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十二月,以二十六岁的御前侍卫和珅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一月,命和珅补授户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命户部右侍郎和坤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从御前侍卫到军机大臣,和珅只用了四个月。

和珅的迅速崛起,引发了无数猜议,为何他被赏识,被迅速提拔?

和珅得宠,其实原因很简单,他颜值高,心灵巧,又有一定的处理政务能力。

乾隆用人特别在乎长相,能得到重用的官员不但为人机灵,熟读诗书,更要长相英俊。

乾隆朝的大员,如傅恒、王杰、于敏中、董诰、梁国治、福康安等人,无不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纪晓岚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人长得胖,且相貌不美,一直不被重用。长得俊帅,也是和珅胜出的重要条件。

电视剧里王刚演的和珅深入人心,但他的形象和真正的主人公还是有差别。

人长得俊帅,和珅肚皮里也不是稻草。少年时代,和珅进入八旗子弟的重点学校咸宁宫官学就读。和珅在咸宁宫中学习刻苦,熟读四书五经,通晓蒙古文和藏文,诗词书画也有一定水平。

和珅年轻时是怎么样的人(满洲第一美男级学霸)(1)

丰富的知识面,多才多艺,这些也是和珅出人头地的内在条件。和珅能得到乾隆的宠爱,不单单是因其外貌与才华,更重要的是他有着玲珑透彻的心,能会乾隆的意。

乾隆与和珅之间,肉体有无相通,虽有各种八卦,但无实据可查,但二人的灵魂之间,却是交汇的。

在军机大臣任上,和珅表现出色。他的记忆力绝佳,每日皇帝口授的谕旨,听一遍就能默记。各种奏折,虽然连篇累牍,仓促之间批阅,和珅也能提纲挈领,切中要害,奏对均称乾隆心意。

处理政务是把好手,体贴皇帝,更是无人能与和珅相比。在作为军机大臣被召见时,若乾隆咳嗽要吐痰,和珅立刻将痰盂端上;乾隆吃瓜子吐壳,他立刻接了吃下。

清人笔记里嘲讽他在乾隆面前表现得更像个家奴,可所有的军机大臣,谁不是皇帝的家奴呢?只是和珅演家奴,更加入戏,更加投入,更得皇帝欢心而已。

到了乾隆六十年,就皇帝的接班人问题,举国上下,议论纷纷。

多年之前,乾隆曾对天发誓,如果能在位六十年,将禅位给儿子,以示不敢媲美祖父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三十七年,乾隆正式宣布,将在八十五岁时禅让给儿子。

早在乾隆三十八年,皇十五子永琰已被秘密立为皇储,此后他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漫长考察。在此期间,皇储是谁,无人知晓。

到了乾隆六十年,乾隆将所立皇储的密件,展示给王公大臣阅看,确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此年永琰三十五岁。

在九月三日正式举行确立太子仪式之前,和珅私下给永琰送去一个如意,暗示他已被立为太子。当日永琰收到玉如意时,自然是极为欢喜,不想后日这成了和珅的罪状。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八十六岁的乾隆在名义上宣告正式退休。当日举行了传位典礼,鼓乐齐鸣之中,乾隆将玉玺授给了皇太子。在外人看来,禅让是一团和气,乾隆是真心想做太上皇了,安享清福了。

玉玺是让出了,可皇帝的宅子却被他占了。退休之前,乾隆已经为自己建好了退休后的养老地宁寿宫,不料禅让之后,他继续赖在养心殿里,不肯移驾。

儿子嘉庆也不敢请他走,只好继续住在毓庆宫。乾隆虽然退居二线了,一切待遇照常。新皇称皇帝,乾隆则称“太上皇帝”。太上皇的生日称为万万寿节,新皇帝则称为万寿节。

乾隆退休之后,与其说嘉庆要依照乾隆的心意办事,不如说嘉庆要依和珅的心意办事。没人想到和珅会有这么大的能耐,但确是如此。

太上皇很敏感,他也自豪。他自豪,他是古来最高寿之帝王,他期待着能活过一百岁。他敏感,权力是他的禁区。虽然是太上皇,但一切还得由他做主。乾隆是退而不休,禅而不让,仍掌大权。

虽然他已经年迈,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时间这把杀猪刀面前,也要卸去他的雄风,磨去他的英明。不过乾隆毫不担心,他有个与自己灵魂相通的影子,这就是和珅。有和珅帮他打点,这江山统治起来还是不太吃力。

乾隆对和珅的信任牢不可破。如果有谁说点和珅的不是,在乾隆看来此人必是别有用心,想挑拨离间二人的亲密关系。乾隆时刻离不开和珅,不论是去圆明园,还是避暑山庄,还是木兰秋狝,和珅时刻伴随着他。

和珅年轻时是怎么样的人(满洲第一美男级学霸)(2)

太上皇的心思只有和珅能懂,太上皇一个眼神,一个喃喃自语,和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和珅就是乾隆的贴身棉袄,合身、暖和、舒坦,乾隆时刻离不开他,也将一切政务都放心地交给了他。

而嘉庆登基后的主要政务活动,不过是参加祭祀、大阅、传胪之类的礼仪活动而已。新皇帝得时刻谦恭,不能表现出急火火想掌权的心思。嘉庆也不敢说服太上皇彻底放弃权力,他更不敢动和珅丝毫。

