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教室对小品种的关注由来已久,我们有一个专门关注小品种的专栏叫“有种”。

讲真,这个专栏的关注度跟我们的山场主人、集萃系列没法相提并论,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小品种略显尴尬的境遇。所以“有种”这个专题的名称除了略显幼稚的谐音梗之外,更多是对名丛主人们的一份respect。

在2019年疫情前,我们曾计划策划一个“有种”的线下展览,名字有点悲观,叫做正在消失的武夷岩茶,就是纯粹的想记录下这些越来越少的武夷名丛。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1)

但这两年随着我们对小品种的跟踪越发深入,我们发现事情好像也没有那么悲观,至少市场正在慢慢接受各种各样的花式品种,核心产区里挖名丛改种肉桂的事也慢慢少了,最最最最重要的是,除了正在消失的名丛,我们还发现了正在“发生”的武夷新名丛。

今天这期特别有种的主角就是全网首次公开揭秘的武夷新名丛:黄叶肉桂。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2)

第一次见到传说中“黄叶肉桂”这个品种是因为白鸡冠集萃专题,记得当时因为采访刘仕章时去了他家老厂,看到老厂门口的菜地里种着几棵白晃晃的茶树,我就特别有把握的教导科代表说,“你看白鸡冠就是好认,隔着好远就能认出来。”

没想到刘仕章的父亲刘宝生从边上走过说,“这个不是白鸡冠哦,是我培育的黄叶肉桂”。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3)

▲黄叶肉桂

由于当时脸被打的太疼了,碍于脸皮薄又没好意思刨根问底,但是,黄叶肉桂这个名字算是在我心里种上了草。

终于,在我叨扰了刘仕章第101次之后就有了这次全网、乃至全宇宙首次正儿八经公开分享的、有且只有一丢丢的黄叶肉桂。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4)

▲山场主人刘仕章

往期内容关联链接:

山场主人刘仕章:“制好白鸡冠是武夷茶人应有的本分”

1.

“新名丛”与众不同的诞生方式

以往的品种和名丛的来源大概有这么两类:一种自然选择,是通过种子有性繁殖,再由人从这些有性繁殖的后代里选育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比如现有武夷山的五大名丛,包括肉桂、水仙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从成千上万的自然后代种选育出来的。

另一种就是优生优育,是由茶叶育种专家将优秀的父母通过“相亲”的方式养育出优秀的后代,像105、204、305这样带着“数字密码”的品种,基本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诞生的。

但黄叶肉桂“横空出世”的方式和这些都不一样。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5)

▲春茶季黄叶肉桂嫩芽

刘仕章告诉我们,黄叶肉桂这个品种源自于一次偶然的发现。

2012年刘仕章在自己家悟源涧附近的肉桂茶园中发现一株肉桂生出了几枝黄化的枝条,于是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刘宝生和叔叔刘宝顺(武夷山茶科所前所长、非遗传承人)。

刘仕章和父亲叔叔商量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想扦插下来的枝条能不能保持这样黄化的变异,甚至好奇这样的变异在茶的滋味上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之处。

于是刘宝生、刘宝顺兄弟在2012年7月就扦插出了几株黄化的肉桂枝条。幸运的是,这个“黄化”的特征在这个扦插繁殖的过程中保留了下来。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6)

▲2012年最初发现变异的黄叶肉桂(图片素材由刘仕章本人提供)

之后又经过了几年的默默培育,15年的时候刘宝生师傅在自己的品种园里种植了几行自行培育的黄叶肉桂。我们在刘仕章的带领下,作为全网首个自媒体参观了这片珍贵的母本黄叶肉桂的茶园。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7)

▲培育中黄叶肉桂的幼苗

虽然已经是初冬,但是黄叶肉桂来不及修剪的嫩梢还是体现了与众不同的气质。紧挨着这片黄叶肉桂的隔壁就是一行标准版本的正常肉桂,这让我们很容易就分辨出了这两个品种的直观差异。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8)

▲黄叶肉桂和边上的标准版肉桂的显著差异

从成熟的老叶上来看,黄叶肉桂和标准版本肉桂几乎完全一样。

有肉桂标志性的内折的叶身,叶面平整、叶尖钝尖、叶齿浅而稀,最大的不同就是嫩叶呈现出特立独行的“黄”,这个“黄”的发白的嫩叶和标准版的老叶在一起就像是迈克杰克逊和他的兄弟姐妹。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9)

▲黄叶肉桂嫩梢成熟后就会逐渐变回标准版肉桂的颜色

刘仕章和我们说,这一小片的茶园其实这两三年才刚刚进行正式的采制,做出来的成品茶品质非常优异,这也让黄叶肉桂的名声不翼而走。

2019年福建农业大学的叶乃兴教授就带着他的研究团队特意来到他家的茶园剪枝取样研究。

也许是惊动了学术界,也许单纯因为长的白特别美,也许因为先来自于肉桂的足够关注度,黄叶肉桂虽然只有这么少少的几行,但是市场上流传的版本已经五花八门了。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10)

▲2019年7月22号叶乃兴教授考察黄叶肉桂,左一为刘宝顺、左二刘宝生、左四叶乃兴

刘仕章说,目前他们家种的黄叶肉桂就只在自家品种园里种了几行,今年的精制茶只有6斤,虽然这个品种目前表现的特征非常优异,但是离真正可以推广的品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探索。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11)

▲刘仕章为我们讲解黄叶肉桂

“培育黄叶肉桂这个事情从茶农或者茶企的角度来说,经济上是不合算的,但是作为家族传承的茶人来说,除了把茶做好,我们也希望可以为武夷岩茶名丛的保护和推广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也要承担起一些对于武夷岩茶的责任。”

当然,这些责任对于头脑简单舌头发达的岩茶舔狗Y老师而言,全部化解成“好喝与否是检验一个名丛成否成为下一个网红品种的唯一标准!”

