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入门谈复调音乐的弹奏

复调音乐是与主调音乐相对应的概念,主调音乐织体是由一条旋律线(主旋律)加和声衬托性声部构成的。复调音乐是“主调音乐”的对称,以前称对位,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各自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旋律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或相继出现,协调地流动、展开所构成的多声部音乐。

复调音乐注重每个声部的旋律性,声部间形成对比或相互补充,没有主次之分。复调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对比式、模仿式、衬腔式、综合式。

对比式:是指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旋律线,在音调、节奏、进行方向的起伏、句逗的划分以及音乐形象和性格的表露等方面,彼此形成对比或存在差别,就构成了对比式复调。用对比方法所写的复调音乐称“对位音乐”,简称“对位”,即对位式的复调音乐。

模仿式:是指同一旋律或具有主题意义的旋律首部,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出现或加以变化,再依次展现的音乐材料中间,便形成了前起后应,层次分明的模仿关系。以模仿的方式为基础所写的复调音乐,通称“卡农”,即二部、三部、四部的轮唱或轮奏。

衬腔式:又称支声复调,是指用衬托的方法所写的复调音乐,是指同一旋律不同变体的展开,便会产生一些分支形态的声部,这些分支声部与主干声部在音程关系上时而分开,时而合并,节奏上时而一致,时而加花装饰。

综合式:是指在音乐作品中对比式和模仿式二者的结合,是复调音乐的基本样式。

复调技术是钢琴弹奏技术训练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也是提高钢琴弹奏技术的必经之路。通常多以巴赫作品为主要训练教本,还有亨德尔、斯卡拉蒂等复调大师的作品。在练习时,要注意分声部练习,两只手分别独立地把不同的线条弹奏清楚,且每个线条都要赋予歌唱性,简单的说就是“让两只手都会歌唱”。同时,注意指尖触键的灵敏以及手掌、手腕、手臂动作的协调与柔顺。


下面,我们通过两首中外乐曲《沂蒙山小调》和《小步舞曲》(佩措尔德)来具体感觉一下复调双声部旋律线条的走动 ——

高美玲演奏


——《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是传唱至今的一首山东民歌,也称《十二月调》,是山东民歌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最具代表性的典范作品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的文艺工作者用这个曲调编配了一首新歌,叫《打黄沙会》,用以配合对黄沙会的斗争。而后在这首歌的前面,加上了赞美沂蒙山风光的歌词,同时也添加了歌唱新生活、歌颂共产党的内容,因此就渐渐地变成现在的沂蒙山小调了。这首歌曲歌颂了沂蒙山秀美的风光,歌词朴实生动,曲调宛转悠扬,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由王震亚编曲的这首钢琴小曲《沂蒙山小调》,采用复调的写作手法,形成前呼后应、此起彼伏的音乐线条,非常地亲切感人。

钢琴伴奏常用指法表(复调音乐的弹奏)(1)

沂蒙山小调


——佩措尔德:《小步舞曲》——

佩措尔德的《小步舞曲》,佩措尔德是德国作曲家和风琴演奏家,此曲曾被误传为巴赫创作,现在被收录在巴赫的《初级钢琴曲集》里。

这首《小步舞曲》,旋律优美恬静,经常被选为背景音乐。

钢琴伴奏常用指法表(复调音乐的弹奏)(2)

佩措尔德:《小步舞曲》


画外音:知道什么是“小巴赫”吗?

所谓“小巴赫”,就是指上面我们提到的《巴赫初级钢琴曲集》,里面的28首作品曲调优美,节奏生动,手法简练,以二声部复调结构为主,是进入钢琴复调学习训练的第一站,主要练习两个声部的独立性。我们在弹奏巴赫的“连线下的跳音”时,要注意似断非断的半连音弹奏法,一定要与车尔尼的跳音有所区别。

巴赫的作品是车尔尼、莱蒙、布格缪勒等教材所缺少的练习,同学们有时间可以弹弹小巴赫,对左手的练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钢琴伴奏常用指法表(复调音乐的弹奏)(3)


关于巴赫的故事

钢琴伴奏常用指法表(复调音乐的弹奏)(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提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巴赫是最伟大的作曲家,没有之一。

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巴赫小时候勤奋用功的小故事:巴赫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抚养,家里存放着大量音乐资料,可大哥就是不允许他翻阅学习,巴赫只得趁哥哥外出或者深夜熟睡的时候,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 一笔一划地抄下来,长达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损坏了他的视力,他的晚年是在双目失明中痛苦地度过的,直至去世。巴赫为了练琴,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

巴赫的这种忘我的学习精神,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钢琴伴奏常用指法表(复调音乐的弹奏)(5)

在圣托马斯教堂前的巴赫雕塑


如果你喜欢钢琴,却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学习,请点击左下角“了解更多”,让我们一起走近钢琴,实现自己的梦想!

钢琴伴奏常用指法表(复调音乐的弹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