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湾区免税城何时开业(深圳国际免税城)(1)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琼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免税城,打造服务湾区、辐射全球的国际高端商品和国货精品展销平台,探索中国特色市内免税’深圳样本’。”为贯彻落实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深圳市商务局28日发布了近日起草的《深圳市关于加快商贸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在皇岗口岸、沙头角建设免税城,鼓励企业扩大免税经营品种和规模。深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服务,推动“电子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加快落地,到2025年全市离境退税商店突破400家。

各区加快推进免税项目

今年以来,深圳在国际免税城的建设方面不断探索,深圳正围绕“免税”这一增长极抓紧布局。

1月31日,由深圳免税集团全资建设的深圳免税海口观澜湖免税城一期正式开业,从筹备到开业,用时不到4个月,再现了“深圳速度”,这对于探索“深圳版”免税城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月5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到罗湖区调研时,提出了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着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罗湖区将以此为目标,全面实施东门、人民南片区商圈改造提升,部署国贸大厦“大湾区免税城”建设等龙头标杆性项目。

3月9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与深圳市国有免税商品集团在前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三店两平台一中心”。

3月16日,深圳罗湖区政府发布的《罗湖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打造跨境消费中心,加快推进国贸免税城项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免税城。意见稿指出,高标准建设“两店三税五平台”。“两店”:集“离境市内免税店 市内外汇商品免税店”功能于一体。“三税”:构建涵盖“免税 有税 保税”的“三税融合”新商业模式,构建以免税业务为核心引擎,有税业务、保税业务协同发展的商业生态圈。“五平台”:全球高端商品销售平台、国际品牌新品中国首发平台、国货精品展示平台、自主品牌推介平台、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平台,打造国际一流免税城。

3月18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宣布正式启动深港商贸物流小镇建设,中免国际等都将入驻。中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彭辉在致辞中表示,中免集团将依托前海的政策和区位优势,在前海综保区建设“一仓两中心”,即亚太免税品中心仓和调拨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免税及高端旅游消费中心,在不断深化深港合作前提下,争取政策创新和突破,促进免税品及其他高端商业旅游消费行业在前海及深圳的聚集和发展。

盐田区则提出,将全力推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积极推进“一核四区”建设,重点打造沙头角跨境免税消费核,争取类似于“海南岛模式”的相关免税政策。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是最高层面的政策设计。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超7000万人,其中中产阶级就占据了一半以上,可以将其看作是全球的消费中心之一。深圳发展免税、邮轮旅游等各个产业能够满足当地人民的消费需求。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认为,广深地区向来是“免税重镇”,中免、深免等企业在机场、口岸等运营已久,并且依托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深圳发展免税业能从中受益。

启中国品牌价值之路

“深圳大力发展免税业务,对于中国品牌是个契机。”深圳市先行示范区湾区组专家张克科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免税店,不光是国人购买外货的渠道,也应该是向世界开放中国的窗口。“让民营企业把优质产品进入到免税渠道,应该也是一条中国品牌的价值之路。”

张克科认为,随着双循环的开展,人们需要的是更高品质和满足社会需要的物品。免税店向世界开放,推出中国制造这样的品牌,也是深圳和香港之间作为国际窗口和国际商贸中心的魅力所在。“这既是打破固有思路,也是一种创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表示,深圳大力发展免税业务,对深港均有利好。未来,香港与深圳的免税消费可以形成分工,香港是国际品牌进入内地,深圳是内地品牌走向国际,大家利用各自优势,发挥所长,合作共赢。

审读:谭录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