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普通话越来越普及,但有一个字,在鲁豫冀周围,笔读杯(bei)音,这么一说想必大家就应该意会原因了。

笔发bei本来是属于冀鲁官话和中原官话的发音,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普及读笔音,但在鲁西南,也就是孔孟之乡济宁周围,这个音一直没变,仍然坚持读bei音,毕竟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有些字还是挺避讳的。

哪些地方的字故意写错(冀鲁豫周边有个故意读错的字)(1)

曾经网上有个段子,就说明了这个笔字发音的重要性,如果碰见不好惹的,可能就变成一场冲突了。

河北开大车的两个青年,拉货到江苏江阴。在会计那里支付车费要签字,小伙子问女会计(大概在30多岁)借笔用一下,女会计板着脸(故意的)说:“我的笔只给我老公用,外人不借”。小伙子脸涨的通红,什么话都不敢说,也不敢正视女会计。旁边的另外一个女会计憋不住笑,说:“我的笔借你用,我老公大方”。然后把笔借给小伙。

哪些地方的字故意写错(冀鲁豫周边有个故意读错的字)(2)

避讳字

避讳字,是指中国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长等一系列相对使用者地位高的人的的名字而改写的字。中国古代,主要是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字。

一般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避讳:

第一是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

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讳“正”,所以,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为“端月”。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从汉代起改为国家。

第二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作《史记》,在《赵世家》中就把张孟谈改成张孟同。清高宗名弘历,避讳便以“宏”代替“弘”、“历”代替“历”。

哪些地方的字故意写错(冀鲁豫周边有个故意读错的字)(3)

讳音字

和避讳字一个道理,为了避免和古代君王重字,可以去写别的字一样,很多地方对于一些不礼貌或者带有攻击性的读音,人们会可以去避免。也许正是普通话笔的发音在很多地方是不好的意思,所以这个字的发音受到了刻意抵制。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开始接受,但这个音对于一些比较考究传统的人有点难以接受,尤其受孔老夫子儒家文化熏陶的鲁西南地区,就这个字的发音一直拒绝普通话的发音bi,仍然坚持读bei音,这应该就是属于讳音字了。

哪些地方的字故意写错(冀鲁豫周边有个故意读错的字)(4)

所以下次碰见山东人,说借你的bei用一下,不要认为他们没文化,这很可能是他们故意读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