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夜静深,九天有月亮,悠悠晃晃,风儿吹进蠡壳窗。月色清辉,东山墙的杉木撑起一个家。红罗帐内,对着深处的某人说:“你,喜欢我吗?”

汪胡桢⒀‖那时,飞机叫飞行机

崔小红

一婚十年人丁旺,汪胡桢家里喜气洋洋。新婚第二天,陈蕙珍的弟弟陈仁墉带着礼品来望朝,其它婚庆习俗按部就班。同窗好友沈宝璋、许寿祖必然再次造访。

五四运动暴发后,嘉兴商界发起组织“中华国货倡导会”,设立国货陈列馆,号召抵制日货,维护国货。沈宝璋的父亲、举人沈稚庵是倡导会成员。沈宝璋、许寿祖作为八年级①学生,已经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毕业。他们来邀请汪胡桢和陈蕙珍一起参观嘉兴的国货陈列馆,然后乘船游南湖。

金风送爽,烟雨楼造在南湖中央,四周碧波荡漾,小船划在清澈的水上,菱歌一曲意韵长。仓颉祠掩映在树木丛中,惜字篓里装满那年的风雨时光。

婚后,日子甜甜蜜蜜,转眼已近20天。今日,汪胡桢收到一封北京快信,是丁文浩所寄。说汪胡桢推荐的英文老师有急差,要去天津救济水灾,请老师提前返回。

丁文浩可否顺利转学,取决于英文能否过关,汪胡桢作为他的英文家教,责任重大,便决定及早动身。陈蕙珍是一个明事理的女子,受过旧式的女德教育,在“德、言、容、工”四个方面,有大家公认的女孩子该有的勤绩,又能读能写,会算会文,接人接物宽怀雅量。尤其手紧,任何物品交给她保管,犹如上了两把锁,保证万无一失。身上还洋溢着时代洪流淘洗过的适度大方,她自然支持他的决定。

丁文浩如愿,顺利转入北京中学,汪胡桢不负所托,心中石头落地。

1919年12月,全国水利局令,改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校主任为校长,并令许肇南②继续担任校长。汪胡桢写信祝贺,并叙说在京的工作。

四月的北京,冬去春来,梨花雪白,空气中充满淡雅的气息。天上鸽阵徘徊,传来渺远的哨音。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法国打算向清政府推销刚发明的飞机,于是运来两架小飞机,飞行表演场地选在南苑校阅场,这里地势开阔平坦,距离天安门26华里,这是飞机在中国土地上的首次起降。

宣统二年(1910年)8月,清政府在南苑建立飞机试验厂,修建了简易跑道。从法国购入一架苏姆型双翼机进行测试。南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专用机场。

那时,飞机叫飞行机。

民国九年(1920年)4月16日,北洋政府交通部行车会议结束,趁各路到京参会的工程师们还没有离开,航空筹备处邀请工程师们及社会名流,体验乘坐飞行机的感受。这时,在水利局工作的汪胡桢因为翻译《中国矿业论》而名声鹊起,经丁文江介绍,他将参加今天的飞行体验。

午后,中外男女名流四十余人集合,分别搭乘十二辆汽车出发。出永定门后约四十分钟,扺达南苑机场。机场上已停放好一架H.P.L号飞行机,它将担负今天的飞行任务。

机场上还停放着大小五架飞行机。在航空事务处副处长卫先生的引导下,一行人先把这五架飞机参观一遍。

飞行机大小不一,但形状相似,其中的H.P.L号机型最大,长约六十三英尺③,高约二十三英尺,自重四吨,载重约二吨。舱位在飞行机的中央,形状狭长,恰似蚱蜢的腹部。仓内已放置好十四把藤椅,藤椅靠临机窗。

飞行机的前端与汽车相似,可容纳四名机组人员。在机舱的左右,张开两翼,机翼用铝管做翮④,外面罩着不透水的纱。飞行时速九十五英里⑤,飞行机为英国H audley page Co.出品,价值一万四十金镑。

四十余位来宾被分成三列,每次安排一列登机,其他两列等待一旁。这时,认识的,不认识的,或高谈,或轻语。汪胡桢被安排在第三列,他与他们一样目送飞行机在轰鸣声中起飞,飞向北京城,越飞越远。不知何时,又从哪里飞来一群鸽子,带着渺远的哨音,如泉水揉石,松风穿林。

“鸽子,哨音”

“这是北京特有的景象,在嘉兴看不到。”

汪胡桢听到两名女士的声音,还说到家乡嘉兴。他循声看去,两名身穿夹袄薄裙的青春少妇就站在自己的身后不远处。参观五架飞机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人群里的几名新女性,出于礼貌他没有注视。现在,当他听到“嘉兴”两字的时候,忍不住循声望去,这一看不要紧,好像在哪里见过,对,在丁文江的地质调查所,沈性仁。

