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撤销县改区(撤县设区密集发布)(1)

6月22日,山东发布了关于烟台区划调整的消息,这是近期第3个官宣撤县设区的城市,但还没有结束。6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邢台进行区划调整,将撤销邢台县、任县和南和县并入邢台市区。其实早在6月19日,成都、长春也宣布了要进行调整区划。

五天之内4座城市接连官宣撤县设区,是否意味着新一波区划大调整已经来临?至于为什么是新一波,是因为在以前已经出现过很多次关于撤县设区的风潮,每次大规模的区划调整都意味着城市在大规模扩容。

我国共有2851个县级行政区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县的数量已经会越来越少,撤县设市和撤县设区将会越来越频繁。县域发展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作为全国第二大经济体,江苏县域实力不言而喻。当下撤县设区密集发布,江苏县域发展将会迎来怎样的机遇呢?

01

五天内,区划大调整四地官宣

四川是近期最早官宣的城市之一。6月19日,四川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同意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的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新津撤县设区。这并不是成都第一次进行区划调整。近年来成都市区不断进行扩容,2015年、2016年双流县、郫县纷纷撤县设区,设立了双流区与郫都区,2016年成都还代管了简阳。

从新津县的面积可以推断,其人口和经济的体量并不大。但是随着双流区进行区划调整以及四川天府新区成立,新津一跃成为四川区划调整中热门选项。2017年,新津便已经通过了关于“新津撤县设区”的议题,开始规划撤县设区。

有外部因素,也有新津自身内部因素。虽然新津面积不大,但是在同级区划中却是经济强县,它的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而且新津县从2012年起,连续5年进入本省十强县,在《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中,新津名列位于全国前15强,可以看出潜力无限。

新津还有其独有的区位优势,作为省内第一个通地铁的县,成都地铁10号线的通车也直接连接了新津与双流机场,使其交通更加便利。新津位于成都西南方向,北边与双流区接壤,南边是眉山市彭山区。2017年成都提出 “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可以发现新津的并入是成都南拓的一步棋。

和成都同时进行区划调整的还有吉林长春,但不同的是,划入长春的公主岭市原本由吉林的另一个城市四平市代管,所以长春与成都的扩张路径有所不同。

关于公主岭市划入长春的消息2012年便在网络上传播过,但是一直没有官方明确此消息。直到去年4月,吉林出台“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并在其配套政策中,明确提出“按照‘撤市设区’目标,将公主岭市划归长春代管”。

公主岭市地处吉林省中西部,东辽河中游右岸。此次区划调整之后,长春将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面积第三、人口达到850万人的特大城市,沈阳2019年常住人口也只有832.2万人。公主岭市的加入将提高长春市的影响力,更有力地带动长春经济圈的发展。同时,增强其在哈尔滨-长春城市群中的竞争力。

6月22日,山东省政府官网公开《关于调整烟台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通知表明,6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蓬莱市、长岛县,设立烟台市蓬莱区。2018年7月,山东省在《山东省沿海城镇带规划(2018-2035年)》提出,支持撤销蓬莱市、长岛县,合并设立蓬莱区,如今终于获得批复。

在济南和青岛这两座双子星城市的映照下,烟台的存在感便没有那么强。而且,目前还没有地铁通过烟台,因此一些网友认为蓬莱区的设立将推动烟台地铁轨道交通的建设。

2018年,国务院规定了申报轨道交通建设的标准,在经济与人口方面都有所要求,GDP需要达到3000亿元以上,300万人以上的市区常住人口。2019年烟台GDP为7653.45亿元,但其常住人口没有达到300万的要求。县改区最直观的数据是,人口和土地的增加。此次区划调整之后,长岛和蓬莱市的人口将划入烟台,可能会帮助烟台达到要求。

在山东进行区划调整的第二天,6月23日,河北在官网上发布了《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省调整邢台市部分行政区划》,同意对邢台市的部分行政区进行调整。

在这次调整中,河北将邢台市桥东区、邢台市桥西区更名为襄都区与信都区,同时将邢台县、任县和南和县并入邢台市区。三县并区使得邢台的市区面积与人口大幅度增长,邢台市区的人口将超过百万人。

02

江苏历次区划大调整回顾

“撤县设区”是一个省份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方式之一,江苏近十年来也曾多次进行区划调整。

