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人数的逐年猛增,毕业生人数的过载,导致了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遍地的大学生的质量似乎也受到了企业的质疑,文凭与能力的脱节,是其抱怨的最大原因但对于家长来说,能上一所好大学是他们对孩子对大的期望,所以常常听到家长们这样说:“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但是四年的黄金时间一过,面对的还是无比严峻的就业情势,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青年人为什么要读大学?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青年人为什么要读大学(我们为何要读大学)

青年人为什么要读大学

随着高考人数的逐年猛增,毕业生人数的过载,导致了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遍地的大学生的质量似乎也受到了企业的质疑,文凭与能力的脱节,是其抱怨的最大原因。但对于家长来说,能上一所好大学是他们对孩子对大的期望,所以常常听到家长们这样说:“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但是四年的黄金时间一过,面对的还是无比严峻的就业情势。

美国社会学家德尔·柯林斯在其《文凭社会》中也提到了:大学教育的内容并非由技术需求决定,大部分技能(甚至包括那些最高级的技能)都是在工作中或通过非正式网络学到的。简言而知就是大学学习的东西在真正工作中并不受用,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大学呢?


人才观念:薪资与文凭相挂钩

随着时代的发展,雇主在选择员工的时候,真正的工作技能不再是考核员工的唯一标准,或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得去考察一位雇员的能力情况的时候,文凭成了其筛选的方式之一,文凭代表的或许不是能力,但是它却可以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当雇员选择教育作为筛选的标准的时候,也意味着文凭成为了进入公司的敲门砖。柯林斯在《文凭社会》中提到的“学历膨胀”,就是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更高的学位,导致了雇主对雇员教育水平也水涨船高。雇主对于人才的观念就成了对于文凭的观念,很多公司将文凭与薪资直接挂钩,甚至贴出非211、985不招的信息,这对于只有技能而缺乏文凭的人才似乎成了一个很大的阻碍。同时,这样的人才观念也成了助推“考研热”的一大动力之一,似乎寻求更高的学历,成了就业者们的唯一目标。

但笔者认为,虽然大学为新的组织培养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雇主仅仅通过文凭折射出来的某种普世的价值准则代替个人的价值,这似乎是不妥当的。例如最近北大的树洞风波,让很多开始质疑北大学生的素质修养问题。

文凭能够带来加入精英社区的可能性

大学对于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吸引力更多的在于它是一所桥梁,能够搭建起与精英社会的联系。在柯林斯看来“大学提供的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实际技能而设计的,他的重要性在于他放大文凭的权利,而人们渴望获得文凭背后象征的地位”。所以重要的并不是那些书本的知识,而是能够在大学接触到的社会资源。所以越来越多的名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开始把持精英职业,同时,名企也开始加强与名校之间的联系。这似乎是一种“垄断”。当整个社会都在强调文凭所带来的社会权利和地位的时候,文凭本身的价值被无限放大了,于是文凭决定论开始盛行,大家挤破脑袋的都希望进入名校。虽然还是有很多在呼吁能力最重要,但是这样的声音似乎太小,被淹没在人海里。

笔者认为,在未来,我们依旧会活在文凭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