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我认识的人不一样 其实和我们一样(1)

最近参加了某社区组织的亲子阅读活动,主题是陪孩子读绘本。在挑选绘本时,看到了小伙伴介绍的这本《不可思议的朋友》。故事不长,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完的故事却深深打动了我,我认为这是一本必须要陪孩子读的绘本。它能告诉孩子,正确看待那些看起来“不一样”的孩子,教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应以包容、友善、平等之心交朋友。

《不可思议的朋友》是日本作者田岛征彦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获得了第20届日本绘本奖。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太田佑介与一个自闭症患者小安的友情。

太田佑介在小学二年级时举家搬到了淡路岛上,在就读的新学校认识了患有自病症的同学小安,小安行为怪异,经常反复自说自话,情绪不受控制,动不动就发狂。但奇怪的是学校从老师到同学,并没有人对小安“另眼相待”,在同学和老师看来,小安和大家一样,他只是更需要照顾、多点耐心,他不过不太擅长说话。随着时间推移,太田也逐渐习惯了这样的小安,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这样的氛围,成为照顾和关心小安的最重要一员,然后他们成了好朋友。后来,太田佑介去了邮政局,而小安在镇上的作业所负责送信。每当小安被欺负了,太田会出来帮助他,每当太田难过时,小安总是安慰他“没事了,没事了。”

小安不是不懂,他只是不那么会表达,不那么善于控制情绪。但他和其他朋友一样,关心太田佑介。太田佑介说,“虽然无法用语言沟通,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故事里的小安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在他人生的初期,能够在一所普通的学校学习生活,与其他正常小朋友一样,不因为自闭而被隔离和疏远,身边的人都没有把他当做特殊人群看待,每个人都包容、善待他,让他可以逐渐改变,变得越来越好。

然而,现实中很多像小安一样的孩子并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多数的遭遇就如小安升入中学后遭遇的一样。同学们把他当另类、当怪人,欺负他。

数据显示,截止去年,我国自闭症人群已超千万。这是一个十分吓人的数字了。可是我们的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还得不到社会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观念和态度还不够宽容,我们很多人在见到自闭症患者时,都不能像待正常人一样待他们。

因为没能真正包容和接纳这个群体,导致很多自闭症患儿和他们的家长长期生活在痛苦和打击中,觉得自己或孩子被社会抛弃了。

就在翻看《不可思议的朋友》之前不久,我在钱堂社区妈妈板块看到了一篇帖子,是一篇疏泄情绪的帖子,也是一篇求助帖子。写帖子的是一位妈妈,她的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

这位妈妈以极为平实却读来令人倍感心酸的口吻记录一个家庭从孩子出生带来的喜悦到发现孩子患有自闭症的绝望过程。她说,孩子出生的时候漂亮又可爱,她和丈夫喜爱的不得了。丈夫每天放弃所有的聚会,下班就回家陪孩子,再辛苦都不觉的累。孩子上幼儿园后,她换了一份离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顾孩子,也是这时她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不同,孩子什么都不懂,她带孩子去北京的医院看,结果是自闭症。

之后的日子,她全职带孩子在北京做康复,可是孩子3岁多了,已经康复的晚了,也不可能康复好,只能是接近正常人,她崩溃了。孩子的康复花费不菲,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让这个小家庭不堪重负,丈夫一度已经决定放弃。可是作为一个妈妈,她觉得不管怎样,不能放弃孩子,看到孩子那张可爱的笑脸,又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然而,她依然不知道怎么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孩子也许康复不了,也许努力很久也没有改善,以后怎么办?她发帖求助,可是没有人能回答。同样作为母亲,我看到这样的故事瞬间词穷,除了希望她坚强,什么也说不出来。

我忽然想到了经典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一个角色——阿甘的母亲。学生时代看的电影,那时候觉得阿甘是个不聪明但幸运的家伙,如今看了《不可思议的朋友》后,顿时觉得阿甘母亲的形象高大上起来。

回过头来想,其实故事里的小安和电影里的阿甘很像。《阿甘正传》中阿甘并不是自闭症患儿,但他从小在他人眼中是特殊的,是傻瓜和弱智。因为从小不爱说话,智商75,低于州平均值80分。按照州立标准,他应该去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但是阿甘的母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被特殊化,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一样,他应该上公立学校,和其他所有正常孩子一起。

