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商业发展是极快的,很多经典的概念其实早已融入的我们的基础认知中了。今天讲到的波士顿矩阵就是如此。


销售的产品多了之后,流量多了之后,会遇到流量分配效率的问题,从运营者出发,给转化好的更多流量,给点击好的更多曝光,给销量低的更多折扣,给销量高的更多氛围,这些是很基础的方法论,具体到理论,就是波士顿矩阵,几十年前美国人搞出来的。如果比较陌生,那说金牛瘦狗很多做电商的就都清楚了。


可能是因为比较基础吧,近年来变得少有人提了,服饰类目的公司才会相对重视些,有的公司招店长会问到店铺拆款定位策略,其实就是这个的延伸变形。


其实流行的商业模式很多都是原有概念的重新包装,包装是制造信息差,和互联网黑话一样,我这么讲话你能沟通证明大家基础认知在同一水平。


波士顿矩阵也可以说是象限分析,坐标系有四个象限,矩阵也把商品分为四个定位,水平是市场占有率,竖直是需求增长率,分别是明星,问题,金牛,瘦狗,就是下面这张图

波士顿矩阵的营销策略和优缺点(大店操盘的基础方法论--波士顿矩阵)(1)

然而电商公司大部分市场体量都算不清楚,占有率更是统计不清楚,实则没有多大意义,这里我们通过电商的数据来建立三个独立模型,这三个分析模型相互辅助来校验产品定位决策。


第一个是市场认可情况,横向是UV情况,纵向是商品转化率。UV少转化低的是滞销款,转化高的是潜力款,UV高转化低的是引流款,UV高转化高的是爆款,这个模型中投放策略影响UV情况比较大,所以更多的是用来辅助发现分配第二梯队商品。


第二个模型是利润构成情况,横向是销售额,纵向是利润率,销售额低,利润率低的属于标的款(用来构建性价比的认知),销售额低利润高属于偏差款,市场对价格不敏感,选取分析是否有提高销售额的潜力,销售高利润低的属于动销款,这部分款式占比越高说明自身的溢价能力越弱,换言之就是品牌价值较低,是销售的主要支撑,销售额高利润高属于真正的利润款,也是蓝海动向,也是侧重曝光的主要款式。


第三个模型是库存健康模型,横轴是销量,纵轴是库存深度,销量少库存少的是清仓款,减少占用心力(长周期断货需要刨除),销量少库存多的属于积压款,营销活动做较大的折扣时主要从此部分选款,销量多,库存少的是紧俏款,注意库存周期,适当减弱曝光避免长期断货,很多类目不支持长预售,断货下架影响很大的。然后是销售多库存多的,属于爆款,可以全力堆销售。


这是大概的三个模型,一般选取其一作为标准,另两个作为检查项,来进营销品划分,如果是大店,会相对复杂点,会有年份季节品类的指导折扣,可以通过这三个模型交叉计算,多要到的资源就是多出的业绩。


其实波士顿矩阵提供的方法论是一种思考方式,并不是一定要按照别人的参数来进行分配,有自己的想法,验证有效才是最重要的。多渠道销售的时候,也可以用来辅助分析渠道定位,方法论就是看你如何使用。


这套分析方法更适用于全店品超过200款之后的店铺,大部分服饰居家类目都能满足。至于高和低的界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另外像前面说的,可以作为检查的方法论使用,毕竟年份季节品类这种直接在货号有体现的信息更容易分类使用,人力算力不足的公司很难落实下来。


对了波士顿矩阵有百科词条的,建议去词条下读一读,能有自己的理解再好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