“沈教授。”汪胡桢见到老乡实在高兴,移步到列尾位置,彬彬有礼,主动打招呼。沈性仁有些单薄,如弱柳临风,她也没有想到会在这里见到老乡,颇为惊喜:“汪先生。”沈信仁身边的一位女士微笑着注视他们。沈性仁连忙介绍:“汪先生,这是我大姐沈亦云。”然后她又对沈亦云说:“哥哥,上次我跟你说起的嘉兴老乡就是他。”

汪胡桢以为自己听错了——沈性仁是称呼自己的姐姐为“哥哥”吗?他没有听错。原来,沈性仁的父母亲的婚事由举人沈稚庵做媒。沈母头胎、二胎连生女孩,为了早日生出男孩,就让她们姐妹以兄弟相称。

沈亦云身材与陈蕙珍相像,娇小玲珑,面容沉静。他们都是读书人,讲究矜持仪态,他乡见老乡,尽管满心喜悦,却不至于双眼泪汪汪。只是心理无距离,或距离很短,短得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人讲究情谊,情谊大致分四种类型:血缘、师徒、同乡、帮会。汪胡桢与她们姐妹的情谊,既来自同乡,又源于校友。

----------------

①八年级:民国八年(1919年)毕业,故称。

②南苑机场:1904年,法国向中国推销飞机,运来2架“高德隆”式小飞机,并在清朝南苑校阅场进行飞行表演,这是作为近现代科技象征的飞机首次在中国大地上起降 。

1910年7月,清朝政府在南苑开办飞机修造厂试制飞机。8月,南苑五里甸毅军操场修建了供飞机起降和设备维修使用的简易跑道,南苑机场由此得名,南苑机场也成为中国第一座机场 。

1913年3月,南苑机场成为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开办的中国第一所培养航空人才的学校的驻地

1920年4月24日,南苑机场完成中国第一条民用航线南苑至天津段试航。5月7日,南苑机场正式开通民航业务,标志着中国民航和航空邮件的成功首航

③1英尺≈0.3045米。

④翮(hé):鸟羽的茎状部分,中空透明。

⑤1英里≈1.6093千米。

汪胡桢9岁那年,从学塾转入褚辅成创建的南湖初等小学堂。在南湖小学堂内,他亲眼见过褚辅成送别秋瑾、敖嘉熊①、方於笥的情景。敖嘉熊是沈亦云的表兄,是章太炎的女婿。

敖嘉熊是革命党人,辛亥革命前,曾经在大白天提着灯笼行走于街市,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世界太黑暗,要以光明之火,照亮黑暗的大地。

后来,汪胡桢考入秀水县官立高等小学堂,这所学堂是嘉兴最早的公立学校,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秀水县绅士高宝銮、金兆蕃、葛文濬②等发起筹建。葛文濬恰恰又是沈亦云的七外公。

筹建新式学堂得到知县方家澍③的首肯,但因国库空虚,县衙不能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开办费2万全由官绅个人筹措。

不过,方家澍在知秀水期间,循分尽职,洁己爱民,颇得民心,人称方秀水。

二次革命④时,方家澍的侄儿方声涛在江西参加讨袁,担任李烈钧⑤部的旅长,在江西湖口发难不到2个月,遂告失败,方声涛⑥脱险,仅带走了两名护兵。那是1913年的夏天,革命党人多逃亡日本,或是南洋地区。

因为长江搜查严密,方声涛三人不敢走水路,只得从陆路绕道浙东,打算先到杭州,再去上海。他们乔装打扮,变身成商人。那时,匪盗横行,不幸遭遇到,随身随带物品被劫掠一空,外衣、鞋子都被扒走,只剩下短裤背心。

祸不单行的是,在浙江省江山县,他们还是被捕了。因为事先咬过口供,所以都坚称是商人,不是革命党。

这一天,方声涛被再次提审,江山县知事⑦亲自审问,方声涛心想,自己是福建侯官人,这里是浙江省江山县,如果说出来浙江某地是自己经商之地,或许可以强化商人身份,侥幸脱险。他想到叔父方家澍曾经在秀水县做过知县,鬼使神差,居然说在秀水县居住过。但没有说出叔父。知事不轻不重又审问一会儿,下令把方声涛带下去。

一天晚上,方声涛被带去见知事。

“你当真姓施?”知事递过来一杯茶,轻声问。

“我当然姓施,还有改名换姓的吗?”方声涛并不接茶,依然坚称。

“鄙人如果没有猜错,您贵姓方!”知事一边轻声说话,一边盯住方声涛的眼睛。方声涛面不改色,但心中一惊。

“你说的那个时间,在嘉兴居住的福建人只有知县方家澍,字雨亭。‘施’一定是‘方’的化名。你不用担心,方秀水廉洁贤明,兴学重教,与我有素……”

