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宗仁,他和白崇禧一样,曾经都是桂系军阀的核心人物,论当时的影响力,那绝对没话说的。

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1)

白崇禧、李宗仁

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就是李宗仁亲自指挥打的。

1965年,李宗仁突破美国的重重封锁,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国以后,李宗仁受到了包括周恩来、毛泽东等人的热情接待。

但自始至终,毛泽东从未给过李宗仁一官半职。要知道,当初得知李宗仁要回国时,毛泽东可是非常在意和关切的,可回国以后一直让李宗仁赋闲,这是何意?

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2)

毛泽东和李宗仁

是不是毛泽东小气呢?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其实毛泽东之所以这么做,有他考虑的因素在里面,是权衡利弊以后最终才做出的决定。

思乡心切的李宗仁

1949年年底,在蒋介石在离开大陆败逃台湾之前,曾许诺以巨额回报,让李宗仁和白崇禧都跟他一起去台湾。

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3)

李宗仁、蒋介石、白崇禧

蒋介石这么做自然有深意,因为他考虑到二人在国民党军中的影响力,有这两个人在,至少会让他少掉很多麻烦事,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听他蒋介石的。

对于蒋介石提出的建议,李宗仁早就心里跟明镜似的,蒋介石的为人他还是清楚的,所以当即婉言谢绝,选择去了美国。而白崇禧,则不听李宗仁的苦劝,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

去到台湾仅5个月后,白崇禧不仅失去了职权,任由蒋介石“摆布”,更有甚者连自由都失去了,整个家都被保密局给日夜监视,最后落得个死因“不明不白”。

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4)

白崇禧

事实证明,李宗仁去美国,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在美国,李宗仁虽然还挂着“代总统”头衔,但是我们都知道只剩名头了,他也不在意。虽然不太适应国外的生活,但也算吃穿不愁,偶尔打打麻将、和来看望他的部下喝喝酒……日子也还算惬意。

不过随着时间一长,处在异国他乡的李宗仁,随着年龄增长,本着落叶归根的想法,他萌生了回国的念头。

抗美援朝战争,当得知志愿军将美军打回“三八线”时,李宗仁激动得一夜没睡……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更是激动,邀请一众好友,打开了珍藏多年的好酒庆贺……

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5)

每当他听到一些重大的事情时,只要是好消息,他都第一时间拿起电话和好友分享。国家发生的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李宗仁归国之情越来越浓。

他时常对着身边人不止一次说到:“现在我们的祖国强大了!”

李宗仁的回国之路

为了回国,李宗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自己的秘书程思远秘密前往国内,找到周恩转交了一封自己的亲笔信。

信中,李宗仁深刻忏悔了过往,同时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归国心,可能是担心中央不答应,他在信中还表示愿意将他珍藏的历史字画、奇珍异宝全都捐给国家……

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6)

李宗仁

收到李宗仁的信笺以后,周恩来很快就找到了毛泽东,当时毛泽东正在批改文件,夜已深……

你说谁要回来?”听闻此事的毛泽东前一秒还有倦意,后一秒变得异常精神。

是李宗仁先生!”周恩来边说边将李宗仁的亲笔信递了过去。

毛泽东看着李宗仁的信,其实喜悦之心也是溢于言表的,他边看边赞赏地点头说到:

李先生曾经有恩于民族,也是个爱国之人,他要回来,祖国当然是热烈欢迎啦!

自从得知李宗仁要回国,毛泽东也十分上心和关注,但考虑到李宗仁的政治影响力,他回国既要给足面子,也要顾及一些不利因素。

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7)

为此,经过商议,中央对李宗仁回国给出了“四可”和“四不可”的条件。

“四可”即:

可以自由选择国内定居处,可以自由出入国内国外,可以安置个人财产,也可以选择在国外居住。

这无疑是国家给了李宗仁“来去自由的”政策,充分体现了对李宗仁的重视。

“四不可”即:

不可以任何形式插手台湾问题,不可以任何方式介入中美的关系,不可形成第三方势力,不可介入国共关系。

“四不可”条件,其实就是鉴于李宗仁的影响力,摒除了以后诸多不利因素。

在中央决定答应李宗仁回国的要求后,转交给李宗仁的信件回复,很快就到了李宗仁手里,信的内容就包括上面的条件。

李宗仁看到信的内容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说道:

感谢祖国的宽仁,我不要什么“四可”,只要能回祖国,我就心满意足了。

随即,他毫不犹豫地在制定的规则下签下自己的名字,又交给程思远带回。

不过,李宗仁的回国之路不是说走就走的,需要一套完备的方案,要确保安全。海外的资产要处理不说,而且美国和蒋介石可都盯着呢?

