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上海市“一城九镇”建设试点正式启动,松江新城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中唯一的“一城”,成为全市启动建设时间最早的郊区新城其后几年,南汇(临港)、青浦、嘉定、奉贤(南桥)新城陆续开始建设,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于上海地铁公交一体化?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关于上海地铁公交一体化(地铁隧道BRT建设完成)

关于上海地铁公交一体化

2001年,上海市“一城九镇”建设试点正式启动,松江新城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中唯一的“一城”,成为全市启动建设时间最早的郊区新城。其后几年,南汇(临港)、青浦、嘉定、奉贤(南桥)新城陆续开始建设。

20年后的今天,五座新城被予全新的意义与功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城建设打下了深厚基础,同时亦对各自面临的症结有了充分认识与梳理,新一轮更科学精细的改革发展已在“进行时”。

松江新城人口增长明显

“2001年前,这里还是成片的农田。”居民朱巧珍是松江新城筹建启动后第一批搬入商品房的居民之一,每每说起新城,她总会忍不住感叹,“发展速度太快,完全想不到!”

上世纪末还是个10万人口的小城,2019年底常住人口已达70多万,人气颇旺——启动最早的松江,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除了先发优势,松江的发展主要依靠两根支柱:产业与教育。

松江的产业基础本就不错。90年代初,松江从“农业大县”迅速转型“工业大区”,拥有全国第一批、上海市第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年进出口量在2009年以前一直占全国50%以上;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后,松江区近年来的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始终保持全市第二,仅次于浦东。

松江还抓住机遇,引进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等知名院校。松江大学城于2001年9月建成,使松江新城在规模、环境质量、城市品质、文化品位和国际知名度等多方面都有了飞跃,实现由传统居住社区向现代文化社区的转变。

南汇新城借势新片区发力

与松江新城不同,南汇新城开发多年,一直都在寻求人口导入问题的解决之道。按现行规划,它343.4平方公里的面积远超上海其他几座新城,人口却始终处在垫底一档,甚至一度被称为“空城”,背后原因包括产业、交通、教育、医疗、城市规划等方方面面。

不过,现在再到南汇新城各街镇的角角落落看,能发现人、车明显多了。早晚高峰开始堵车,超市收银台有时排起长龙,商场地下车库一位难求——这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揭牌密切相关。

新片区揭牌后,产业导入提质增量、公共配套建设加速、制度政策大胆创新……其中,产业导入无疑是对人口增长帮助最大、最直接的一项——大量的工作岗位直接带来大量人口。以特斯拉为例,临港工厂扩张、扩产脚步不停,已进行了多次百人乃至千人规模的扩招。工厂数千名员工大部分就住在工厂周边的泥城、南汇新城镇等地。

当年的“空城”现象部分归因于户籍制度的约束,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发布后,南汇新城拥有了全市突破力度最大的落户政策。落户数量不设限,筛选机制也别具一格:不“唯学历论”,将人才认定权力部分下放给企业。一年多来,临港新片区引进国内人才超3000人。

完善城市功能各显神通

不过,城市功能不够完善、配套跟不上的话,引进再多企业、落户再多人才,都难以将人留下,变成新城“人口”。临港新片区确定了“社会事业发展适度超前于城市建设”的方针,去年年底,18个社会民生项目集中开工,覆盖南汇新城全境。

毗邻的奉贤新城则在“十三五”期间发力基建。轨交5号线南延伸段、虹梅南路越江隧道、BRT快速公交等系列工程建设完成,进一步强化了奉贤新城对外交通联系;S4高速南桥出口改造、大叶公路、金海公路、望园路等延伸拓宽工程则有效提升新城内部的互联互通能力。

嘉定新城的高品质生活配套设施早已“出圈”,不久前嘉定新城新一轮建设启动仪式举办,包括远香湖“一环三路”智慧交通及景观提升工程在内的15个重大项目集中启动。青浦新城则充分考虑到了自身地理特色。“十三五”期间,青浦区委、区政府充分考虑青浦新城内河道纵横交错和老城区有护城河这一独具特质的城市特点,作出了建设环城水系公园的决策。环城水系公园由淀浦河、油墩港、上达河和西大盈港等四条共约21公里的骨干河道组成,内外圈全长43公里,有3000亩滨水开放空间、35处休闲运动健身场地、18座码头。这条生活秀带,让青浦新城成为“走得近水、看得见绿、留得住乡愁”的宜居之城。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吴頔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胡幸阳 茅冠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