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后的一抹辉煌,唐宣宗的大中之治。每个人都希望这个英明神武的天子长长久久地活下去,重新振作李唐王朝。但遗憾的是,宣宗依然走了服食丹药的老路,而且死的时候还没有选定接班人。最困扰宣宗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自己的意愿相违背。原本宣宗想要立最宠爱的皇三子,夔(kuí)王李滋为太子,可是这样就违反了嫡长子继承制,因为长子李漼还活着,这样不稳定的因素就增加了。这个李温就是我们接着要说到唐懿宗李漼。

唐懿宗李漼的读音(唐懿宗李漼将大中之治)(1)

唐懿宗李漼的读音(唐懿宗李漼将大中之治)(2)

如果宣宗的身体能够再好一点多,活个几个月,那也许也就没有李漼什么事情了。毕竟宣宗不喜欢这个长子,连住都不想和他住在一起。早早地就让他搬出皇宫,住到亲王居住的“十六宅”,甚至连很多大臣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皇长子的存在。

宣宗在临死之际,将夔王李滋托付给了三个顾命宦官。希望他们拥立李滋为太子继承皇位。但没曾想宦官自己心里有小算盘。他们看到病床上的宣宗,估算了一下,觉得宣宗也差不多该归天了,如果真的拥立李滋为太子,那自己离权利就越来越远了。所以三位顾命宦官就打算谎报宣宗的遗命,立更容易掌控的长子李漼为皇上。大臣们当然有疑惑,但见过宣宗最后一面的人只有这三个宦官,而且江山依旧是姓李的,也无所谓是皇长子还是皇三子当皇帝了。

唐懿宗李漼的读音(唐懿宗李漼将大中之治)(3)

就这样,在“十六宅”住了十来年的李漼,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推上了皇位。

不过登基后的唐懿宗果然没有辜负宦官们的期待。不仅完全没有自己父亲唐宣宗的半分英明,而且将朝廷大权完全交给宦官,自己只知道玩乐。可想而知,宣宗辛辛苦苦经营起来才有一点点起色的大唐,就这样被这个大儿子不费吹灰之力地破坏掉了。

他骄奢淫逸,放纵无度,每天都要在宫里开宴会,而且每三天就要举行一次大型宴会,每个月都要摆十几次的宴会。百姓吃不好,穿不暖,他则是每天的山珍海味、奇珍异宝,花样还非常的多。

懿宗每天的开销都非常大,而且赏赐起金银珠宝来,也是非普通皇帝能企及的。比如他最宠爱的大女儿同昌公主出嫁的时候,懿宗几乎搬空了宫里的珠宝给同昌公主做嫁妆,东西多到整个驸马府都装不下,只能连夜请工匠扩充驸马府,才将所有的嫁妆都搬了进来。

唐懿宗李漼的读音(唐懿宗李漼将大中之治)(4)

可惜受到万千宠爱,温婉乖巧的同昌公主,在新婚的第三年就生病了,最后香消玉殒。懿宗直接处死了几十位给公主看病的御医,还将他们的家人全都关进了大牢。折腾了好几个月,给公主举办了盛大的安葬仪式。陪葬品的规制也非常符合懿宗的风格,多到连墓里都装不下,堪比帝王下葬的规格。历朝历代,还真找不出一个能比的同昌公主的。就连那个花了一个亿做了件鸟羽毛衣服,极受唐中宗宠爱的安乐公主,受到的赏赐也没有到这种地步。

唐懿宗李漼的读音(唐懿宗李漼将大中之治)(5)

在生活上,懿宗是奢靡成性的,而对待政事,懿宗也是荒唐无度的。宣宗能够在执政期间做到中兴,就是因为非常重视选任官员,太宗李世明也对选官用人作出过规定,严格限制下九流这些杂色的人任职朝廷官员。但懿宗却因为一个乐工曲子弹得好,就直接将他升为大将军。这还是大唐开国来,第一个伶人当官的例子。

唐懿宗李漼的读音(唐懿宗李漼将大中之治)(6)

不仅如此,懿宗连科举制度都一起破坏了。他规定自己的亲信都不用参加考试,直接由自己下令代替礼部的金榜。也就是说,考生都不需要考试,皇帝直接下个旨,自己就是状元了。科举制度的公正性完全被破坏得干干净净。

荒唐无度、奢靡浪费,懿宗直接将宣宗的小康社会打回到人间地狱。在他当政的时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个说法叫“国有九破,民有八苦”。这九破和八苦大致是指:长年累月的打仗;外族入侵;百官不上朝;到处造佛寺;豪强吞并土地;官员受贿;官吏残暴;百姓没有饭吃、没有衣服;冤屈没有地方伸张;生病了没有医生给看病;死了也人能为他们安葬。

在这样的情势下,百姓忍无可忍,爆发了起义。其中浙东的农民裘甫率领农民起义,在徐州戍卒的庞勋发动兵变。但可惜宣宗时期组建的强大军队还没有被懿宗完全消耗殆尽,起义被很快镇压了。

