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另一个问题:

疏远不一定是讨厌 或许是太喜欢了翻译(不过是疏远的堂侄)(1)

邢岫烟父母“于女儿分中平常”、姑姑“不过是脸面之情,亦非真心疼爱”、表姐“是个有气的死人,连他自己尚未照管齐全”;

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

疏远不一定是讨厌 或许是太喜欢了翻译(不过是疏远的堂侄)(2)

岫烟和黛玉的处境完全不同、几近天壤。为什么黛玉听说岫烟受苦,会“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不免感叹起来”?黛玉和岫烟是同类吗?

是的。黛玉没有疼爱她的父母(原来有过,现在死了),岫烟也没有疼爱她的父母(有父母,但不疼爱女儿)。在这一点上,她俩的处境是相通的。

疏远不一定是讨厌 或许是太喜欢了翻译(不过是疏远的堂侄)(3)

有的时候,当事人的心理感受,是不由客观外在的标准来决定的。当事人觉得“物伤其类”,他就会为同类而悲。正如张爱玲《怨女》中:“去年听见他死了,倒真吓了一跳,也没听见说生病。才五十三岁的人,她自己也有这年纪了,不能不觉得是短寿”。五十三岁,素无旧恙,是两个人唯一的相似点。但就一点相似,就让他的死极大地触动了她。

疏远不一定是讨厌 或许是太喜欢了翻译(不过是疏远的堂侄)(4)

回到题目上来。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提到贾琏“二十来往”,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看到贾蓉“十七八岁”,可见贾琏与贾蓉年纪相仿。往回倒推,是不是贾琏的祖母,和贾蓉的祖父,年纪也相差不远呢?

疏远不一定是讨厌 或许是太喜欢了翻译(不过是疏远的堂侄)(5)

贾琏的祖母就是贾母。贾蓉的祖父就是贾敬。贾母和贾敬除了年纪接近,还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一府之中辈分地位最高的人;都是不管家务、处于退休状态;都是“也没听见说生病”——他是“没听见说生病”,就突然死了,她也“没听见说生病”,就很安全吗?

疏远不一定是讨厌 或许是太喜欢了翻译(不过是疏远的堂侄)(6)

如果从亲属关系来说,贾敬不过是贾母的堂侄,贾母不过是贾敬的堂婶,作品中也没有两人共事的任何痕迹,当然谈不到感情了。

疏远不一定是讨厌 或许是太喜欢了翻译(不过是疏远的堂侄)(7)

但是,贾母“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贾敬当然也是从重孙子起,到如今他也有了重孙子了,这漫长的岁月如大浪淘沙,淘尽了多少英雄人物,只有贾母与贾敬硕果仅存。他们之间,自然有一种同声相求、同气相求之感。

疏远不一定是讨厌 或许是太喜欢了翻译(不过是疏远的堂侄)(8)

现在,唯一能与贾母同病相怜的人也走了。她怎么能不悲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