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九龙 贺照阳 实习生 丁振宇

1月11日下午,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剧团)创排的柳子戏幽默肢体剧《三个和尚》,在济南东柳戏院首演。作为一部以柳子戏元素为艺术基因的小剧场戏曲,该剧将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搬上舞台,生动演绎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带给观众快乐和启迪。

甘肃柳子戏(首部柳子戏幽默肢体剧三个和尚首演)(1)

该剧以《三个和尚》的经典故事为蓝本,进行加工创作,描绘了小和尚与蜜蜂戏耍、高和尚傻斗山鸡、胖和尚在水中与鱼虾螃蟹打闹,以及三个和尚为了打水互相推诿等有趣的剧情。剧中三个和尚都不愿主动挑水,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各自敲着木鱼,互不理睬。庙里的老鼠趁乱嬉闹,不慎打翻烛台,点燃了熊熊大火。此时,三个和尚再也顾不了那么多,一起奋力挑水救火,在现场观众的帮助下,终于扑灭了大火……整部作品融合了滑稽动作、幽默表演、卡通造型、戏曲武打,充满乐趣。

甘肃柳子戏(首部柳子戏幽默肢体剧三个和尚首演)(2)

演出现场,小观众们被三个和尚在寺庙中滑稽的相处模式吸引,大观众们也似乎找回了自己的童年。演出结束后,观众李女士评价说:“肢体语言夸张搞笑,活泼可爱耳目一新,和孩子一起看得很欢乐。”

甘肃柳子戏(首部柳子戏幽默肢体剧三个和尚首演)(3)

据了解,柳子戏幽默肢体剧《三个和尚》前后历经了一个半月时间的创排、磨合。之所以称为“幽默肢体剧”,是因为该剧没有一句台词,而是通过演员的动作表情、感叹语调,以及音乐旋律、鼓点节奏、舞美影像等推进剧情。为了让这部戏变得更有趣,演出过程中,和尚、小老鼠等角色会走进观众席开展互动、游戏,并邀请观众上台助演,体验“打水”的过程。“这种互动形式寓教于乐,让现场观众们都沉浸其中。”剧中饰演“高和尚”的柳子戏演员李显龙说。

甘肃柳子戏(首部柳子戏幽默肢体剧三个和尚首演)(4)

《三个和尚》的总导演、编剧祖绮颖表示,该剧在创排中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努力让有着600多年古老历史的柳子戏、散发出新的舞台魅力。“该剧遵循小剧场演出的规律,在表演中融入戏曲的程式化动作,角色造型上借鉴了戏曲行当风格,在音乐上也融合司鼓、笛、笙等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多处展现了柳子戏曲牌特色。”祖绮颖说。

此外,祖绮颖介绍,相对于传统戏曲的器乐表达,该剧还增添了如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中国民乐《忐忑》等现代音乐元素。“将有风格特点、有民族化气息的曲目,融入民间皮影的典型动作,加上夸张搞笑的肢体语言,演员表演的节奏能更有幽默感、冲击力。”

甘肃柳子戏(首部柳子戏幽默肢体剧三个和尚首演)(5)

在剧中饰演“胖和尚”和“小和尚”的山东省柳子剧团演员吴辉、王琨向记者表示,面对这部小剧场戏曲,自己虽然拥有多年表演经验,但仍面临全新的挑战。只有将戏曲的程式化动作加以突破、取舍,勤加研究与练习,才能在肢体动作表达上更为精准。

甘肃柳子戏(首部柳子戏幽默肢体剧三个和尚首演)(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