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宣 讲 家 网” 可以订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文化博览)(1)

2014年12月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就是今天我讲的“根与魂”的出处。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有非常精彩的论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括为三个内涵:一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这里,我也把从十八大以来到2018年5月5日期间发表的讲话做了一个关键词的解读。

在这几年的讲话中,他用的最多的是改革开放,247次;再有就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创新精神、理想信念等。“理想信念”里包括很多当代的概念,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关于传统文化,也用了很多的概念,比如精神命脉、文化基因、文化沃土、爱国主义,其中爱国主义用了48次。

那么,何以为文化?“文”,纹理。《易经·系(ji)辞》说:“物相杂,故曰文。”“物相杂”,各种各样的东西汇聚在一起,杂而不乱,和谐共处。《礼记·乐记》说:“五色成文而不乱”,指不同色彩美好相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和而不同”。“化”,指变化、生成。《礼记·中庸》中的“赞天地之化育”,是一种自然的化生长育。但是我们通常说的“化人”和简单的说“变化、生成”还不太一样。比如我们经常说融化,把什么给化掉,它有一种温润、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西汉以后,“文”与“化”才合成一个词汇,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汉代刘向的《说苑·指武》)。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用武力来征服别人,他可能内心会有一些不屈服,所以你还要用文化来征服它。文化和武力是相同的作用,文化征服不了,等于最终还是没有把他征服。

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属于精神范畴。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文化”逐渐变成一个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外延非常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比如居住文化、家居文化、传统文化、当代文化,书法、绘画、茶酒都是文化,所以文化的概念非常丰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有独特标识、价值源泉、文化基因三个方面。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中所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基因;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创造中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标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我们的思想指引。下面我着重讲一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我们的独特标识、价值源泉,以及其蕴含的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

(一)独特标识

2013年,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等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虽然后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取得了主导地位,但中国思想文化依然是多向多元发展的。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他提到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提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

作者:姚安 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副主任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姚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文化博览)(2)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文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