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儒林外史》中,我们随处可见的是作者吴敬梓的人民性倾向,发现了“不常为别人道哉”的非主流一族——小市民阶层。这一群自食其力的市井细民在书中虽着墨不多,却使我们感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甚至你会发现你的身边就有他们的影子出现。《儒林外史》中,我们碰到的市井细民都是生性淳良的,但不可避免市民中也有一些反面的人物。

胡屠户的小算盘

《儒林外史》中在对牛老爹、卜老爹等善良的小市民进行描画的同时,也为我们塑造了一批如胡屠户、景兰江、牛玉圃、赵雪斋、权卖婆、成老爹一类的反面人物。为塑造市民阶层的丰满性增色不少。以上所述众人在作者笔下不过是在社会上帮闲帮凶,为虎作伥,是一群胡混过日子的游手好闲之徒,当然也是作者谴责的对象。其中胡屠户便是他们当中最典型的一个。

人前和善背后笑里藏刀(人前人后彰显两幅面孔)(1)

范进中举时,胡屠户对他像凶神恶煞一般,开口闭口骂他“现世宝”,“穷鬼”范进想找他借点盘缠去参加考试,被他骂得狗血喷头。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什么“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可是,没隔几天,范进中了举人,胡屠户立刻换了副面孔,“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贺喜来了。口口声声不离“贤婿”,“老爷”。以前这也不好那也不是的范进,现在成了尽善尽美的人:“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什么“天上的文曲星”。当范进衣表后襟皱了许多,他便一路低头替他上扯了几十回。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映衬出这个市侩的丑恶嘴脸。

人前和善背后笑里藏刀(人前人后彰显两幅面孔)(2)

像胡屠户这样的人不仅在封建社会有着普遍的群体,就是现在看来,他也有着典型的意义。胡屠户是那种典型的欺软怕硬,趋炎附势的小市民形象。这种人往往凭借一技之长在市井中站稳脚跟,骨子里瞧不起那种不如自己的人,但又不甘于平凡,一旦有机会就会现出其趋炎附势的嘴脸,不顾一切向上攀爬。这种形象的典型塑造是作者吴敬梓深刻了解市民阶层的必然结果。

可笑的假名士景兰江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开头巾店的景兰江。他每日在店时,手里总拿着一刷子刷头巾,口里还哼着“清明时节雨纷纷”,把那买头巾的店邻看了直笑。折了本钱后,只借这做诗为由,遇着人就借银子。可见,景兰江的表现是小市民阶层在封建统治下的对上层社会的一种妥协和靠拢。他们明白自己的身份,却不甘于小买卖的经营,而去冒充“假名士”,后果自然是囊中空空,无以生计。这种人是作者在落魄时时常见到的人,这里把他们提出,不仅在于揭露,也在于控诉那个黑暗的社会。

人前和善背后笑里藏刀(人前人后彰显两幅面孔)(3)

因为大环境的影响使这些小市民们已不安于自己的本行,而逐渐有意愿的向上流社会靠拢,而没有经过科举教育和固有的入仕模式的熏陶中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进而无所事事,在放弃了本行的同时,也放弃了人生的目标。还有像牛浦郎本就是一个市井小民,由于偶然得到了牛布衣临死前留下的书稿,便化名为牛布衣四处招摇撞骗,并在吴敬梓所述儒林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不能不说是那个被君权、政权控制下的封建社会的悲哀。一个朝代,如果真到了骗子可以到处横行,假名士四处扬名的时候,也就到了它要灭亡的时候。作者吴敬梓用辛辣的讽刺把一行骗人利已的市井细民描写的入木三分,在揭露社会现实的同时,又让人感到发自内心深处的悲哀。

招摇撞骗亲兄弟

另外,《儒林外史》在四十五回写到的余敷、余殷两兄弟相坟的一幕也让人记忆犹新。作者描绘余殷先是“拿出一块土来放在面前,把头歪在右边看了一会,把头歪在左边又看了一会。拿手指头掐下一块土来,送在嘴里,歪着嘴乱嚼。嚼了半天,把一大块土就递与余敷……余敷也掐了一块土送在嘴里,闭着嘴,闭着眼,慢慢的嚼,嚼了半天,睁开眼,又把那土拿在鼻子跟前尽着闻,又闻了半天,说道:“这土果然不好!”他们神乎其神的样子看了真叫人恶心,却又使人忍不住要笑上一阵。余家二兄弟就是旧社会的典型的风水先生。他们不种田,不做工,而靠玩弄骗术过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他们往往故弄玄虚,编造假话,并努力去使别人相信自己,从中获取生存的物质基础。吴敬梓把这类人的特征加以提炼、概括、集中,成功地勾勒出余敷、余殷的形象,对风水迷信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有力的抨击。使这种害人害己的迷信活动公之于众。也体现着作者的进步思想。

人前和善背后笑里藏刀(人前人后彰显两幅面孔)(4)

贪婪市侩的小市民

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成老爹和权卖婆的形象。成老爹是个贩行的行头,他靠替买卖双方拉扯关系,从中渔利,是个贪婪无耻的家伙。作者在小说里对他进行了尽情的挖苦和嘲弄,把元宝同成老爹的眼神巧妙地联系起来,使成老爹的肮脏、丑恶的灵魂暴露无疑。在加强艺术加工塑造人物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无情地批判。此外,作者还用了较少的笔墨塑造了一个女市侩的形象,她就是权卖婆。权卖婆善于逢迎讨好,又下流无耻,以至在方六老爷面前拉开裤腰捉虱子,一幅卑劣肮脏的权卖婆画像被作者描画的入木三分,一个贪财、不拘小节的女市侩形象跃然纸上。且作者通过她与赵六的攀谈相照应,把讽刺矛头直指社会上流,透过市井细民的行为举止,揭示上流社会有着更多不顾廉耻的下流坯。

人前和善背后笑里藏刀(人前人后彰显两幅面孔)(5)

成老爹和权卖婆是封建社会市民中的另类典型,他们往往为了小利而不顾廉耻,把自己的丑恶嘴脸呈现于社会。市侩、流氓是作者吴敬梓又着力表现的市井一群,他们这些人的大量涌现也表明当时社会的败落和无奈。因为他们毕竟是一群距离封建高官,甚至高层建筑最近的一群人。他们的行动是受封建制度支配的,他们的变质意味着社会的变质。

人前和善背后笑里藏刀(人前人后彰显两幅面孔)(6)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一个高峰。如今,吴敬梓更是凭借这部鲁迅颇为称道的作品戴上了“大家”的光环。儒林百丑是作者竭力讽刺的对象,但不可否认,《外史》中栩栩如生的市井细民也在小说中放射出夺人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