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川

在9月15日上午举行的“山东这十年·东营”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共东营市委书记杨国强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介绍说,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是“国之大者”,是赋予东营的重大使命,在这两个方面,东营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

东营市一八年十件大事(山东这十年东营)(1)

杨国强介绍,东营市有丰富的盐碱地资源优势,东营盐碱地面积341万亩,占全省盐碱地面积的38%,其中盐碱耕地19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9%,既有治理保护、生态利用的现实需求,又有发展盐碱地农业的巨大空间,“东营市有国家级的盐碱地科技创新平台优势,国家赋予黄三角农高区的核心任务就是解决盐碱地综合利用问题,为盐碱地农业发展提供示范和引领,”

东营市一八年十件大事(山东这十年东营)(2)

据介绍,黄三角农高区汇聚了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98个专家人才团队,围绕盐碱地科研、种业等方面聚力攻坚突破,取得了盐碱地节水控盐、生物改良培肥、耐盐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系、“鸿鹄”系列智能农机等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今年有望创建成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已筛选培育高产优质适生作物新品种(系)43个,有3个耐盐碱大豆品系进入省级区域试验,盐地藜麦、耐盐马铃薯、耐盐花生实验推广都非常成功,为推进“改地适种”向“改种适地”的转变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东营市还有比较成熟的盐碱地利用技术、产业基础优势。杨国强介绍,东营市在全国较早进行盐碱地科学治理,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和精深加工,培育了黄河口大米、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滩羊等农产品品牌,探索出了成功路子,“东营的盐碱地特产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营养丰富。今年,东营市加大大豆种植推广力度,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3.99万亩、大豆单作10.61万亩,分别完成省定任务的113.3%、212.2%,农业农村部主要领导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东营市将以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为牵引,不断提高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更好地向盐碱地要潜力,为全国盐碱地科学利用作出示范,为‘端牢中国粮食饭碗’贡献东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