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第五届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共评选出6项特等奖成果,一起看看以下3项:

公平与否 视权而定

特等奖成果:Advantageous Inequity Aversion Does Not Always Exist:The Role of Determining Allocations Modulates Preferences for Advantageous Inequity

获奖人:李欧 管理学院

英语学习的利器(浙大学生研究发现)(1)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当我们和别人做了等量的工作,却得到的比别人多时,我们会察觉到分配的不公平。这就是“优势不公平”。但是以往研究发现,有些人对于“自己得到的比别人多”这件事会感到厌恶,有些人却会积极接受这样的不公平。

为什么会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呢?管理学院2017级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李欧率领团队对此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他们发现“优势不公平”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当人们有权决定自己和他人如何分配的时候,他们会倾向于选择对两者公平的方案;当人们只能被动接受分配的时候,他们会更希望得到对自己有利的方案。“这相当于提出了一条‘边界条件’。”李欧的研究最终获得了浙江大学第五届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这个研究结果可以应用到实践中,例如企业的收入分配、绩效管理等问题。因为个体在主动行为中更可能遵守公平原则,所以企业在实践中可以让员工积极参与分配过程,例如:一起制定收入分配方案,从而更和谐地统筹分配工作,让员工对不同的分配结果感到满意。

其实,李欧的研究还有更广阔的应用。他认为自己无论是继续在高校深造,还是进入企业工作,都会继续从事有关公平分配的研究。现在,他正在进行一个关于贫困的研究项目,以后可能会进行公平决策和贫困相关的研究,研究贫困和非贫者在社会公平决策上的差异。“这也是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号召。”他说。

分析三百多份英语作文,提供英语学习创造性指南

特等奖成果:Can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Dependency Distance Measure Language Proficiency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获奖人:欧阳静慧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英语学习的利器(浙大学生研究发现)(2)

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学习,我们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2017级博士生欧阳静慧专攻计量语言学方向,为语言学习的实践提供规律性的指导。她的研究生论文创造性地提出以依存距离的概率分布来衡量学生的英语能力,荣获浙江大学第五届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什么是依存距离?欧阳静慧这样解释:“这是依存语法中一个核心性的概念。依存语法认为两个词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有着依存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存在线性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依存距离。”在依存语法的理论框架下,欧阳静慧和研究团队成员通过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依存距离的概率分布的计算模拟,探究学习者英语能力的发展过程。他们总共找到了367名中国英语学习者,横跨9个年级,共收集了367篇题材类似的作文,对所有的作文用斯坦福分析器进行了词性和依存句法关系的标注,并进行了人工的校对,建立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依存树库。

近年来,语言与认知的研究越来越多地采用真实语言,通过各种计量指标来探求人类认知机制与语言规律的关系。欧阳静慧的研究展示了除传统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计量语言学的方法,在依存语法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语言学理论往往可以更好地指导语言学习实践。她以定量的方法首次通过研究二语习得者的语言系统,揭示了二语能力水平对依存距离分布的影响,对于依存距离的后续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将自然语言处理系统用于外语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生物运动 “黑科技”:基于 Kinect开发的工具包问世

特等奖成果:Using a Kinect sensor to acquire biological motion:Toolbox and evaluation

获奖人:施彦玮 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英语学习的利器(浙大学生研究发现)(3)

生物运动研究是当前视觉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数据采集是其中的关键性步骤。目前,业界研究者主要使用50万元及以上的3D动作捕捉设备来采集数据。然而,由于价格昂贵、现存量少等现实性因素,该设备并非是每个认知心理学实验室的标准配置。在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者们会使用国外现有的一套刺激材料进行深入研究。

“这些刺激材料存放在已生成的数据库中,是别人捕捉好了共享在那里的,类似于每个运动是一个Excel表格。”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心理系2016级硕士研究生施彦玮解释说。但是,由于库中的刺激材料数目有限,是研究者根据自身研究进行捕捉的生物运动数据,因而常常无法满足施彦玮及其团队特殊的研究需求。施彦玮所在的认知心理学实验室兼顾人机交互方面的研究,他们希望可以看到操作者实时的运动变化情况来评估该交互的好坏。因此,“自己想一个办法来搜集这个刺激材料”迫在眉睫。

在客观需求的推动下,施彦玮及其团队耗时一年,首次成功开发了基于C 与微软Kinect 2.0的工具包来实现生物运动材料的采集与制作,使研究者可在1500元成本以内完成相关数据采集。

该工具包的出现为灵活开展生物运动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新开发的工具包具有“便捷、高效、易部署、便宜”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研究的需要。工具包还首次将同时追踪6人运动变为现实,为进行相关的多人社会交互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据调研,这是目前唯一可实现该功能的工具。成果一经发表,便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很多国内外相关实验室联系采用施彦玮及其团队的成果。

虽然开发工具包的过程常伴有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但当成果出现,当验证性的实验均能证明通过工具包采集的数据具有有效性的时候,欣喜之情在实验室弥漫开来。“研究者会来联系我们想使用这个工具包去做一些相关的研究,这种时候,油然而生的,便是被认同的满足感。”他说。

(内容来源:浙江大学人民号)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