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故乡一直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多少作家的创作都从这里起步,生于斯长于斯,那些熟悉的事物鲜亮如水,总能让人想起过往,感动你我。

“急棍”“东道”“做稀客”……一个个方言词汇勾勒出一幅生活的长卷。日前,又一部介绍沙地文化的作品《故乡的腔调:沙地土话与生活日常》正式出版。快跟塘塘来了解一下!

作品简介

府谷话方言(急棍做稀客)(1)

《故乡的腔调:沙地土话与生活日常》是一本专门介绍沙地方言的散文集,全书60余篇文章,选取有代表性的方言用词,进行了散文化的翻译。

方言在本书中只是作为一个载体,一个文化的载体、一个风俗的载体、一个态度的载体,通过对方言的解读,来体现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生命力,来保留几粒地方文化的种子,来承载关于沙地的记忆。

内容摘录

府谷话方言(急棍做稀客)(2)

✔ 沙地人称“我在做稀客”,就是没什么目的也没什么目的地,好不容易得点空,放松下自己。

✔ “没淘剩”就是没有淘剩的简说,就是流失较多、损失较多,没有剩下的了。

✔ “花头”是花的关键部位,意思相当于普通话里的“本领”。

✔ 在沙地,“头寸”二字特指官帽,“大头寸”即大官。

✔ 沙地人说“装胖”,不是装阔气,一般用来说小孩子装病、装生气。

✔ 沙地人不说“喝”,一吃到底:吃酒、吃茶、吃可乐……吃斤量的意思是担责任,吃生活的意思是吃苦头……

✔ 沙地人称没上过学、不识字的人为“白墨”。

作者介绍

府谷话方言(急棍做稀客)(3)

钱金利,笔名半文,杭州人,中国散文家协会、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有文字在《散文》、《散文海外版》、《中国铁路文学》、《山花》、《星火》、《青年作家》等发表,有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中华文学选刊》等转载,有作品收入《2002年中国散文年选》、《2003年中国散文年选》、《2005世纪散文年选》、《新散文百人百篇》、《三十年散文观止》等名类选本,有《虚拟的沙地》等作品集出版。

书序摘录

府谷话方言(急棍做稀客)(4)

沙地是我故乡,也是很多人的故乡。

我生于此,长于此,在此工作、结婚、生育,也必将老于此,埋于此,虽偶有出去,终于难离。人说是“叶落归根”,我这是故土难离。故乡是根,也是章。我说故乡是一枚硕大的印章,自我出生那天,就已在我身上盖好印章,章上两个硕大的字——“沙地”。

……

我写沙地方言,是因为方言就是故乡敲在我们身上的那一枚印信。不论你在沙地,出沙地,不论离开沙地多远,身上始终带着这枚信印,你不抹,它在。你抹了,它还在。

散文里面难免也有些虚构的文字,也有些别人的文字。好在,没有谁规定散文就不能有虚构,也没谁规定小说就不能真实。好在,不论虚构或真实,这些文字身上,都是带了故乡的印信,都与故乡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这个人,是沙地出品。这些我所谓的散文,自然也是沙地出品。走不出的沙地,离不开的故乡。所以,命名为《故乡的腔调:沙地土话与生活日常》。

府谷话方言(急棍做稀客)(5)

@新区的你,看完这本书的简介,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看了?

为回馈广大粉丝,塘塘决定送!书!啦!

即日起,关注“钱塘新区发布”微信公众号↓↓↓

府谷话方言(急棍做稀客)(6)

-扫一扫关注我们-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并在文末留言,即可获得赠书资格!

限量40本,先到先得!请自行前往杭报集团钱塘新区传媒中心,领取《故乡的腔调:沙地土话与生活日常》1本!

地址:河庄街道迎康路28号(小黄楼二楼)

咨询电话:82987147

赶快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