2.

一款“正在新生的武夷岩茶”

味道竟是回归传统审美的“人文气”

目前根据专业院校对黄叶肉桂的专项研究显示,黄叶肉桂主要是在类胡萝卜素这类物质上和标准版的肉桂有所不同,这是黄叶肉桂变黄的主要因素。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12)

▲ 黄叶肉桂看上去就像是PS过度的肉桂

在滋味方面,据专家团队的研究显示,黄叶肉桂中有103个代谢物的丰度明显增加,滋味影响比较大的是氨基酸类物质和类黄酮类的物质。总的来说还是滋味的丰富度增加,鲜爽度增加。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13)

▲黄叶肉桂与肉桂差异代谢热图(引自福建农林大学叶乃兴教授团队研究论文)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可能,从仪器可探测的物质落实到嘴巴能辨别的品质,靠的就是制茶师傅的工艺了。

说到工艺,刘仕章的工艺在武夷山的中生代茶人中是毋庸置疑的扎实。

我常说做茶就和外科医生一样,需要知识、经验和体力都共同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才是他的巅峰期,刘仕章显然正处于他职业生涯的巅峰阶段。关键是武夷山茶人做好水仙肉桂不少,但是会专研于品种的并不多,刘仕章绝对算一个。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14)

去年做白鸡冠集萃的时候,刘仕章做的白鸡冠就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说起来黄叶肉桂在“颜值”这件事情上堪比白鸡冠,刘仕章告诉我们,“黄叶肉桂在制作上基本上基本趋同于传统的标准肉桂,但是目前黄叶肉桂的数量并不多,不能上机器只能纯手工制作,这样的品质数据还不能代表黄叶肉桂的标准特征。”

于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直观的感受黄叶肉桂和标准肉桂之间的差异,刘仕章很贴心的给了我们同个山场的特级手工标准肉桂作为参照对比。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15)

▲标准肉桂和黄叶肉桂对比冲泡

刘仕章说,可能是由于黄化品种普遍氨基酸含量偏高,所以那种鲜爽度的底子比普通肉桂高很多,但是又不像白鸡冠容易做出鲜爽度压倒一切的“鸡汤”感。

刘仕章在对待高级茶的整体工艺上,都是以轻火保留茶的本味为主,所以即使在他的标准版的肉桂中,也是以追求茶汤本身的厚度和滋味的丰富度为主的做法。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16)

▲左为标准肉桂茶汤,右为黄叶肉桂茶汤

在黄叶肉桂中,你会发现首先它有作为当家品种的风范,茶汤的厚度和耐久度都是一直的稳妥。

其次,你有的我有,你没有的我还有,前几水活泼的花香带着黄叶肉桂特有的鲜爽,那你仿佛在喝一泡顶级肉桂的毛茶,但是那种细腻的水感有提醒你这是一泡已经精制到位的成品。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17)

▲左为标准肉桂,右为黄叶肉桂

整体表现是被不断叠加的复合香型,从前两水馥郁淡雅栀子花香,到温软细腻的奶油香、再到接下来每一水都能在高雅花香、微微皂感、木质甜感之间巡回,兼具了白鸡冠的繁花似锦和肉桂的浅尝辄止的肉桂感。

肤浅来看似乎是拼配技术抛出的“明牌”,但这种好似烟花斑斓绽放才有的细腻,无疑又把我们带回了大红袍所倡导的那种和谐素雅之美。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18)

非要说两种肉桂在滋味上的不同,倒不如说是气质上。

传统标准的肉桂强调的是霸气,这种霸气支撑了这些年来社交场合的谈资和热闹,如今的黄叶肉桂反倒回归了传统名丛“文人气”的儒雅,如今黄叶肉桂还没有大面积成熟的推广,但是这种文化气质的趋势和氛围,谁又能说得准呢?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19)

❝片口(公道)日本玻璃作者-荒川尚也

其实相比这些茶的滋味,在如今这个时代背景下能在见证一个新品种的诞生更让人激动,武夷山作为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说起来是茶树品种王国,但是真正通过国家认证的也只有肉桂和大红袍两个省级品种。

黄叶肉桂作为肉桂的变异品种,具有肉桂的优良品种,有具有特立独行的识别性。不仅仅是我,就连正牌的专业老师都对他的前景十分看好。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20)

当然品牌的培育和认定的工作十分漫长,试想如果十年后黄叶肉桂真的能够跻身国家级品种的行列,你可以和一起喝茶的小白们说,这个品种,我十年前就喝过了,哈哈,那得瑟劲你细品。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21)

虽是惯例,但还是要特别感谢刘仕章割爱。

黄叶肉桂其实还处于实验阶段,原本只是他分享给我个人私下尝鲜的,得知如果我只是纯得瑟的话会被岩茶教室同学们嫌弃,于是才有了今天的黄叶肉桂,同步的是他手工制作的特级肉桂,说起来这绝对是2021年度最赞的一份实验分享中的品种教材。

武夷岩茶肉桂等级对照表(特别有种刘仕章)(22)

▲左为黄叶肉桂,右为标准肉桂

关于这期“教材”,抢不到的我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