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世面就是看到过好的东西,但什么是好的东西,可不仅仅是西餐、弹钢琴、星级酒店,旅游度假、少数人玩的极限运动等。

有几件生活中的事对自己触动很大的,那天带孩子去游泳,一起上课的小女孩从一起上上一次课突然之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进步特别大,一度以为看错了,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又和他们爸妈交流。有趣的是一个孩子带动了其他的孩子。

看到孩子突飞猛进背后父母极度的宽松,信任,耐心。什么叫见世面,见世面不只是表面的这些,是以前也许以为自己很耐心了,很信任孩子了,但是和这对父母比起来,会知道可以耐心到哪种程度,之前就发现,这个爸爸永远是笑的,鼓励的,无论孩子怎样,无论别人怎样的眼光,永远信任孩子,一是觉得爸爸内心强大,不受别人影响,以为很简单,其实很难,孩子一直进步不是很大,但确在努力。

后来看到这个孩子也是眼里有笑有光。父母一致的,已经习以为常的方式,让孩子按照自己节奏来,即使可能外界感觉怎么这么浪费时间,这么幼稚,跟其他孩子比学的太慢了,水平有点低,会很容易对比,焦虑。

但这对父母让孩子感觉到安心,让孩子相信自己,你可以的,没有给与孩子无形中那么多压力,能体会到很多我们的焦虑就是来源于对比,自己承受不了的压力,施加到孩子的身上,自己都承受不了,为什么让孩子去承受。

其实很容易惯性,把父母对自己的严厉批评施加给孩子,也容易不自觉的形成这种氛围,这对父母就像是做了防护和隔离,去保护着孩子,

但也不等于没有压力,在觉得孩子可以了,却不够自信挑战下一项时,这个爸爸也发飙了,孩子哭了,但还是坚持要继续,父母两个人就陪着一起。比别人多训练一会儿,孩子自然而然按自己节奏进步了。

我想其实每个孩子自己心里也有一把尺子和压力吧,能很敏感的感受出外界的压力,只是当我们经常把压力传递给孩子,施加给孩子,孩子多了一层父母给的压力,本来是玩的,兴趣第一,玩着玩着就成了对比,有了功利性,成了为考级,为对比,孩子兴趣有时候就是在压力环境下被抹杀的。

世面就是没见过更好的,以为自己已经到了极限了,但是还有别人比自己和你有耐心,可能是自己底线太高了,世面是见到孩子只有一种方式,不只是萝卜加大棒,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世面是看到原来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原来孩子可以做到这样,只是也许我们不知道,世面是对于不同孩子是有不同方式,适合的方式才能达到效果,有可能东施效颦,有可能是没去尝试很多方式。

以为用尽全力,结果效果不好,怀疑自己,怀疑孩子,其实还有一种思路和角度,孩子也可以不用那样压力大,自己也可以和孩子很好相处探讨,只是走着走着就带着情绪,忘了出发的目的。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聊起来学习,大部分人都觉得是特别苦的,这是大部分人的共识,但是竟然在生活中聊起来,有朋友说我从来不觉得学习很苦啊,我觉得是很有趣啊,一直觉得学习很好玩呀,一直觉得特别的有意思的事情,从小到大,哪怕是工作,都是这样啊,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成绩中下的,是怎么学的,我就一直很轻松,陪着别人考,自己考上了,你一听简直是大型的凡尔赛。

怎么会这样,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体验,再回想一下,学习要几十年的时间,带着痛苦的学着,和开开心心的学习,差距有多大呢?人生的体验度是多大的差别呀,一种是效率高,浸润式的,一种是被压迫式的,一种探索型的,一种被动式的,到达目的地一样,但一旦到达目的地,很多人放弃了学习,但别人还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按照兴趣,开拓更宽更深得领域,也许很小众,永远保持好奇心,但质量是不同的。

原来有一种世面叫其实可以这样,总觉得好的教育在别处,所有人都跟我们一样,体制原因,但掌握了本质,其实都是相同的,就像看蔡志忠先生讲,很多人一生本末倒置,他一生按照他的兴趣来,只做一件事,享受其中,三岁就知道自己一生要干什么,开心快乐的做到现在,挺让人震撼的,原来人生可以这么过。

在看采访孩子们的一本书《少年大不同》里不仅是作者,也是读者,有一个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孩子,她说自己每天都是开心快乐的上学,上学是一件开心的事儿,这在孩子缺乏意义感的今天,多么难得啊,这是来自于怎样的家庭,怎样的父母啊。

见识世面就是原来有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父母,身别人分享的一位把孩子培养上清华的父母,他对其他人的分享反复强调的就是孩子从小一定要多去大自然,多去见识,他孩子的很多学习就是在大自然中,不知道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但这就是见识世面,因为我们目前大部分人的眼界视野是培训班,是线上课堂,是虚拟的网络环境,对于真实的现实体验感、大自然体验是缺乏的。

但也往往会自己找借口,也会像大家一样,无形中会妥协,但也有人视这个为底线是最基本的,一直给孩子在创造机会,道路一开始就分叉了,结局一开始就书写了,但我们一般人只会在孩子取得社会认可的确定的情况下才去相信,即使看到了,觉得遥不可及,做不到,但没看到,在同一条道路上,一开始就有了很多看似简单但不简单的不同,这些不同造就了差距。

如果说这些选择是基于个体,特殊,那么还有一些是基于整体的体验,这是另一种见识,我们这一代人的教育,尤其是80、90后,没有体验过什么是兴趣班,什么是兴趣教育带给自己人生的快乐的人生,所以就无法把成功的体验传递给孩子,自然而然就无法做到。这也是我们整体见的世面少,但也是缺乏导致特别重视兴趣班的原因,但也都是一些人走在前面,大部分人亦步亦趋,但是社会宣传都是整体,但对于个体,如何选择,怎样适合,我们是缺少经验和见识的。

再往后说,真正的见世面,是经历过很多经济周期,社会变迁和更迭,那些家庭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家风和传承,那些家学世家,能够在这么多不确定性中屹立不倒,不受外界影响,秉承一些基本的规律,一以贯之,不受影响,是很难的。但在这里,缺乏经验的,见世面少的我们很容易被一些新思潮影响。就像叶嘉莹先生讲从小背诵记忆经典,对人的影响,但我们大多数人觉得为什么要死记硬背,不理解意思怎么背啊,但是她认为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间就是儿童时期,前期多积累,后期再反刍,记忆和理解分开。

其实这些里面并不是讨论哪个对,哪个错,哪个有效,就是不断从不同角度刷新自己的认知,是真正的世面,不是知道今天流行这个,明天流行那个,不是追一个个潮流,一个个品牌,更大的世面是心里有多少种模式,有多少种不同的路径,可以了解并认识到多少种可能性,愿意去尝试,这是最大的世面。

见过的世面是什么 什么是见世面见什么世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