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分享接地气的生活情感故事和感想,你关注我,余生我们一起走。

文 | 左手执笔

家有父母不远行经典语录(家家有本难念的经)(1)

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都长不大,不管孩子多大了,在他们眼里都是孩子。

曾经,我对这句话深以为然。我始终认为,父母就是孩子的依靠,一辈子的依靠,即便他们年纪大了,物质上可以不依靠他们,但精神上他们一定是自己永远的坚强后盾。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父母明明在心里很不高兴我,却不再像那些年一样说出来、骂出来,而是用不再多说一句话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不满。

我知道,父母对自己有了意见,不是我做得不好,而是在他们看来是我做得不够好!

突然感受到:人到中年,挺难的,因为背后没了依靠,再也不能指望任何人了。

家有父母不远行经典语录(家家有本难念的经)(2)

人年纪大了,想法也跟着变了

曾在网上看见过这样一句话:父母其实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力太强。

当时我真的不理解,从小时候读书开始,孩子上学读书便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哪怕他们不为光宗耀祖,也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过得好一点,不用像他们那么辛苦。

这是父母年轻时候的想法。

可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他们的想法变了。他们也希望孩子能陪在自己身边,即便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应付生活。

他们太孤单了,一大间房子里面,就自己和老伴两个人。养儿为防老,儿是养大了,可自己得到的就是一个电话问候,一个月按时到账的生活费,逢年过节火急火燎的几天陪伴。

父母年纪大了,在他们心里,其实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力太强,只要能够衣食无忧就好,能力太强的孩子,是没法长期陪在他们身边的。

年纪大了害怕孤单,只是作为子女少有能理解他们的。

家有父母不远行经典语录(家家有本难念的经)(3)

父母不理解子女,是两代人思想的碰撞

不管父母心里是否高兴子女,但他们永远都是愿意为孩子付出的。

父母不能站在子女的角度去想,不能理解自己,这不可能呀!只要孩子走正道,生活过得好,他们凡事都会支持的才对呀!

是的,这是我青春年少时的想法,那时我们面对的父母也正值中年,那时候,他们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婚姻嫁娶。

而当我踏入中年之后,父母老了,也开始对我提一些要求,一些条件,而这些要求和条件,都是建立在他们认为的为我们好的基础之上。

就拿生孩子来说,生几个,什么时候生,父母开始有了他们的想法,他们总建议着。孩子应该怎么带,怎么教,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叮嘱着。

毕竟是不同年代的人,父母的建议认同的我们会照做,不认同的虽不顶嘴,但却不会照做。

于是,父母开始认为子女不听老人言,他们老了,说话不中用了,心里失望,对子女有了不满的情绪。

家有父母不远行经典语录(家家有本难念的经)(4)

生活还得继续

讲真的,刚开始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时,我内心真的很无助,想依靠一辈子的人,一下子就靠不住了。

内心的失落让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一方面,父母年纪大了,不管他们讲了什么重话,或者给了多难看的脸色,作为子女不应该往心里去,更不能去记恨他们。毕竟,父母都是希望子女过得好。

子女要是同样不理解父母,那只会让家庭关系越来越糟,往后的关系越难越维系,论孝道,子女不该不理解父母,论家庭和睦,子女更加应该尊重和孝顺父母。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思想负担轻很多。

另一方面,人到中年早已成年,这个时候应该转换自己的观念了,不能凡事还像过去那样,全都依靠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反而应该去思考,自己怎么才能保护好家,照顾好父母。

人到中年应该懂得和践行:您养我小,我养您老。

家有父母不远行经典语录(家家有本难念的经)(5)

​结语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苦恼。而面对这些苦恼的时候,应该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人到中年,是时候转变自己的观念了,不能事事都要让年迈的父母理解自己,而自己应该更多的去理解他们。

人到中年,能靠的只有自己和那个与自己相濡以沫的另一半,一个家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去撑起来。

过去,我们依靠家人。现在,是家人依靠我们的时候了。

人生的坎就是要一步一步迈过去,人到中年没什么了不起,再努力一点,我们一样可以像父母当年一样,撑起我们的家。

我是@左手执笔 专注分享接地气的情感故事和生活感悟,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阅读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