为了让李宗仁安全回国,周恩来建议秘密进行,待回国以后再第一时间全球通告。为此,李宗仁和妻子打点好一切后,以欧洲旅游为名,离开了美国。

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8)

李宗仁和妻子郭德洁

不过消息很快被蒋介石得知,蒋介石对此异常恼火,立刻派人去拦截,并且在指定降落的巴基斯坦设下埋伏,准备抓捕李宗仁夫妇。

不过蒋介石打算劫持李宗仁夫妇,也被中央提前侦知,周恩来立刻联系巴基斯坦方面,改变了降落地点,让蒋介石的人扑了个空。

在巴方安全的护送下,李宗仁夫妇又安全地登上另一架飞机,成功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毛泽东的用意

1965年7月18日李宗仁回到祖国,7月20日,他飞抵北京,当天他受到了国家热烈的欢迎……

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9)

当天,周恩来总理亲自带队,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就等着李宗仁的飞机。飞机落地那一刻,李宗仁看着窗外的人和祖国,心在颤抖。

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10)

在欢迎人群中,他激动地对周总理说到:

“16年来,我在海外以戴罪之身,漂泊流浪。在这些年来,我感慨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之下,国家蒸蒸日上。我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强烈希望回来参与国家的建设。今后,只要在我的有生之年,都是我报效祖国之日!”

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11)

7月26日,毛泽东亲自在中南海宴请了李宗仁夫妇,宴会期间大家相谈甚欢,其乐融融。

不过,李宗仁回国以后,毛泽东除了热情款外,却迟迟没所“表示”,像曾经卫立煌、程潜等国民党将领回来,基本都给予了职务。这些人在自愿回归祖国后,都享有着比国民党内部还要优越的政治地位。

细心的周恩来,为此还特意找到李宗仁,进行宽慰和解释。不过李宗仁倒是没有过多在意,他能明白毛泽东的用意。

之所以没有给李宗仁安排职务,毛泽东心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像卫立煌、程潜等国民党旧部,之所以给予职务,是因为他们回来得比较早,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当时正缺人才干部。而且他们十多年来与人民磨合下来,思想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

而李宗仁不同,作为曾经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他并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新中国是共产党所领导的,单单从这一点,给李宗仁安排职务就有点不合适。再者,李宗仁可能在思想觉悟方面,也和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有一定差距的。

其二,蒋介石不搞“两个中国”这一点,毛泽东其实还是非常认可的。早期两人水火不容,可后来的两人却在这一方面达成默契,那些恩恩怨怨早已淡化,后期的毛泽东甚至以“老朋友”称呼蒋介石。

李宗仁和蒋介石,都是国民党重要的领袖人物,不是一般的国民党将领,如果给李宗仁安排职务,首先就会加剧两岸紧张关系,在一切向好的关系走势下,毛泽东并不想这样。

最后一点,就是李宗仁的身体因素。

1891年出生的李宗仁回国时,可以说已经到了垂暮之年,足足74岁的高龄,这个年纪,也该是远离政治、颐养天年的年纪了。

就像一次吃饭时,毛泽东亲自对李宗仁说到的那样:“李先生,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把身体养好,让后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绝对和之前不一样了!

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12)

毛泽东接待李宗仁

所以权衡这些才是毛泽东最终不给李宗仁安排职务的原因。

但伟人就是伟人,处理事情时考虑却很周详,既解决了问题,也打消了李宗仁的疑虑。

自从李宗仁回国以后,他除了没有任何职务以外,各方面的待遇都是非常好的。毛泽东不仅给他安排了清净的住所,而且配备了豪华汽车,出行都有专门的司机,像秘书、警务人员这些一样都不缺。

毛泽东所做这些,李宗仁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1968年,身患直肠癌的李宗仁住进北京医院,他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病情恶化去世,享年78岁。

在李宗仁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的最后时间里,他给毛泽东和周恩来写了最后一封信:

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的。在这个伟大时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是一个无比的光荣。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他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同我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

时间回转,1938年李宗仁血战台儿庄……中国军队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歼灭日军2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毛泽东却未给他一官半职)(13)

在民族大义面前,李宗仁无愧于中华儿女,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