懿宗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准备迎奉佛骨。懿宗十分崇信佛教,在他统治期间,佛教又开始大规模发展,耗费无数钱财新建佛寺。和前几位迷信道教,服食金丹的皇帝不同的是,懿宗将自己的生死托福给了佛祖,将目标放在了佛骨上。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我们也提到有一个皇上也大规模迎奉佛骨,甚至还出动了禁军一起点香烛。就是那个实现了元和中兴的唐宪宗。懿宗虽然政绩上远远不如宪宗,但在迎奉佛骨上,其劳民伤财的程度真是甩了宪宗几条街。下令造浮屠、宝帐等佛教装饰物,全都用最昂贵的金玉珠宝装饰,禁军手持兵杖迎接,从京城到安置佛骨的法门寺,300里的道路上,全都布满了香车宝马士兵。皇宫里还将水银倒满了整个池子,作了金银打造出的树木,安置佛骨的容器也是用金银打造、外面用珠宝装饰,孔雀羽毛作点缀。不仅是懿宗,就连朝廷百官,京城中的富贵人家也都纷纷给佛骨施舍金银。

唐懿宗李漼的读音(唐懿宗李漼将大中之治)(7)

如果真有佛祖的话,不知道看到自己的信徒这样劳民伤财会不会开心。

懿宗曾说,“如果朕能活着见到佛骨,就是死了也没什么可以遗憾的了!”果不其然,就在那年的秋天,懿宗就重病难治,结束在了40岁的这一年。从他开始,大唐的挽歌已经开始奏响,再也不可能挽回了。

唐懿宗李漼的读音(唐懿宗李漼将大中之治)(8)

接替懿宗的是唐朝的第十九个皇帝,唐僖宗李儇。李儇原名叫李俨。他也是在宦官的支持下即位的。僖宗刚即位的时候才11岁,完全没有执政能力。而且因为自己父亲整日玩乐,上梁不正下梁歪,他啥也没学会,也就是玩乐比父亲更胜一筹。当了皇帝之后就更加放肆地玩了。

唐懿宗李漼的读音(唐懿宗李漼将大中之治)(9)

专注于玩十几年,也是个中强手,不管是音乐、下棋、还是蹴鞠、斗鸡、击球,他都天赋异禀。据他自己说,如果科举中能有个击球的科目,他一定能中个状元回来。

在花钱上,他也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经常对和他一起玩得太监大加赏赐,几乎每天都要用掉上万两白银。

僖宗最信任的人,就是从小照顾他饮食起居的宦官田令孜,还称田令孜为“阿父”。当了皇帝后,也将朝廷大权完全交给田令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

不过僖宗的好日子也没持续多久,农民起义又卷土重来了。

当时关东遭遇大旱,百姓颗粒无收,而官吏却强行征税,加重徭役,老百姓逼到走投无路。拥有一身好武艺的私盐贩子王仙芝成了百姓的领袖,百姓揭竿而起,发动起义,后来称作“王仙芝起义”。王仙芝在河南起义后,位于山东,同样是贩卖私盐的黄巢也召集了百姓响应起义,史称“黄巢起义”。

和之前两次起义不同,这次的起义声势浩大,唐军根本打不过。王仙芝和黄巢合兵一处,和唐军作战。王仙芝在湖北战死,部下并入了黄巢的队伍,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各地的节度使不想当出头鸟,都选择明哲保身,黄巢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地攻到了长安脚下。

一直到叛军打到家门口,僖宗才反应过来,确定三个节度使迎战起义军。而这三个节度使确定的方式,还是用打马球的方法选择的,这就是为人不齿的“击球赌三川”。

不过这也来不及了,僖宗就带着少数的皇亲国戚和宦官逃到了四川。皇帝偷偷地逃了,连知会都没有知会一声,很多大臣都不知道。结果长安城里,宰相以下的文武百官全都成了起义军的俘虏。黄巢还在长安称帝,建立大齐。黄巢称要报复拥护唐朝的百姓,将长安城里的居民全部杀光。

僖宗在四川躲了5年,这期间,他联合各地的节度使对农民军进行反扑。一方面用招安政策令起义军内部产生分歧,一方面用利益鼓动节度使增援朝廷。之后,黄巢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打败,又没多久,黄巢的部将朱温又归降了唐朝,起义军元气大伤。又过了一年,黄巢在山东去世,历时将近10年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

唐懿宗李漼的读音(唐懿宗李漼将大中之治)(10)

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中,历时最近,涉及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黄巢起义历时了十年之久,蔓延了唐朝的半壁江山,死了大概八百多万人,直接将唐朝政府从长安逼退到了四川,黄巢还在长安称帝建国。虽然黄巢起义死伤无数,黄巢为了养活起义军,还用活人为食物,实在是残忍,但黄巢起义几乎摧毁了唐王朝的统治,是真正意义上的唐朝挽歌。

黄巢起义失败后,24岁的僖宗回到长安,结果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又以诛杀宦官田令孜为由攻打长安,僖宗再次出逃。等他27岁再次回到长安的时候,已经重病缠身,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