隐忍的背后,其实他内心愤懑无比,“太上皇信之愈深,皇帝恨之愈切。太上皇愈以为功高,皇帝愈以为罪大。不除和珅则祸害无比,欲除和珅则投鼠伤器”,嘉庆所能做的就是等待。

新皇帝侍奉太上皇,太上皇喜则亦喜,笑则亦笑。不但对太上皇得喜得笑,对和珅,新皇帝也得如此。嘉庆得时刻摆出笑脸,让和珅知道,朕与太上皇一样信赖你、重用你。

和珅的权势,在新皇登基之后,更见扩张。嘉庆元年,和珅调任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兼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嘉庆二年,又命和珅管理刑部,仍兼理户部。利用乾隆帝对自己的信任,和珅四处培植自己亲信。

嘉庆二年八月,首席军机大臣阿桂死于任上。和珅升任首席军机大臣,更加飞扬跋扈。

貌似两代帝王对和珅的信任,都牢不可破,而富贵荣华将永伴,功名利禄会长随。臣子中也有忠良耿介之辈,看着和珅飞扬跋扈,责问嘉庆,为何不将他除掉。

嘉庆急了,赶紧道:“和相公是朕的左右手,还要靠他办理四海事,你不可乱说。”

嘉庆还不时向和珅示以亲昵。和珅喜欢玩鼻烟壶,嘉庆亲手将他的鼻烟壶没收掉,劝告道,为了国家大事,和相公你还是把烟戒了吧,身体重要。

当无人之时,嘉庆紧锁双眉,心中的怒火在燃烧,眼瞳中的刀光在闪烁,怒火与刀光之中的,正是这权倾朝野的和相公。

嘉庆三年,乾隆健康状况恶化。此年十一月,因为过度操心平定白莲教的事务,乾隆感染风寒,治愈后头目眩晕,此后饮食渐减,视听大不如前,老态顿增。年迈的太上皇开始迷糊,精力大不如前。

昨天说过的事情,太上皇今天就忘掉了;刚刚吃过早饭,太上皇就念叨着怎么还没吃早饭,让太监再上一份;到了春天,老皇帝却带上了冬天的帽子。人虽迷糊,可太上皇却仍然放不下心,担心儿子处理不好国家大事。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上午,八十九岁的乾隆作诗《望捷》,期待着平息白莲教的消息早日传来,之后突然病发,于养心殿病逝。

乾隆死后,北京表面上一切如常,只是官员除掉了帽上的红络。京内舆论认为乾隆的去世,乃是百岁老人的平常事,无须惊慌。

乾隆去世后,在颁布的料理丧事王公大臣名单上,和珅列在诸王之后,众大臣之首。这是嘉庆喂给和珅的定心丸,和珅果然被迷惑了,他对乾隆的忠心与感情,只是为了权力。太上皇死了,只要能保住权力,内心自然还是欢喜的,当然表面上的痛哭功夫还得做足。

不料到了第二天,风云突变,和珅被革去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官职,被下令在宫内昼夜看守殡殿,不得随意出入,实际上已处于软禁状态。对着乾隆的梓宫,不知此时的和珅作何感想。

随后嘉庆又下旨指责和珅冒功领赏,寡廉鲜耻,营私肥橐,导致白莲教起义经年未能平息。这道旨一下,大局已明朗,所有王公大臣都知道这是要惩办和珅了,于是纷纷附和。

和珅年轻时是怎么样的人(满洲第一美男级学霸)(3)

正月初五,以刘墉为首的大臣开始上奏,指责和珅的各种不法行径。这刘墉,后世以“刘罗锅”闻名,他的父亲乃是已故去的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

正月初八,嘉庆下旨革除和珅及福长安所有职务,下令刑部将二人逮捕收监,又下令查抄二人家产。被抓时,和珅穿了件皮袍,随身带了个鼻烟壶鼻烟包。

富贵荣华,幻若浮云。被查抄家产时,和珅的家人正在吃饭。知道富贵已到尽头时,一些人惊恐得难以自制,竟然开始呕吐。

和珅突然跌倒,和孝公主多次入宫,借着皇帝妹妹的身份,想求皇帝网开一面。但嘉庆下定决心,要拿和绅开刀。正月十一日,嘉庆颁布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

嘉庆认为和珅的罪行与鳌拜、年羹尧、讷亲相比,尤其过之,为了国体起见,特意加恩赐和珅自尽。

正月十五日夜间,京师内是一片繁华,火树银花,香车游骑,金吾不禁,玉漏相催。在狱中的和珅作诗两首,感怀前事,无限伤感,无限凄凉。和珅是乾隆十五年出生,被赐自尽的此年刚好五十岁。

正月十八日,和珅收到白练一条,在生命的尽头,和珅留下绝命诗云:“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日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读文解史

在乾隆担任太上皇的三年时间里,嘉庆深刻领教了和珅的厉害,他发现自己训政期间的任何决策,都难以绕开和珅。要知道乾隆后期,国库空虚,吏治腐败,大清已经露出衰败的迹象。杀一个和珅,嘉庆也实现了杀一儆百的目的,但是平庸的嘉庆是无法挽救大清江河日落的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