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先祖鬻熊(楚王01楚熊蚤)(1)

(摄影:春桃)

楚王(01)楚熊蚤:原名鬻熊,周文王的火师,楚国的创始奠基人

余大中

楚熊蚤(前1046年-?),原名鬻熊,芈姓,名熊,又称鬻熊子、鬻子。

芈姓是“祝融八姓”之一。相传,祝融是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国语·郑语》记载:“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芈姓始祖为季连。鬻熊是季连的后世子孙。从鬻熊开始以熊为氏。

楚国先祖鬻熊(楚王01楚熊蚤)(2)

(作者:崔逢春)

鬻熊是楚国的创始奠基人。商朝末年,鬻熊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成为周文王姬昌的火师,是商周时期的重要官员,祭祀时持火之人。《史记·楚世家》记载:“鬻熊子事文王”,其意思为“鬻熊如同儿子般侍奉周文王”,可见鬻熊对周文王是多么的恭敬和忠诚。周武王时期,情况略有波折,但到了周成王时期,因为感念鬻熊的功劳,周成王姬诵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楚国从此开始正式建国,跻身于诸侯之列,后来延续了八百年历史。

鬻熊也是史上已知的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留有《鬻子》一书传世。《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有《鬻子》二十二篇,小说家类有《鬻子说》十九篇,今本《鬻子》一卷。

鬻熊认为:“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而且强调:“君子不与人谋之则已矣,若与人谋之,则非道无由也。”并且进一步指出:“故君子之谋,能必用道,而不能必见受;能必忠,而不能必入;能必信,而不能必见信。”概括起来讲,行道既需要明君,也需要贤臣,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臣子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关键要看君主是不是贤明。

楚国先祖鬻熊(楚王01楚熊蚤)(3)

(摄影:春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