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夏侯的来历

说到夏侯惇,大家都知道他的外号:盲夏侯。他的形象是这样的:独眼。

夏侯惇的一生功绩(夏侯惇没有战功在身)(1)

夏侯惇形象

《魏略》上说:当时曹操军中有夏侯惇和夏侯渊两位将军,大家为了区分,便私下喊夏侯惇为“盲夏侯”,夏侯惇非常生气,在照镜子看到自己的模样,便摔镜子泄愤。

《魏略》:时夏侯渊与惇俱为将军,军中号惇为“盲夏侯”。惇恶之,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

夏侯惇的眼睛瞎掉是在战场上负伤的缘故,在历史上,夏侯惇是在兴平元年(194念)和吕布作战时被射瞎了左眼。

而在《三国演义》故事中,夏侯惇则是在建安三年(198年)被吕布部将曹性射瞎的,夏侯惇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一同拔了出来,夏侯惇大叫:“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然后把眼珠子一口吃了。

——“拨矢啖睛”的成语就是从演义这个故事里出来的。

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2仍复提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3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

夏侯惇的一生功绩(夏侯惇没有战功在身)(2)

电视剧《三国演义》夏侯惇左眼中箭

“常败将军”夏侯惇

纵观《三国志》中的夏侯惇和其他人的传记,貌似看到的大都是夏侯惇吃败仗,身处险境的故事。

整理一下,共有三条:

第一,兴平元年(194年),吕布夺濮阳之时,夏侯惇被叛军挟持,做了人质,要不是这帮叛军绑架水平差,夏侯惇可能就在濮阳被杀了。

第二,建安三年(198年),夏侯惇率军去增援刘备,又被吕布部将高顺击败。救援失败后,刘备也弃城逃亡。

第三,建安中,夏侯惇率军讨伐刘备,在博望中了刘备的埋伏,要不是李典多个心眼,夏侯惇的性命就可能在这里给交待了。

《三国志·李典传》: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夏侯惇的一生功绩(夏侯惇没有战功在身)(3)

博望坡遗址

所以,后人读书看到这些,就会好奇,既然夏侯惇的军事能力如此之弱,又怎么可能在曹操军中获得最高的军衔呢?他的军功从何而来?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分三个原因来说。

第一,按照魏晋时的记载,夏侯惇是曹操的堂弟,两人的血缘亲近。这是亲情

第二,曹操举兵之初,夏侯惇就是曹操的军司马,曹操经历汴水之败后,又是夏侯惇出钱,带着曹操去扬州征兵,可以说,曹操早期的兵力有很大一部分是夏侯惇承担的。这是友情

第三,夏侯惇确实有一些战功,只不过本传没有提及。

这一点也确实很奇怪。因为曹魏帝国的官修史书《魏书》并未流传下来,裴松之在做注时也没提及,所以问题到底是出在王沈(《魏书》作者)还是陈寿(《三国志》作者)身上,他们为何不记录夏侯惇战功的故事?不得而知!

夏侯惇的战功在哪里?

前面已经提到夏侯惇早年的故事,夏侯惇和曹操的合作亲密无间,形影不离,而后,曹操得到兖州后,夏侯惇也是单独领东郡太守。

在曹操二伐徐州之时,夏侯惇和荀彧两人负责留守后方,都是曹操对他们信任的缘故。

虽然后来,夏侯惇不幸做了人质,又在战场上失去了一只眼睛,但仍然活跃在曹操的军事集团中。

建安初,曹操控制了许都朝廷,夏侯惇出任陈留、济阴太守,封侯拜将。在官渡之战之前,还坐镇河南尹。

夏侯惇的一生功绩(夏侯惇没有战功在身)(4)

夏侯惇坐镇河南尹

夏侯惇担任河南尹,一直做了十多年,一直到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南征孙权时,夏侯惇从征,到曹操撤军时,让夏侯惇都督二十六军,屯兵居巢。——可见夏侯惇在曹操军队中的巅峰地位。

(建安)二十一年(216),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

所以,夏侯惇的军功是集中在他担任河南尹的这段时间里(199-219)。

在《杜畿传》中,有提到建安十一年(206年),卫固之乱时,有“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至不得渡,太祖遣夏侯惇讨之”这句话,显然,时任河南尹的夏侯惇率军去协助杜畿平定卫固之乱。

这件事,只在《杜畿传》中提了一下。

所以我们后人很容易想到,在河南尹周边发生的战事,夏侯惇作为地方首席官员,他率军参战是肯定的事。

夏侯惇的一生功绩(夏侯惇没有战功在身)(5)

建安十一年卫固之乱,形势图

在卫固之乱之前,建安七年(202年),郭援联合高幹、匈奴人发动战争,入侵河东,于情于理,夏侯惇是参战了的。

建安十一年(206年)的“卫固之乱”,夏侯惇是明确参战了的。

建安十五年(211年),马超在关中发动叛乱,进军到潼关,随后曹操亲自率军抵达潼关,最终与马超在渭南决战,取胜,平定关中。在战争初期,司隶校尉钟繇坐镇弘农,身为河南尹的夏侯惇肯定也有增援。

当然,上述三战只有一场有夏侯惇参战的明确记载,另外两场,也只是从地理及形势上做的判断。

所以,我认为夏侯惇是有军功的,只不过没记载下来罢了

夏侯惇对稳定河南的功劳

退一步说,夏侯惇的军功可能真的是个谜,那么,他在担任河南尹期间,对本地的治理功劳是有目共睹的。

例如:洛阳

这个东汉帝国曾经的国都,在董卓之乱时惨遭劫掠和焚毁,天子刘协东归之时,洛阳还是一片荒凉,人烟稀少。此后,在夏侯惇的治理下,一直到汉魏禅代,洛阳都没有再遭受战乱,人口和经济得到大幅度恢复和提升。

夏侯惇的一生功绩(夏侯惇没有战功在身)(6)

电视剧《新三国》曹丕称帝

曹丕称帝后,就定都洛阳,可见洛阳能够再次成为都城,夏侯惇在本地的治理功劳是有的。

曹丕称帝后,三月三日,就封夏侯惇为大将军,可见对他一贯的信任。只可惜夏侯惇对曹操的感情至深,自从曹操逝世后,夏侯惇悲痛欲绝,四月二十五日,便也撒手人寰,追随曹操而去。

当初,曹操和夏侯惇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坐同一辆车的,两人同甘共苦,先后离世,也算是一段生死与共的佳话了。

即便从曹操和夏侯惇之间的感情来看,夏侯惇没有军功,他能成为曹魏帝国的大将军,也不值得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