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门战役中三野第十兵团28军和29军的参战人员为三个团另加一个营,共8736人,再加上船工和民夫350人,总计9086人。根据统计,战斗中有6000余人阵亡,3000余人被俘。对于那些被俘的人来说,隔着茫茫大海,想逃走几乎没有可能。但是,有一位名叫胡清河的军医却凭借坚韧的毅力、过人的勇气、细心的计算以及一点点运气,只身从金门岛游回大陆。在12个小时的泅渡过程中,他唯一能依靠的救生器材竟然只是两个篮球胆。

金门岛战役胡振甲(他在战斗中被俘)(1)

胡清河是84师251团二营的军医助理,于1949年10月27日在古宁头被俘,那一年刚满20岁。也许是职务较低,也许是职业技能的因素,国民党最终将胡清河编入18军118师卫生连。别看年龄小,可他当时已经是一名拥有两年党龄的“老党员”。从进入卫生连的那一天起,胡清可就开始盘算:如何“越狱”,如何从金门岛游回去。

从理论上说,想从金门泅渡回大陆,至少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

第一,必须找到一个与金门岛距离最近的登陆点。

登陆地点胡清河早已确定,也就是当初251团出发的地点:大嶝岛。这是厦门岛周边距离金门岛最近的地方,大约12公里,现在仍然由28军驻守。

金门岛战役胡振甲(他在战斗中被俘)(2)

第二,必须要在金门岛涨大潮期间行动。

由于胡清河并没有被关进台湾内湖集中营里,他可以利用在卫生连任职的便利条件向百姓打听、观察潮汐规律。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他已经掌握:金门岛五天一小潮,十天一大潮;初一小潮,十五大潮。要想有泅渡成功的可能性,胡清河必须在涨大潮期间下海。沙滩被海水淹没的越多,他暴露在沙滩上的时间就越少。

金门岛战役胡振甲(他在战斗中被俘)(3)

第三,必须要找到适当的救生器材。

胡清河会游泳,可从海中泅渡至少得有一些漂浮器材。国民党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早已把木板等物品收藏,甚至连伙房使用的烧柴都执行严格的登记、管理制度。最终,胡清河把目光盯向篮球,他要用两个篮球胆自制一个“救生圈”。

第四,必须要在夜间行动。

国民党有空军和海军,在白天泅渡几乎就是活靶子。即使有人能侥幸逃过飞机的扫射,一旦海军派遣舰艇追踪,那也基本必死无疑。

金门岛战役胡振甲(他在战斗中被俘)(4)

胡清河只有一次机会,必须计算所有的可能。正当他在为泅渡而准备时,一个更坏的消息来临了。

随着朝鲜战争爆发,国民党决定将118师调回台湾。只要胡清河去台湾,就再也没有任何机会。于是,他决定立刻开始行动。通过计算,他获悉1950年8月3日是有一个涨大潮的日子,在当天晚上泅渡是最佳的时机,更重要的是:那天正好是胡清河管理篮球的日子。

胡清河利用职务之便偷偷地将球放气后取出胆,再把空球壳撑起来放回原处。因为从中午到晚上的时间里,打篮球的人很少,不太容易被发现。两个球胆则被他用皮带系在腰间,外面再套上军装。

金门岛战役胡振甲(他在战斗中被俘)(5)

所有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胡清河在吃晚饭的时候借口上厕所,迅速地跑向海滩。此时已经涨潮,他用了最大的努力将两个球胆尽量地吹鼓,系在皮带上。然后,他脱下衣服和帽子只剩短裤,再用绷带把“救生圈”绑在胸前。

能不能成功地泅渡,胡清河心里并没有底。当他游出大约一公里,回头已经看不到陆地时,天上响起了飞机的轰鸣声,接着就是一阵扫射自海面而过。好在胡清河并没有受伤,飞机也没有再回来。国民党空军可能是发现了海面有异常,但受夜色影响又没有看清楚。因此,他们就试探性的打了一下。应该说,胡清河还算比较幸运。如果当时空军与海军取得联系,并且出动舰艇进行侦察,那么他就真的九死一生了。

金门岛战役胡振甲(他在战斗中被俘)(6)

在经过12个小时的漂游后,胡清河终于登上了他朝思暮想的大陆。由于风向和自身体力的因素,他的登陆地点并不在大嶝岛,而是厦门东南部的一个小岛。守军也不再是28军,而是31军。当31军的战士确认完身份后,说出了一句让他永生难忘的话:“同志,你受苦了……”。

胡清河从金门岛泅渡回厦门,让他成为金门战役中唯一一个既从海上进攻,又从海上“撤退”的解放军战士。多年以后,每当胡清河回忆起这次海中泅渡的经历时,都觉得这基本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支撑他创造这个奇迹的动力就是:一个1947年的老党员。#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