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子不是茶却可以当茶喝(小叶子大作为80后)(1)

3月6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华阳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杨梅(前)和工人在搬运茶青。

今年39岁的杨梅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的女茶人,2000年林学专业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家乡,跟随父亲杨贵荣学习种茶、制茶,并在家人的资金支持下,建起了200亩茶园。2008年以来,为规范生产、拓宽销路、增加茶农收入,她成立了以种、采、制、销为一体的茶叶公司,增加设备投入,改进种茶制茶技术,增产茶叶种类,实现春、夏、秋茶满负荷生产。2017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公司 合作社 基地 贫困户”的模式,她的茶叶公司与丹寨县排调镇、龙泉镇等乡镇的500亩茶园达成长期合作。

种茶近20年,杨梅的茶园基地从1个发展成7个,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0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固定员工和季节性用工从当年的8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1000余人,其中近30名固定员工的月平均收入超过3500元,作为季节性用工的900多名贫困村民,每人增加年收入2000余元;其生产的红、绿茶产品还远销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地。 “尽管种茶艰辛,但深山里的有机硒锌茶卖出去,就能帮助茶农增加收入,再苦再累也值得。”杨梅说。

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小叶子不是茶却可以当茶喝(小叶子大作为80后)(2)

3月6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华阳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杨梅(左)和工人在查看杀青后的茶青。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小叶子不是茶却可以当茶喝(小叶子大作为80后)(3)

3月6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华阳茶业有限公司,杨梅展示刚出的新茶。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小叶子不是茶却可以当茶喝(小叶子大作为80后)(4)

3月6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华阳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杨梅在挑拣茶青。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小叶子不是茶却可以当茶喝(小叶子大作为80后)(5)

3月6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华阳茶业有限公司包装车间,杨梅(中)和工人在包装新茶。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小叶子不是茶却可以当茶喝(小叶子大作为80后)(6)

3月6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华阳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杨梅(左)和工人在挑拣茶青。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小叶子不是茶却可以当茶喝(小叶子大作为80后)(7)

3月6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华阳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杨梅(前)和工人在制茶中投料。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小叶子不是茶却可以当茶喝(小叶子大作为80后)(8)

3月6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华阳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杨梅(左)和工人在制茶中揉捻茶叶。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小叶子不是茶却可以当茶喝(小叶子大作为80后)(9)

3月6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华阳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杨梅在翻动茶青。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小叶子不是茶却可以当茶喝(小叶子大作为80后)(10)

2019年4月5日拍摄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龙泉镇马寨村茶园,该茶园是杨梅的主要茶园之一(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武魁 摄)

小叶子不是茶却可以当茶喝(小叶子大作为80后)(11)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龙泉镇马寨村茶园,杨梅(左)和村民在采摘春茶(2019年3月17日拍摄)。新华社发(杨武魁 摄)

小叶子不是茶却可以当茶喝(小叶子大作为80后)(12)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华阳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杨梅(左)和工人在制作秋茶中对茶青进行杀青(2018年10月15日拍摄)。新华社发(杨武魁 摄)

小叶子不是茶却可以当茶喝(小叶子大作为80后)(13)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龙泉镇白元村茶园,杨梅(左)和父亲杨贵荣交流茶叶生长情况(2018年10月15日摄)。新华社发(杨武魁 摄)

小叶子不是茶却可以当茶喝(小叶子大作为80后)(14)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龙泉镇白元村茶园,杨梅(左一)和村民在采摘秋茶(无人机照片,2018年10月15日摄)。新华社发(杨武魁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