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章已转为仅自己可见,如有疑问可查看 《常见锁文原因》,你也可以 点此申诉

为孩子的成长写日记吧

该怎么写孩子的成长日记(为孩子写成长日记吧)(1)

小个子老师

该怎么写孩子的成长日记(为孩子写成长日记吧)(2)

字数 2295 · 阅读 4

2022-07-05 14:28

对于有些人,譬如我,是没有资格躺在舒适圈的,因为一旦呆在舒适圈就会感觉太无聊(据说这也是一种病)。

疫情这两年,恰逢双减,我这个斜杠中二终于闲下来了。

可是,闲不下来的是自己的心、梦想、和曾经的发愿。虽然创业曾经让我伤痕累累,但我宁愿在惊恐区挣扎前行。

是的,我和我的团队曾经北上南下,东奔西走,只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服务我的家乡,我家乡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

没了线下课,还有线上啊,疫情不是我放弃的理由。而是更广阔的空间,线上,不只我的家乡的孩子家庭可以受益,甚至可以惠及更多人,只要你在网上。

经过两年的休整、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新,我又来了。

这一次,咱们也来做社群。

星辰去年以612分的成绩决胜高考,这个分数不高也不低,在她所在的班级排名第二(第一名比她高2分),全县2000 考生中排名21。

你可能会说,也一般吧。

但如果是在这个从幼儿园开始其他孩子就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兴趣班,辅导班,各种比拼、各种卷的时代,而她除了没有上这班那班,整个幼儿园和小学9年,她只上了4年,一年幼儿园加上三年小学的孩子呢?

如果曾经是一个亲戚朋友同事邻居都替她担心,甚至对她的妈妈指点议论的孩子呢?

如果是在一个生病都不允许回家的、争分夺秒赶成绩的重点高中,而她却为了去某个夏令营一下子请假10天,让班主任老师提心吊胆的学生呢?

是的,星辰就是这个孩子。

她和其他孩子的区别,是她的自律、坚韧、敢啃硬骨头、敢打硬仗的品质和心理素质。她拥有这些的前提是她有一个不同的妈妈,妈妈这种生物吧,最大的区别在于妈妈的认知。

她的妈妈我做对了什么?

星辰是我结婚后的第三个孩子,那时,年少无知加上原生家庭的创伤使我不敢确定我有能力给自己的孩子幸福,于是不敢要孩子,于是剥夺了前两个孩子出生的权利。

可是星辰的到来唤醒了我强烈的做妈妈的欲望。

从她出生起我开始写她的成长日记。因为有记录,所以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她第一次叫妈妈带给我的激动。

日记记下了她学跳绳时的沮丧,几天没学会跳绳,她问我:“妈妈,我是不是永远学不会跳绳。”长大回看日记,给她莫大的鼓舞,她相信自己现在不会的,通过学习练习某一天一定会。

日记还记下了她的稚言童语:一次不知在哪里知道了“黑社会”这个词,她问我:“妈妈,有白社会吗?”现在读来,依然忍俊不禁,小孩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除了黑就是白。

通过写亲子日记,我给孩子留下了珍贵的回忆,也是送给她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而我那时,第一次当妈妈,其实是有很多无知和困惑,2004年,互联网还不发达,也没有许多可供学习的资源。

我的许多写在日记的育儿困惑,譬如孩子由开始试读时的喜欢幼儿园到严重抗拒去幼儿园,到底发生了什么?

孩子11点写不完作业,该睡觉还是该继续写?

孩子回来诉说她不喜欢某个同学的某个行为,你该怎样回答?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做亲子阅读?

几岁读什么样的书?

孩子跌倒该不该扶?

该不该喂饭?

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怎么处理?

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怎么办?

孩子不爱说话、孩子厌学、做作业拖拉、叛逆、早恋、逃学、可咋整?

这些都曾经是我的育儿困惑。

天哪,孩子成长需要《十万个为什么》,我们需要《十万个怎么办》。

那时没有人为我解答,我一边摸着石头一边在各种育儿书中寻找答案。

幸运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个行业大咖也掀起了知识付费的狂潮,我如饥似渴的一头扎进家庭教育的海洋。

而这份热爱和狂热,来自于对星辰的爱和自己在原生家庭所受的伤害,我坚信有另外一种养育孩子的方式。

7年知识付费投资7位数的学习,求知于数位大咖老师,那些曾经困惑我的各种育儿问题原来都有漂亮的解答。

近来更是学习了李争争老师的《身心脑合一的智慧》课程,这是一门综合了心理学、运动学、营养学、健身、瑜伽、再加上李争争老师萃取了自己做的10000 个个案的精华而成的、线上线下独一无二的学问。

不得不再说一下,《身心脑合一的智慧》里面融合的《触康健》学问,能使一个脑瘫的孩子像正常孩子一样考上大学。

于是有了今天咱们的【亲子日记育儿 身心脑健康】社群。

这是一个有问题就有回应的亲子社群,避免了妈妈一个人育儿的孤单无助;

这是一个围观别人的案例自己可以成长的父母社群,避免育儿路上逢坑必踩的遗憾;

这是一个育儿育己、孩子父母同步提升的社群,避免父母跟不上孩子成长的尴尬。

这是一个可以让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成绩优秀,阳光开朗的社群。

这是一个可以让爸爸妈妈心理轻松、能力增长,甚至写着写着把自己写成了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社群。

这是一个能让家庭和睦,方向清晰,家风传承的社群。

不管你的孩子几岁,1岁还是30岁,只要ta还没有自己的新生家庭,ta都是孩子,ta的一切都值得记录。

星辰开学该读大二了,她的成长记录一直没有中断过,不过形式从日记变成了书信。节日、成长里程碑、热点新闻都可以是书信的话题。

不管你是什么学历,那怕你说你没上过学,没关系,只要你会说话,能把一件事说清楚,手机的语音转文字功能为你解决这一切问题。

想一想在若干年后,你交给你的孩子这样一个记录了他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乃至中年的笔记本或者网址或者是打印成册的书籍样本,ta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不是一份惊喜能够表达的吧?

是不是还能够子子孙孙传承下去呢?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希望拥有这样一本养育孩子的日记?

你可以,并且你就是作者。

最重要的是,你在这里记录的不只有欢喜,如果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有任何疑问,只需记录下来发在群里,就会得到一对一具体的解答,不管是孩子心理、语言、身体、学业、日常行为等等,只要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相当于你用请了一个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在你家,与你一起助力孩子的成长。

每日打卡也让你养成一个每天复盘孩子成长,积累经验,同时促使自己成长的好习惯。

同时更有系统奖励机制,每次打卡每次返现,打卡的你还能瓜分其他未打卡者的押金呢。

快快行动起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