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你拍一我拍一儿歌顺口溜完整版 二月二龙抬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你拍一我拍一儿歌顺口溜完整版 二月二龙抬头

你拍一我拍一儿歌顺口溜完整版 二月二龙抬头

又是一年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

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歌名就叫《二月二龙抬头》。歌里唱道:

“二月二龙抬头,

春色卷进了饼里头。

醋烹豆芽菜,

鸡蛋摊绿韭。

还有酱肘肉,

鲜香又可口。

……

二月二龙抬头,

闺女回门儿娘家走。

拉拉爹娘手,

拜拜亲娘舅。

带着小宝贝儿,

踏春去郊游。

……

二月二龙抬头,

春色灿烂剃龙头。

露出新发梢,

前程一定有。

天天好日子,

年年庆丰收。

……”

歌儿美吧?美!歌儿美源于生活美,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美,源于我们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龙的图腾。

二月二龙抬头,既涉天文,又关地理。古人观天象,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规迹和位置,划分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方位划分为四组,即“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东方的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叫作“东方苍龙”。冬季时,东方苍龙隐没在地平线下;到春季,东方苍龙就从地平线上露出头部——角宿一星和二星,而身子仍隐没在地平线下,还看不到,故称之为“龙抬头”。

二月二,是“龙抬头节”,又叫“农耕节”。我们的祖先,“重农桑,务耕田”。在周武王时,每年二月二,都要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大臣亲自耕田,成为一项国策。据说,这就是“农耕节”的来历。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农业生产。古戏曲词曰:“二月二龙抬头,天子扶犁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文武官员来拉耧。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农耕节”,是说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秋收,没有春种就没有秋收,没有秋收就要饿肚子。民以食为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幸福。“农耕节”满载的是劳动人民对丰衣足食美好生活的企盼。

在我的家乡豫东宁陵,二月二前一天家家“围仓”。啥叫“围仓”?“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在院子空旷地方撒出几个大圆圈儿,成粮仓状,然后再撒出一个“梯子”——寓指粮仓高粮食丰裕。这“围仓”的事情,我爷爷做过,父亲做过,我亦做过。这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我记得,爷爷“围仓”时,一边手端着铁锨撒草木灰,一边口中念叨着:“二月二,龙抬头;建粮仓,盛五谷。大囤满,小囤流;吃不愁,穿不愁。”爷爷“围仓”毕,还要在“仓”中刨一土坑,在里面放入大豆、谷子、高粱、玉米等,之后盖上一块木板。做完这些,爷爷还总是要手扶铁锨站在那儿端详一番自己的作品。我猜想爷爷一定看到了美丽金秋五谷丰登欢乐喜人的丰收景象——因为爷爷嘴角儿漾着笑。

二月二这天的食物,也有讲究。这天要吃“布袋馍”,也有人叫它“龙馍”。“布袋馍”就是馍做成布袋状,说是吃了“布袋馍”长力气好扛粮食布袋。这天还要吃烙馍。烙馍是用鏊子烙的薄饼,两张薄饼或三张薄饼摞一块儿,刷上猪油和盐沫,趁热吃,筋道有嚼头,一咬流油,香味扑鼻,直沁入人五脏六腑。这是我记忆中的美食,至今想起还馋涎欲滴。这天,还有的吃水饺,人们叫它“龙耳”;还有的吃煎饼,韭菜煎饼,人们叫它“龙饼”。人们认为,这天吃油煎火烙食物,可防止毒虫侵害。二月二不仅龙抬头,蝎子、蜈蚣等也开始出来活动了。

我们家乡,二月二还有剃头的风俗。“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都剃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本地习俗,正月不剃头。人们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为何有此说法?据考证,满清入关,强行逼迫汉人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后来,汉人为表达思念故国旧君之情,私下相约“正月不剃头”,是为“思旧”。年长日久,因为谐音,以讹传讹,故“思旧”成为“死舅”,成为“正月剃头死舅舅”了。正月不剃头,剃头集中在二月二这天。这天剃头,称之为“剃龙头”,有辞旧迎新迎来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之意。

二月二这天,忌动针线。古籍记载:“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所以,这天也可以看作是姑娘和媳妇们的假日,她们能够歇一歇手放松放松而得以嬉戏玩耍了。二月二不动针线,这是出于对龙的爱护,彰显出了朴素的人性光辉。

中国人太喜欢龙了,太爱龙敬龙了。

爱龙敬龙,恭敬虔诚,带着宗教式的崇拜,怀着纯真圣洁的感情。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中国人,中国龙。

龙潜在渊,到龙抬头,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喜,更是希望。

衷心期待和祝福中国龙——龙升龙腾龙飞于天,创造龙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