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孩子会憎恨父母?每个孩子的内心(1)

本篇关键词:独立

朋友家族群里讨论了一则几年前的新闻:

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毕业后就此失联二十年,年迈的父母病重,思儿心切不得不求助媒体,在多方努力下已到中年的孩子现身,却表示绝不回家,只留下一句话:

我不会再让他们控制我的人生!

家里长辈无一不责备主人公绝情不孝,而朋友却私下表示打心底佩服,因为他无数次想这么做,却不敢。

成长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个已到中年的男人依然耿耿于怀。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儿童心理学里,孩子的成长期关键词:独立

01

“你不要管我”

一位心理咨询师同行Z先生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位仅有八九岁的来访者因为长期失眠,被父母带去医院检查,发现孩子出现了抑郁障碍而推荐给他。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心思细腻的孩子,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属于同龄人里的佼佼者。突然有一天,学习快速滑落,在学校只发呆不听课,老师、父母多次沟通无效。

到访时和父母一起,通过观察,Z先生发现只要父母在身边,孩子的情绪总是非常沮丧。于是Z先生请父母在咨询室外等候,经过许多次的努力后,孩子终于崩溃大哭:他恨自己的爸爸妈妈。

什么样的孩子会憎恨父母?每个孩子的内心(2)

孩子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毫无疑问爱着他们,但是却不知不觉间产生了憎恨,他无法消解这种负面情绪,也认识到这样不对,对此感到恐惧。

进一步交谈后,Z先生得知了更多事情。身为数学老师的父亲希望培养孩子,没有征求同意强制给他报了奥数班,这让更喜欢文学的孩子感到无力从心,向母亲求救后被告知“这是为你好”。

不喜欢,甚至讨厌,但是迫于父母压力又不得不去做某件事。

无法调和内心的矛盾和抵触,从而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疾病。

直到他大哭着吼出:“你不要管我!”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02

俄狄浦斯情结

经过上面的案例,这里需要解释一个相对较难的心理学概念。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过一个震惊心理学界,至今影响深远、有关亲子关系的论断,即「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又被后世称为“弑父/恋母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是心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悲剧人物俄狄浦斯王,被亲生父母抛弃而被收养长大成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亲生父亲,迎娶了自己的母亲。

“俄狄浦斯情结”里的“弑父”,可以延伸为更广阔的词语:「弑亲(Parricide)」。

这里中的“弑亲”概念,是指潜藏于心理层面不易发现的负面情绪,而非现实中真实发生。那么,它和今天讨论的“独立”话题有什么联系?

在孩子逐渐长大后,父母会发现曾经懂事的孩子,开始变得不听话。你说东,TA往西。又或者做出一些激烈行为,你甚至无法判定,TA是否故意这么做以此来惹怒家长。

在孩子的外显行为上,则会演变成为“憎恨”,越来越对抗父母的管教。甚至在成年后,会出现与父母决裂的极端情况。

有关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为什么孩子的成长过程会有“憎恨”父母的情绪?甚至恨不得“杀死”父母?

这种深藏于孩子内心小小角落里的灰暗想法将影响TA的一生,身为父母,又该如何处理与孩子的关系?

父母将一个新生命带来这个世界,细心照顾耐心保护,这些事实和付出构建了身为父母的「权威身份(parenthood authority)

在集体主义文化为核心的亚洲国家里,早年父母生养孩子更像是一种投资心态,这种视孩子为“私有财产”的既定思维,让家长在很多时候都无法接受,孩子对自己的反驳和对抗。

家长身份的权威,

可以决定孩子的喜好,该学会什么;

该和什么样的小朋友玩耍;

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什么时候该笑,什么时候不该哭;

孩子长大后,决定TA的人生方向;

需要什么样的男/女朋友……

在TA发现无能为力改变现状时,孩子就很有可能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抑郁、焦虑等。

什么样的孩子会憎恨父母?每个孩子的内心(3)

一旦孩子违抗家长心意,父母的控制权威受到损害,无法主宰孩子时,总是怒不可遏地脱口而出:

“我白养你了!”

已经成为父母的我们,试着回想在成长路上,是否也曾有过这些切身痛苦。

03

冲突与和解

嗷嗷待哺的幼儿、蹒跚走路的孩童,逐渐从依赖走向独立,TA将越来越渴望自由,渴望更多的选择权力,孩子寻找自我的成长中必然面临困境:如何从我们这些给予生命和爱的父母手中,夺回属于TA们的人生掌控权?

自我的成长,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人生旅途。

孩子需要亲身体会撞到“南墙”的痛,这是TA认识并理解这个世界,独立成长的必经之路。

因为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TA总要学会独自面对生活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如今的年轻父母越来越清楚,养育孩子是为了体会陪伴一个生命成长的喜悦,那么,为了孩子的独立,父母就需要在恰当的时候放弃自己的权威。

如果害怕经验不足的孩子误入歧途,则需要更好的方式来教导。

也许你会想将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伴侣队友,在这里推荐几个小小建议。

1.说出需求

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引导TA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面对孩子的独立,应该给予更多积极反馈。

针对双方的渴望和需求,如何取得一个大家都认同和接受的平衡点,经过孩子同意后,再做出最后决定。

2.让渡权力

父母应该认识到,“被憎恨”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必然体现,无论多么深爱孩子,也必须学会让渡作为家长的权威,适当放手,让TA有更多的自由选择。

也许你会感受一些难过情绪,换个角度而言,可以是面对孩子长大了的欣慰。

和孩子一起探讨,告诉TA们这些选择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也需要说明这些只是你的经验之谈,如果做出选择,就需要为自己,为这个家庭承担更多责任。

适时放手,也是爱的方式。

什么样的孩子会憎恨父母?每个孩子的内心(4)

更多答案请读:

“爸爸出去挣钱了”,不是逃避陪娃的理由孩子控诉“你根本不懂我”,究竟在表达什么?孩子不爱说话,原因在这里

【vx关注】

L先生说儿童心理

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和父母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懂你们,一起更懂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