2009年,南通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当年3月23日,通州市成为南通市通州区。九年后,2018年海安撤县设市,设立海安市,去年南通5市GDP已全部突破1000亿元。

同为沿海城市的连云港和盐城也曾进行区划调整,连云港2014年成立海州区,赣榆县撤县设区。2003,年盐城撤销盐都县,成立盐都区,2015年大丰市撤市设区,实现“同城待遇”。

九里区,是徐州市五个主城区之一,经国务院批准,2010年徐州撤销九里区,将原九里区一分为三,分别划归徐州市鼓楼区、徐州市泉山区、铜山县管辖。也是在这一年,徐州撤销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

1996年扬州扬泰分家以后,扬州市下辖2区2县3市,分别是广陵区、郊区和宝应县、邗江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直到2000年12月,邗江撤县设区,这次调整让扬州市区的面积和人口都得到了扩张。2011年,扬州市区再次进行扩容,江都撤市设区,同时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扬州市邗江区管辖。此后,扬州市区面积扩大一倍,增加百万人口。

南京曾经在13年间进行3次区划调整,2000年,南京撤销江宁县,设立南京市江宁区;2002年进行“四区县并二”的区划调整,成立了南京浦口区与六合区;2013年,南京再次迎来大规模的调整,在这一年里,南京撤销秦淮区、白下区,设立新的秦淮区,撤销鼓楼区、下关区设立新的鼓楼区,高淳与溧水撤县设区,此后南京下辖区域再无县。

2000年12月,无锡撤销锡山市,设立无锡市锡山区和惠山区;2015年10月,无锡市合并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三区设立梁溪区,并设立新吴区。在这次调整之后,无锡下辖五个区在户籍人口与面积等方面更加均衡。同样在这两个时间分别进行区划调整的还有常州,截至目前,常州辖5个区和1个县级市。

苏州也经历过几次“大洗牌”。2000年12月,江苏省撤销吴县市,设立吴中区、相城区,同时把郊区更名为虎丘区;2012年,吴江撤县设区,同时合并三区设立姑苏区。这次调整使得苏州城直接与上海接壤,更加主动地接受上海辐射带动。

2000年以来,淮安也曾进行多次区划调整。2000年12月,淮阴撤县设区,淮安市撤市设区;2016年,洪泽撤县设区,设立洪泽区,撤销清河区、青浦区,设立清江浦区。经过区划调整之后,可以使中心城市主城区的资源分布更加优化,同时能扩大主城区面积,合理布局功能设施。

2002年4月,镇江撤销江苏省丹徒县,设立镇江市丹徒区;2012年12月,泰州撤销县级姜堰市,设立泰州市姜堰区。2004年1月,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迁市宿豫区。

撤县设区一直都没有停过,城市发展需要扩张,撤市设区,便是实现扩张的方式。

03

江苏这些网传消息,你也在关注吗?

区划调整一直是网友关注的焦点,随着各地纷纷宣布撤县设区,作为全国第二大经济体,江苏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虽然目前江苏还没有任何实际行动,但也不影响网友对它的讨论。

虽然南京早已经实现了“全区化”,但是网友仍旧执着于宁镇一体化,部分网友认为南京想要在经济发展方面更进一步,就应该扩张城区面积,而当下合并镇江是最好的选择。

4月21日,首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在苏州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召开,三市一致建立苏锡常一体化发展机制,而且以后也将不定期召开合作峰会。传统苏南三市再次建立合作机制,这使得镇江的处境略显尴尬。

所以有网友认为当下镇江最好的选择也是和南京合并,这样南京扩大了发展空间,镇江也能搭上南京发展的快车,这貌似是双赢的选择。

去年,镇江党政代表团来到南京考察,双方表示要打造产业合作示范区。最近有消息透露,原定于2023年6月的南京第一条跨市轨道交通——宁句城际,将于2021年底实现全线运营,届时两地交通会更加便利。这些无一不在体现宁镇一体化在有序推进中。

其实也有网友认为南京不用一味追求城市扩容,把现有的区域做精做强,提高人均GDP,经济发展应该对标广州深圳。

除了南京以外,还有网友认为,苏州昆山可能撤县设区。诚然,若是昆山撤县设区,苏州的经济必定会实现质的飞跃。要知道,2019年昆山的GDP句突破了4000亿元,这样的经济体量可与一些省份相当了。再加上苏州各方面实力都不错,GDP产值、人均GDP、财政收入等数据都能入围全国十强。如果昆山撤县设区,便是真正的强强联合了。但是目前貌似苏州下辖四县市对其依赖度并不高,所以这个说法实现的可能性也不大。

