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李世民",我们脑海里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那位英姿勃发的千古一帝。廉明、广开言路、受天下尊敬、创造一代盛世……这些都是李世民身上的典型标签。然而你可曾听闻,李世民还可与"美男子"相联系?只不过这美男子并非李世民本人,而是其妻长孙皇后的族亲、闻名千古的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兰陵王高长恭。

兰陵王是李世民吗(兰陵王高长恭居然和李世民是亲戚)(1)

一、李世民的家族之脉

按照李唐官方解说,李世民的先祖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君主凉武昭王李暠。如果结合李渊、李世民等人的皇帝身份,源自李暠的这一说法看起来令人信服。然而诸如陈寅恪先生等人在经过严密研究后发现,李唐皇室的这一家世其实是李渊、李世民等人为了树立统治正统性而进行的杜撰。"落魄户"或者名门的"假冒牌",或许才是李唐皇室先祖的真实身份。我们所熟悉的李唐皇室属于"关陇集团"的说法,同样也有着尚存争议的问题。

李唐皇室以陇西为郡望。而"郡望"就是古代"有名望的家族所依托的支撑起本家族光荣历史的郡名"。此郡通常是该家族的发端地,或是家族核心成员最先发家的地方。所以郡望和祖籍时常重合。

兰陵王是李世民吗(兰陵王高长恭居然和李世民是亲戚)(2)

但李唐皇室的郡望陇西和祖籍赵郡广阿县(至少是两位先祖的"帝陵"所在地)却是相互分割,甚至相隔甚远的。且在唐代官方史书和众多私家史记中,李渊等人祖籍是赵郡一事都被回避。取而代之的,是编造的"(李熙,其陵于赵郡)率豪杰镇武川,因家焉"。

郡望是陇西,祖坟在赵郡。李唐官方一面修缮赵郡的帝陵,一面又忽略赵郡的存在,这看似矛盾的举动其实正说明了李唐先祖"落魄户"的身份。因为攀附名门而改动家族历史,正是门第观念兴盛以来不少家族提升自身影响力的常见举措。所以若认真梳理李世民的家世,他极有可能算得上是又一个"刘备"。

兰陵王是李世民吗(兰陵王高长恭居然和李世民是亲戚)(3)

二、长孙皇后的豪门出身

李世民被视作千古一帝,长孙皇后也全然可担"千古一后"的美名。因而这对伉俪看起来十分登对。但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知名的贤妻良母、少有的参政却无骂名的女性,长孙皇后其实算是"下嫁"李世民。毕竟论出身,长孙皇后正是李世民一家努力高攀的豪门。

兰陵王是李世民吗(兰陵王高长恭居然和李世民是亲戚)(4)

很多时候,我们都只看到长孙皇后是由其舅父唐初名相高士廉抚养,是隋朝名将长孙晟的女儿。但在看到"长孙"和"高"这两个姓氏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有一种敏感——这两个姓氏在十六国时期都是左右一方的名门。

"长孙"这一姓氏,在西汉时其实就已出现。《汉书·艺文志》和《孝经》便都记载了西汉儒生长孙顺的《长孙氏说》二篇。而在十六国时期显赫的长孙氏,则是北魏宗室。

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其祖父拓跋郁律曾有两子——沙莫雄和什翼健。后者是拓跋珪的祖父,前者是拓跋氏的名将。待建立北魏,拓跋珪因沙莫雄为曾祖父的儿子,便赐沙莫雄之子为长孙氏。往后长孙氏出了长孙嵩、长孙道生等国之肱骨,长孙这一脉在北魏的地位便更加显赫。孝文帝时,因为推行汉化,确定拓跋为皇族宗室之长门,沙莫雄的后人即正式改姓为长孙氏。长孙皇后,即为这一豪门之后。

兰陵王是李世民吗(兰陵王高长恭居然和李世民是亲戚)(5)

而在门第观念兴盛的十六国时期,我们其实也不难想象到长孙皇后的母亲出身也不会一般。确实,长孙皇后之母高氏,出自十六国时期另一政权的宗室——北齐高氏。高士廉和高氏同为北齐宗室子弟高劢的后代。而高劢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子。高岳则和北齐奠基者高欢是同族兄弟。

因而不同于李世民一家的先祖不明,长孙皇后是实打实的豪门千金,是十六国时期两大强国、两大豪门的"结合"。

兰陵王是李世民吗(兰陵王高长恭居然和李世民是亲戚)(6)

三、李世民与美男"舅舅"高长恭

也许说到这,您已经理清了天可汗李世民和美男子高长恭的联系。高长恭作为高澄第四子、高欢之孙,算是长孙皇后的同族舅舅。因而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喜结连理,李世民便也该称高长恭为舅舅。

兰陵王是李世民吗(兰陵王高长恭居然和李世民是亲戚)(7)

只不过高长恭在北齐武平四年(573)就被后主高纬赐死,而长孙皇后在隋仁寿元年(601)才出生,在隋大业九年(613)才嫁给时年十六岁的李世民,因而李世民实际上并未真正见过"舅舅"高长恭。不过这二人间的亲戚关系,却也是奇妙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