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难得的好天气,秋高气爽,是外出游玩的好时间。朋友几人,一起出去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在田野里,忽然发现了一只不知名的小虫子,绿绿的,有很长的触角,不知其为何名。

螽斯动物世界(秋日暖阳下的螽斯)(1)

为了看清楚点,来张近照。

螽斯动物世界(秋日暖阳下的螽斯)(2)

有了这个小东西,我们的游散的心便被集中起来了,似乎找到了新的乐趣,给小可爱拍照!

螽斯动物世界(秋日暖阳下的螽斯)(3)

螽斯动物世界(秋日暖阳下的螽斯)(4)

螽斯动物世界(秋日暖阳下的螽斯)(5)

螽斯动物世界(秋日暖阳下的螽斯)(6)

由于是秋天了,图一的花有点干枯了,极大影响了小可爱的形象。于是乎便把她抓到各个花上拍照,希望得到最好的效果。小可爱也很配合,不管我们怎么抓,一点都不耍大牌,百依百顺,朋友说,她知道我们在给她做特写,也许以后就是明星了。这给我们的游玩带来了很多乐趣。

回来后查了一下,原来,这小可爱叫绿螽斯。

百科上讲:绿螽斯,属直翅目螽斯鸣虫,因其全身绿色,因而被称为绿螽。其头部较尖,腹部较大,尾部被较长的前翅遮盖,且伸出10余毫米,形成两头尖,中间大的体形。头部两侧有白点,翅膀折叠时很像树叶。翅的前缘有斜向的黄白翅脉,又像是树叶的叶脉。螽斯类昆虫是昆虫纲直翅目中一个很大的科了,即螽斯科,到现在为止,人们已发现了6400多种螽斯。中国是螽斯科种类纪录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记录螽斯科11亚科143属612种以上。俗语叫纺织娘、蝈蝈等。

随着继续搜索和认知,发现这家伙真的不得了,非常有名,而且成名历史久远,我们一起来看看。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大禹就开了崇拜蝈蝈的先河 .古文中禹就是"虫"。《玉篇(虫部)》中讲,"禹虫也"。《尔雅(释虫)》曰:"国貉,蚃虫"。郝懿行义疏:"蚃虫即虫蚃,蚃犹响也,言之声响也"。《尔雅》说得明白,禹虫叫"国貉",又带响声,必今之蝈蝈。大禹是以禹虫——蝈蝈来命名的。于是禹虫便成了大禹氏族之图腾。所以后世就以禹虫的习性来崇拜,祭祀大禹。《荀子》记载有所谓"禹跳",扬雄《法言》说:"巫步多禹",都是说后人祭祀禹时跳的舞蹈好多都是蝈蝈那样的跳步。三千年前《诗经》中相传为周公旦所作的《七月》以及民歌《草虫》,《螽斯》等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蝈蝈的文字。其代表作《螽斯》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 节奏欢快,展现了一个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整篇文字都在颂扬蝈蝈的种族兴旺。是生产力低下时对生命繁衍的企盼,是一首祝人多生子女的喜庆民歌。由此而产生的成语 " 螽斯衍庆 " 便成了喜贺子孙满堂 的吉祥语。

商周时期人们把蝈蝈和蝗虫统称为 "螽斯 ",宋朝人将蝈蝈与纺织娘混为一谈,明朝才有了 "聒聒 "的称呼, "聒聒 "和 "蝈蝈 "都是以声名之,实际上 "聒聒 "和 "蝈蝈 "是一个等同的名称。明太监若愚在《宫中记》中说到皇宫内有两道门以蝈蝈的名字命名,一曰 " 百代" ,一曰 " 千婴" ,这当然是延续了远古时代对蝈蝈的生殖能力的崇拜。到清代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蝈蝈热。

著名画家齐白石画的螽斯形神俱佳,活灵活现。特别是配上大写意的瓜果、花草之后,螽斯就更加显得细腻、出神入化,令人赏心悦目。

螽斯动物世界(秋日暖阳下的螽斯)(7)

齐白石作品 网上下载图片

《螽斯集》是明代姚言编写的一本妇科类中医文献,刊于明万历九年(1581)。主要论述人欲多行善事以积阴德,寡欲以固元气,调摄气血强壮精神,薄滋味以辅养元气,择配偶,炼服大造丸等种子方及受胎择吉日等。

民间传说:由于螽斯伪装能力强,白天很难发现,晚上受灯光引诱飞到居民家才会被发现,所以,在南方客家地区,一般将螽斯认为是蚱蜢,名“鬼蜢”,客家人认为“鬼蜢”是已故亲友的魂魄,所以当晚上有“鬼蜢”飞进家里,人们都会将其抓住并喂其米饭然后放出野外。

《诗经》里有这样一首诗: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译文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虫子,带来了这么多丰富的知识。

愿大家子孙满堂、和睦欢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