆怅。

能够找到一个知书达理的红粉知己,这对文人来说自然是可遇不可求。可以说,文人与妓女是天然的相互需要,妓女为了满足文人墨客们的想象,努力学习文化,也是人之常情。而文人注重礼教,纵欲被认为是一种耻辱,因而关注妓女们的才华也就不足为奇了。

古代青楼揭露女子悲惨命运(青楼中的风尘女子)(6)

2.折射出女子流落风尘的无奈

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即便是明媒正娶的妻子,尚且有可能遭遇到夫家的不平等对待。风尘女子更是没有什么所谓的“人身自由”而言。在看影视时大家或许会惊奇,为什么妓女们明明出入自由,带着名贵首饰,为什么不能在一天月黑风高的夜晚,带着自己的家私,和自己心爱的人逃跑呢?

翻阅史书才知道,其实官府对于妓女的管控,比想象中的要严格太多。更为重要的是,官府手中握有女子的卖身契,上面详细的记载了女子的年岁和容貌,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因此即使是妓女走到天涯海角,想要隐姓埋名,过上安稳日子,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怕逃跑还没出城,就已经被搜捕的官差给拿了回去,回去以后还要面临严重的惩罚。

古代青楼揭露女子悲惨命运(青楼中的风尘女子)(7)

所以没有十足的把握,妓女并不敢轻易逃走。谁也不能拍着胸脯保证,昨天还信誓旦旦说要带自己逃跑的人,明天会不会变心,将自己一个反手送入官府。即使当时不变心,三年五载以后对自己厌倦,会不会将自己送回青楼,作为摆脱自己的方法呢?这种事情可是屡有发生。

既然男人靠不住,那就只有靠自己。想要不断地吸引男子为自己买单,妓女们不得不投文人们所好,努力提高自己的才情,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正如现在的职场一样,对于无依无靠的人而言,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才能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创造出一条路径,只有让自己成为无可替代的存在,人才有底气去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变故。逃脱难度太大,不如趁着年轻,好好的享受生活,攒一些私房钱,为自己的老年早做准备。

古代青楼揭露女子悲惨命运(青楼中的风尘女子)(8)

总结

流落风尘的青楼女子并不是如大家想象的那样淫乱不堪,相反却是训练有素,井井有条。她们才情交好,能够与男子们同桌赋诗,被文人们当作是在困顿时期的知心人。在她们生前已经是无情命运的受害者,一生都遭遇着整个社会不公正的对待。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一些旧社会的工作,例如妓女,进行了大力整治,包括教给他们基本的生活技能,帮助她们重新融入新社会,帮助她们回家,医治疾病等,这也体现了新中国新社会的人文关怀。

古代青楼揭露女子悲惨命运(青楼中的风尘女子)(9)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