还有一些网友把目光投向了南通。最近关于海门撤市设区的讨论度也很高,且有不少网友认为这已是既定事实,现在就等官宣。网友这么笃定,是因为有一张疑似关于国务院同意南通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的文件截图在网上流传,图上的文字显示为海门撤市划区,崇川港闸合并成立新崇川区。

6月22日,有热心市民咨询南通市民政局相关信息,民政局回复以官网信息为准,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虽然现在消息还未证实,但这种调整挺合理的。目前港闸区城建区域与崇川区已经完全相连,两区合并之后,城市空间得到拓宽,产业发展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而且海门撤市设区之后,南通将实现市区与上海的直接对接。

南通新机场将为上海虹桥机场分流、通沪铁路即将运营、借助通州湾,打造新出海口.......南通正打破城市壁垒,充分发挥其作为北上海的天然区位优势,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带动自身经济发展。在海门撤县设区以后,上海对其影响力增大,辐射带动的力度也会加大,从而促进南通自身经济发展,可以预见这是一个良性循坏。

当然,网友的讨论也只是讨论而已,最终还是要以官方信息为准。

县域经济是一个城市地方经济的根基,在富民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实力强的县,当地百姓相对比较富裕,这是显而易见的。

2020年我国百强县榜单出炉,江苏便有25个县市入围,占据了1/4的比例。同时其苏州昆山、江阴、张家港三市继续霸榜前三,2019年三市GDP总量都超过了4000亿元,已经高于很多地级市,昆山更是连续16年占据榜首之位,常熟、宜兴、太仓也是榜单上的“老熟人”了。在县域千亿方阵中江苏一省就占了近半席位,是妥妥的县域经济强省,正因为如此,其县域发展也备受关注。

04

撤县设区也要讲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其实城市合并,撤县设区早已不是新鲜事。除了江苏之外,每个省份大大小小进行过区划调整,早在2011年,合肥“三分巢湖”;2017年,陕西面积最大的神木县被撤销,了神木市;2018年山东撤销莱芜市,并划入济南。似乎城市与周边县市的合并并不罕见。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撤县(市)设区依然是城市经济发展与优化空间结构的方式之一。近期突然多个城市接连官宣撤县(市)设区,让人不禁怀疑是否会迎来一个区划调整的小高潮?

有观点认为中国开始进入“无县”时代,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武汉便实现了“无县化”,2013年随着溧水县、高淳县撤县设区,南京也进入“全区化”,2015年北京下辖区域也没有县的行政区划了,2016年,崇明撤县设区,上海县的行政区划退出历史的舞台,还有天津的蓟县撤县设区,蓟县成为历史。

撤县设区数量最多的是2000年,当时全国共有36个这样的行政区划调整。目前为止已经有多个省城实现了“全区化”,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县制,在部分城市的辖区内“消亡”。

其实从不少案例可以发现,撤县设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而这也是许多城市纷纷如此效仿的原因之一。比如南京的江宁县,在20年前撤县设区成立江宁区之后,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如今已成为南京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区。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除了能促进当地经发展以外,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县改区之后,会减弱其自主发展能力,更多地是服务于主城区的发展。并不是任何一个城市进行撤县设区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在某些城市,它不一定行之有效。比如广西南宁,作为省会城市,虽然其经济在本省内领跑其他城市,但是它不尚具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能力,所以如果贸然就进行“无县化”,可能会适得其反。

2009年~2019年的10年之间,141个县被撤销,同期增加了110个市辖区。为什么大部分城市都执着于撤县设区,县与区一字之差,待遇却千差万别,在产业定位上便看出截然不同。从长期来看,通过撤县设区这种方式来扩大城市规模,加快经济发展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其实不难发现,能够被考虑撤县设区的地方,原本便已非常接近城镇化,且各项功能都比较完善。撤县设区有利于资源整合,协同发展,为都市区的形成和壮大提供有利条件,带来诸多利好,但如果仅是为了“行政功利”而跟随大势进行区划调整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对于撤县设区,应该保持清醒和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