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毅

再过几天就是一个被人们逐渐淡忘的中华民族传统民俗节日:农历六月六。

小时候不知道六月六这一节日的真实寓意和民俗来历,只深深地记忆着我们兴武咸阳一带朴实的劳动人民对这一传统节日的尊敬和隆重的纪念。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知识视野的拓宽,逐渐认识到这一传统古老的节日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都饱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月六吃豆豆好不好(六月六炒豆豆的那些事)(1)

仔细察阅资料,就不难找出六月六节日的传统叫法和大量纪念活动。六月六这天最流行的叫法是“洗晒节”,这天的活动也就是洗和晒两项,由于地域差异,各地洗晒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体现出劳动人民勤劳俭朴,热爱生活,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好精神。

六月六吃豆豆好不好(六月六炒豆豆的那些事)(2)

六月六这天又是读书文化人的节日,叫“晒书节”或“翻经节”,这天读书念佛经之人,把他们所藏书本和经书拿出来凉晒,以显示对知识的敬重。六月六这天也叫“请姑姑节”,这天娘家人都要把嫁出门的老少姑娘女婿请回来共同设席宴请,这一节日成了男女两亲家友好往来,和睦相处的象征。

六月六这天又叫“赐赠节”,这可能是宋代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统治,以上天赐赠为名,扩大皇帝神威感而设,现在很少提到。六月六这天也单独叫“晒衣节”,由于六月六处在夏至以后,小暑大暑之中,这时候天气炎热,多雨空气湿度大,这天如果天晴就是晒衣好日子,相传经六月六这天晒过的东西不发霉不生虫。

六月六吃豆豆好不好(六月六炒豆豆的那些事)(3)

还有几种叫法,但都与晒东西有关。每快到六月六的时候就想起兴武一带过去过六月六传统节日的活动,那一个个过节的民俗顺口溜就涌上心头,那炒面豆豆的郁香仿佛还留在口中,那欢乐的场面像电影,在脑海中一幕幕闪过……“老乌老乌一溜溜,千家门里炒豆豆,你一碗我一碗,把你憋死我不管!”(老乌咱当地人叫法,指乌鸦)。

这天炒面豆是我们兴武人家的最大活动,每家每户提前几天就准备好摘回家的新鲜椒叶晒干压碎,老婆婆老奶奶提前和面,把椒叶,菜油,盐,鸡蛋搅和在面里,来回揉着,待到六月六午饭后就开锅炒豆。用的是大黑老娲铁锅,烧的是碾过的麦秸。豆豆的造形有圆的,有长方的,有菱形的,也有三角形的……每炒一锅一种形状。火色轻重,全在老人掌握之中,多长时间正好炒熟,老人们都以目观看,干酥程度恰到好处。

六月六吃豆豆好不好(六月六炒豆豆的那些事)(4)

炒好的豆豆放在筛子或簸箕里晾晒,这天炒的豆豆放一年都不坏。这天,你家炒,我家炒,家家户户都传出刀朵豆豆,锅铲翻豆豆,簸箕盛豆豆的交晌音乐,家家户户从门口窗口瓢出面豆豆的郁香,整个村庄呈现出六月六炒豆豆的欢乐热闹。最为高兴的是我们一群一群的孩子们,走东家串西家,趁大人忙活着,就顺手抓一把跑了,老婆婆也不生气,只是大声喊:还没给灶爷献呢!那时候最激动的就是到了晚上或第二早上,每人端一碗自家炒的面豆豆,在一起交换着吃,谁家的味有点酸,谁家的酥,谁家有甜豆豆,都吃得津津有味,有时不注意还磕着牙咬破嘴呢!家家交换豆豆,知己亲亲也互有交换,大家和睦相爱,豆豆成了和睦幸福欢乐的使者,“六月六,吃了豆豆长肉肉。”可见豆豆的美好。

六月六吃豆豆好不好(六月六炒豆豆的那些事)(5)

再就是这天第二活动,晒嫁妆。不论是新婚的还是老婚多年的,老人在这一天都会叮咛媳妇姑娘把所有的衣服陪方拿出来晒太阳。自古相传,这天晒东西不生虫不发霉,但仔细想想是有道理的。过去姑娘出嫁陪方多用家织布做里子,家织布做里子前要用面浆浆浆,尽管捶布好多遍,但难免有面气,受潮易发霉生虫,这一天晒晒,一是容易保存,二是给人养成勤谨爱好的习惯,也有珍惜劳动成果之意。这一天就有“六月六,家家户户晒红绿”之说。古往今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 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穿衣服盖铺材质的变化,逐渐不需要就这一天晾晒,所炒的面豆豆让工厂化生产的面豆豆所代替,尽管如今机器生产的面豆豆迎合了每个人的囗味,但想吃出原始原味的面豆豆味,请广大人民群众下厨房自炒一锅!幸福的生活,美好传统节日还得认真做一个一个形式,才能发扬广大,传统美德才能代代相传!六月六炒豆豆……

六月六吃豆豆好不好(六月六炒豆豆的那些事)(6)

关于作者:

杨毅:1963年8月生于渭河边龙兴村,原汤坊二中语文老师,闲时爱抄抄写写,写点拙文以享中年生活。

来源:公众号醉美新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