过了十天左右,方声涛主仆三人被释放。走出县衙,有人打后边追上来,三人暗叫大事不好,刚想拔腿就跑,后面的人大喊:“方先生请留步,您有遗落的东西。”

来人递过来一个包裹,说是三人遗落之物。三人说没有这回事,来人一口咬定就是他们遗落的东西,硬往手里塞,然后转身离去。打开一看,有银洋三十……

秀水人知恩谢知县,方家澍风谊泽侄儿。

他们三人愉快地交谈,因为是同乡,是校友,经历过时代洪流的淘洗,他们之间天然信任。沈亦云沉静的面容里有几分英气,但在同乡面前,只有平和柔美。

下午四时三十五分,飞行机载着第二列人员平稳返回。第三列十余人开始登机。飞机在机场上向南奔驰数百步,腾空而起,越飞越高,升空至一千尺的高度,向西飞去,再向北飞临农坛、天坛的上空,再飞到内城的东部,绕北京城上空一圈。

地面上的街道,房屋,殿宇,历历在目,甚至连街道上的行人,摊贩都看得一清二楚。闹市区,人头攒动,犹如风雨前搬家的蚂蚁。片云洁白,飞行机安然升过。

飞行时噪音大,坐在藤椅上,听不到人语。

大约三十分钟,飞行机斜掠斜掠而下,当机声戛然而止时,已降落地面。这是1920年的春天。

----------------

①敖嘉熊(1874-1908):浙江嘉兴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3年在上海加入蔡元培、章太炎发起的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投身革命活动,散尽家财,嘉兴辛亥七烈士之首。

②葛文濬(jùn):号慕川,1898年,在嘉兴办学,校名“毓秀”,开设英文与数学课。

③方家澍(shù,?-1908):字雨亭,号志初,福建省侯官县人,进士,曾任浙江桐乡知县,秀水县知县。因布置观风题而发现蒋百里的答卷,取为超等第一名,推荐给杭州知府林迪臣。蒋百里得以考入求是学院(浙江大学前身),与敖嘉熊等人组织浙会,先后参加讨袁护法运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三女婿是钱学森。

④二次革命:又称讨袁之役等。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暗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武装讨袁。

⑤李烈钧(1882-1946):字侠如,号侠黄,江西九江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江西都督,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⑥方声涛(1885-1934):福建侯官人,1902年留学日本,入振武学堂习陆军,后加入同盟会。二次革命中,在江西参加声讨袁世凯,任李烈钧部旅长、师长。1915年赴云南,任护国军第二军第二团长,随李烈钧入广东驱逐龙济光。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任孙中山元帅府卫戍总司令。1923年任福建民军总司令。1930年代理福建省政府主席。弟弟方声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⑦知事:县长。

汪胡桢从1917年4月河海毕业,去全国水利局上班开始,到1920年的秋天为止,三年时间,北洋政府先后有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三位总统登台,政局动荡程度可见一斑。

在这期间,尽管他参加过滹沱河水库坝址测量工作,并形成详尽的报告计画;也参加过海河流域五大河治理的水利计画,但囿于政局动荡,国库空虚,系统的水利工程根本无法进行。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临时赈济,无法实现水利抱负,夫妻还两地分居,汪胡桢是迷茫的。

这时,许肇南校长到水利局公干,汪胡桢见到自己的校长既高兴又难过,一番谈心之后,许校长说:“幹夫,我可调你到河海学校去任教,教授基本课程,多培养一些水利人才做储备,你看如何?”

汪胡桢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只要有实事可为,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吃亏。且回到南京后,距离家的距离,只是距离北京路程的四分之一,他何乐而不为?

第二天,他就到全国水利局履行手续,请准留职停薪,得到领导批准后,高高兴兴地跟着许校长回到南京。

汪胡桢⒀‖那时,飞机叫飞行机

作者:崔小红

2022.8.20

文章转自公众号:诗意八公山

胡桢简介(汪胡桢⒀那时飞机叫飞行机)(1)

胡桢简介(汪胡桢⒀那时飞机叫飞行机)(2)

陈蕙珍保管的陈氏家谱

嘉兴收藏家周荣先先生提供

胡桢简介(汪胡桢⒀那时飞机叫飞行机)(3)

《中国矿业论》

胡桢简介(汪胡桢⒀那时飞机叫飞行机)(4)

沈性仁

胡桢简介(汪胡桢⒀那时飞机叫飞行机)(5)

方声涛

胡桢简介(汪胡桢⒀那时飞机叫飞行机)(6)

胡桢简介(汪胡桢⒀那时飞机叫飞行机)(7)

作者崔小红

淮南市中央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