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了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修编(2018—2030年)批前公示,对长春高新区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以及发展规模等作出详细规划。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8年-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8年-2025年,远期为2026年-2030年。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依照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行政辖区及其规划管辖范围进行划分。其大致范围为西起长沈铁路,与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比邻,东至卫明街,并与南关区隔永春河相望,北起电台街、卫星路,南与永春镇接壤,辖区总用地面积为51.93平方公里。

发展目标

高新区积极贯彻《东北地区振兴规划》、《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 -2020年)》(2017年修编)、《长春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等相关规划,勇挑新区率先发展重任,承担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领头雁的责任。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倡导以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建设为核心,建立以科技创新、政策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的全方位创新体系,以创新促进产业大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建设公平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公共空间的文化艺术内涵,增添区域公园、城市公园、绿道、广场等游憩空间,不断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建筑,严格管控城市增长边界,形成集约紧凑的空间格局,建设生态环境优、空间格局好、资源效率高、市政基础牢的优质生活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打造经济实力雄厚、社会文明和谐、生态环境优美、百姓安居乐业的西南门户生态宜居综合性城区。

发展定位

传统产业升级、开发区职能转型的示范区一一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工业产业为主的开发区向综合城区转型。

长春市西南部生态宜居的综合性城区一一长春市西南部重要门户、职居平衡的综合城区。

发展规模

规划确定近期至2025年,常住人口规模达40万人左右;远期至2030年,常住人口规模达50万人左右。

规划确定近期至2025年,城市建设用地为43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7.5平方米。

远期至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46.38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2.8平方米。

空间结构

规划期末形成“一轴、两带、四核、六区”的分区建设空间结构。

“一轴”:硅谷大街轴线,是贯穿高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交通轴、功能发展轴与形象展示轴。

“两带”:指富裕河生态景观带和永春河生态景观带。富裕河和永春河是贯穿高新区南北的自然河流,分区规划在恢复和保护自然水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点缀人工景观要素,形成两条优美的滨水生态景观带。

“四核”:包括硅谷大街南侧高速路出入口区域、硅谷大街与超达大路交叉口区域、前进大街与卫星路交叉口区域、西北部欧亚卖场区域。

“六区”:指北部都市创新生活区、北部产业及生活配套区、城市综合服务区、中部产业及生活配套区、西南产业及生活配套区、南部都市生活区。

长春高新新区十四五规划图(长春高新区最新规划)(1)

长春高新新区十四五规划图(长春高新区最新规划)(2)

长春高新新区十四五规划图(长春高新区最新规划)(3)

来源: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