当校长对她说,阿甘智力低下不达标准,应该去上特殊学校时,她这样回答他,“他或许反应迟钝了一些,不太灵敏,但是我的孩子应该和其他所有孩子一样得到相同的机会,他不应该去特殊学校”。

为了这个机会,她做出了牺牲,但这个机会也是阿甘命运的转折。她是一个聪明的母亲,她清楚知道自己孩子的不足,却能坦然接受并努力改变,她真正接受并包容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获得机会,让孩子在更好的环境成长。她有要求,但却不提过高要求。临终前她对阿甘说,“你只需凭着上帝所给予的做到最好” 。上帝只给予了阿甘75的智商,那你就把这75分用到最好就可以了。当然,事实证明他最终成功了。

《不可思议的朋友》中虽未具体描写,但很显然,小安上的也是一所普通小学,而并非特殊教育学校,因为周围的同学都是正常的。要做到这一点,说明他生活的环境里,家人也是能接受这样的小安,他们也从心底里明白他的不足,但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只是不太爱说话而已。同样,他读的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也是一样的心理,他们同样接受和包容这样的小安。没有人判定了这样的孩子就不行。

就如同人的智商有高低之分一样,自闭症孩子为何要被不一样的对待呢。只要真心相待,自闭症患儿也是会感应到的。故事虽是以太田的口吻描述,但我相信,在小安的心里,太田佑介是他最好的朋友。

《阿甘正传》中,阿甘入学的时候,被同学歧视和嘲笑,只有珍妮跟他玩,把他当成好伙伴,在其他同学欺负他的时候,鼓励他,让他跑。阿甘就单纯的相信珍妮的话,不停的跑,跑进了大学,跑出了越南战争。此后,不管珍妮遭遇什么,她都知道,只要她回来,阿甘一定都在;在越南战争中阿甘唯一的朋友巴布,是一个整天跟他叨叨捕虾的人,他希望退役后当捕虾船长,阿甘就承诺给他当大副。后来战场上,阿甘冒着木仓林弹雨也要找到巴布救他出来,尽管巴布最后牺牲了,阿甘依然记得巴布是他的好朋友,他答应过巴布,当捕虾船船长,然后他就真的拿出所有积蓄去买了捕虾船。当丹中尉嘲笑阿甘要去信守承诺完成巴布遗愿时,智商低下的阿甘说,“好朋友不是那么容易找的” 。

你看,哪怕智商低下到经常被人瞧不起,被人笑话,被人骂傻瓜,可是他就是能区分谁是对自己好的人,谁是自己的好朋友,找到好朋友后比任何人都更为珍惜,因为好朋友不是那么容易找的。

《不可思议的朋友》里小安升学后,中学的同学因为没有跟小安一同上小学,不能对小安表示宽容和善待,常常欺负和嘲笑他,这时一同升学上来的太田佑介就成为了支持、鼓励并保护着小安的人。后来,他成了小安的好朋友。太田佑介显然也明白,因为他对小安的包容与爱护,才让不易亲近他人的小安把他当好朋友,这样的小安自然更为珍惜这份友谊。所以太田佑介说, “小安是我不可思议的朋友” 。事实上,对珍妮、巴布而言,阿甘何尝不是不可思议的朋友呢。

《阿甘正传》中,当珍妮问阿甘将来想做什么时?有没有想过将来做什么?阿甘的第一反应是,“我将来不能做自己了吗?”

是啊,有时候我们无需强求太多,其实只要让孩子做自己就好。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从某些方面而言,他们是特殊的,应该被我们善待的。但是善待绝不是把他们特殊化,另类化,标签化,而是从心底里接受他们的不完美,给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机会和环境,在平等和宽容的环境下努力帮他们发挥上帝所给予的所有潜力,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就好,而不是每日忧心忡忡的期待他变得和其他人一样。

“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一种。”没有人料到智商低于平均值的阿甘能成为亿万富翁,也没有人能断定患自闭症的孩子不能取得成功。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只是上帝少为他们开了一扇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