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生下来就要练习行走 。婴幼儿时期,走路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它意味着我们第一次小小的独立。长大之后,走路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本能,它似乎变得可有可无 。我们更愿意坐在空调房里,出入皆有代步工具,享受时代赠予的福利。

可是,凡事有利就有弊,我们享受了便利,失去了追求过程的乐趣,长时间的室内生活,让我们更加渴望回归自然……。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没有认真地走过一次路,甚至花费一点点时间享受一下行走的乐趣?

《我们为什么要行走》一书的作者沙恩.奥马拉,是世界著名的神经科学家。这本书从看似简单的行走出发,从多角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行走的新世界。如果没有行走,就不会有人类的存在,我们在行走中形成特殊的大脑机制,行走也带来了文明和发展,从而创造了属于我们的社会,因为行走,我们才成为真正意义的人。

为什么人总要去旅行(我们为什么要行走)(1)

01.行走带你走出舒适圈

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亚马孙丛林中有705名提斯曼人,他们与世隔绝,依然生活在狩猎采集阶段。平时吃着鱼类、野味和高纤维碳水化合物,行走是他们唯一的交通方式。他们在被外界发现后,通过科学的实验监测,心脏健康状况远超外界自诩健康的人。

行走不仅改善身体状况,还能促进大脑的发展。

有一种简单的海洋生物叫海鞘,它幼年时期因为生长需要到处游动,长到固着期时,不需要移动了,就会把自己的大脑、脊索和眼睛都吃掉。

而我们人类则在行走中不断更新自己的大脑。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利用行走解放了自己的双手,走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寻找适宜的生存空间,在行走中,我们逐渐超越了其他相似种群,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02.大脑GPS带你走遍世界

行走和大脑互相促进,互相成就。

对于小孩子来说,学习行走是一项很大的挑战,但也是很自然的发展规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爬行之后,小孩子开始模仿成人用双腿走路。在一次次摔倒后,他们学会了独立行走,开始去探索更远的地方。

行走技能随年龄增长而提升,大脑也在逐步完善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我们学会了直立行走,去看更远的风景。

我们去往不同的方向,寻找生存的意义。

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自带GPS,它帮助我们去往任何地方,对位置的感知以及判断方向的能力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03.行走创造美好生活

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行走是最好的药。

媒体有一则“9岁儿童患上颈椎病”的消息让不少大人大为惊叹!

这位孩子的妈妈说,他爱打电子游戏,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打完一个小时游戏后才会做作业,作业做完后一直要打到晚上10点钟。

一开始脖子疼痛以为是落枕,后来疼痛越来越严重,脖子几乎动弹不得,到医院检查竟被诊断为颈椎病。

久坐的人,头部经常处于前屈位,颈部血管受压,颈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局部血液循环不够流畅,使大脑的血液和供氧量减少。患上各种疾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行走能有效改善各种不良习惯,还能刺激思考和写作。

每当我开始散步的时候,思潮并随之而涌来。”《瓦尔登湖》作者梭罗这样谈到走路对于创作的影响。“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获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行走是一种主动的游手好闲,又促进全神贯注的走神。我们以略低于需要持续关注的速度行走,这样对创造性认知有最佳运用。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跋涉,这一路上也许会有人同行,也许要一个人行走,我们在行走中获取新的认知,思索人生的意义,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产生联系。不如趁着时光正好,岁月不老,多多行走于外面的世界,用行走之力点亮生活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