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百香果栽培技术及生命周期?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百香果栽培技术及生命周期(百香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百香果栽培技术及生命周期

百香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百香果,又名西番莲,是一种喜温暖、不耐寒、喜光、喜湿润气候的多年生热带藤本果树,汁液具 有 独 特 的 香 味,果 皮 可 以 加 工 成 蜜 饯 等 产品 。近年来,漳浦县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百香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且经济效益较高。目前,漳浦县百香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马坪镇、石榴镇、湖西乡、赤土乡、前亭镇等乡镇,种植品种主要为福建 3 号、福建 1 号、福建 2 号,种植面积 150hm2 ,每667m 2 产量1 250kg 。生产中,百香果主要受高温干旱和低温霜冻不利气候因素的威胁 ,当冬季气温低于10℃时枝叶生长停止、果实发育受阻。漳浦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早春土温低且常受寒流影响,百香果的生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百香果在漳浦县种植有严重的连作障碍,栽培结果 2~3 年后植株易感病毒病和茎基腐病,且发病严重,降低百香果的产量及经济效益。为了减少病害发生并提高经济效益,生产中一般一年一植。根据对百香果种植大户的调研结果,总结百香果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供生产参考。

1 百香果栽培管理技术

1.1 园地选择

根据百香果的生物学特性,宜选择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冻的地方种植。由于百香果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沙质土、壤土皆可种植,最适宜土壤 pH 值为5.5~6.5 。果园要选择海拔在500m 以下,且通风、排灌方便的平地或者缓坡地 。

1.2 整地、搭架

选好地块后进行深耕翻晒,同时可撒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以提高百香果苗的存活率,还要做好排水工作以防积水。起畦主要作用是为了果园排水良好,有利于阳光直射,减少病害。要划分种植带和挂果带,种植带为起好的畦,畦面宽1.5m (带沟),挂果带 3m 。为了促进百香果生长,需要搭架,有平顶式、篱笆式等,平顶式架高以离地面2m 左右为宜。搭架的材料可用钢管、水泥柱、竹子等,用不锈钢线将架顶连接起来形成框架,再覆上攀爬网,可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宜的棚架。由于百香果枝繁叶茂,对棚架的承重能力有一定要求。搭建棚 架 在 起 好 畦 的 中 线 挖 坑,规 格 为 长 宽 深 为60cm×60cm×60cm ,每 667m2 定植 100~150 株较适宜,株行距为 2m×2m ,挂果带的株距以 3m为宜。

1.3 定植、整形

定植一般在每年的 2 月至 3 月,水源条件好的地方也可以在每年的 10 月至 11 月定植,定植要选在阴天或者雨后天晴进行。具体方法:整地后挖穴,剥开塑料或者无纺布营养杯放入穴中回土,回土以不盖住侧芽为宜,以利于芽长出根部,然后在种苗周围淋足定根水。由于百香果属爬藤植物,在旁边插竹枝以便攀爬,有条件的可以用绑枝机固定其枝条。定植成活后,及时摘除主蔓上的侧芽留主芽使其粗壮速生 ,主枝上架长 30cm左右摘芯,

留 8 条方向不一的侧枝作为营养枝,供第 3 次长出的侧枝结果。百香果在幼苗期容易被蚂蚁、蟋蟀等害虫咬食,因此定植后要及时在果苗茎基四周撒防虫药物。

1.4 田间管理

1.4.1 施肥 由于百香果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所需的养分量较高,在日常田间管理中做好施肥工作尤其重要 。百香果生长初期需要足够的营养来满足其成长,首先要施用底肥,百香果种植前或定植后每株施用腐熟农家肥2.5~5.0kg 或复合肥0.5kg ,农家肥可在种植前拌土施用,若定植后施用可在距根部30~40cm 处穴施或环绕根部沟施,回土覆盖。复合肥在定植后施用,要薄肥勤施,最好溶于水施用,以防烧根。

1.4.2 管水 百香果为浅根系植物,喜湿润,忌积水和干旱,新梢萌动分化期、花芽分化期以及果实膨大期都是需水关键时期 ,此时百香果根冠比小,可采用滴灌或者沟灌等方式进行灌溉。

1.5 采收

百香果品种有2种,一种是黄金百香果,在开花后果实表皮转成黄色即可收获;另一种为紫红色百香果,果实表皮转为紫红色时就可采收。

2 病虫害防治

2.1 病毒病

病毒病是目前漳州地区种植百香果常见的病害之一,且危害性也较大,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

2.1.1 发病症状 叶片表现特征有3种类型:(1 )凹凸不平型,出现浓淡黄色斑纹,叶片收缩成畸形,叶形歪曲,表面凹凸不平;(2 )增厚型,出现浓淡黄色斑点,叶变厚,果实革质粗硬,甚至有些硬如石头;(3 )卷叶型,出现浓淡黄色斑纹,叶片边缘以主脉为中心向内卷曲,叶柄成锐角着生;果实表现为果小且畸形、硬化,果皮厚、果腔缩小。

2.1.2 发病特点 可在茄科类、烟草、马铃薯等作物上交叉感染,在病原体上越冬。靠昆虫 (蚜虫、粉虱)和带病苗木进行远距离传播。管理粗放、虫害发生较多的果园,发病较严重。

2.1.3 防治方法

(1 )选用无病种苗,定植前土

壤消毒,选择果园附近或前作未种植过辣椒、烟草、茄科类、瓜类等作物的耕地作为百香果种植地。(2 )加强栽培管理,科学修剪,剪除病残枝与茂密枝,调节园内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理并烧毁病枝叶,减少病虫基数;及时拔除发病严重的病株,并用生石灰消毒。 (3 )从苗期开始用辛菌胺300~500 倍液 + 阿卡迪安 (加拿大海藻精) 1 000倍液+35%吡虫啉 (剑祥) 2 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消灭病菌传播媒介,提高树势,减少病毒病发生。(4 )采用一年一植栽培模式。

2.2 炭疽病

南方天气高温高湿,非常适宜炭疽病发生。炭疽病可感染百香果的茎秆、叶片、果实,危害性极强;发病重的植株叶片枯死或果实脱落。

2.2.1 发病症状 最初在叶缘产生半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浅褐色,多个病斑融合成大的斑块,着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发病重的叶片枯死或脱落。病菌可通过雨水感染花穗、幼果,或通过伤口浸染茎秆表皮,造成不规则病斑。

.2.2 防治方法

(1 )选育抗病品种,选栽无病种苗;(2 )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田间卫生,清除病果、病叶,并烧毁病枝病叶,减少田间菌源数量;(3 )冬季清洁果园,减少越冬菌源; ( 4 )在生长季节使用30%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1 500倍液+辛菌胺300~500倍液或45%咪鲜胺2 500倍液进行叶片喷施;(5 )防治传病媒介。

2.3 疫病

2.3.1 发病症状 叶片最初为不规则水浸状斑块,在高湿环境下病势扩展极为迅速,可导致全叶腐烂而落叶,甚至扩展至茎蔓、枝条或果实,受害处均呈快速腐烂状,在高湿条件下可生出白色绒毛状菌丝。果实受害初期呈水浸状不规则病斑,而后逐渐扩及全果,最后造成落果。落果在高湿条件下亦可生出白色菌丝,内含无数孢囊,通过雨水飞溅而传染。百香果发病初期,茎表皮初呈褐色斑块,渐转红褐色且开始腐烂,环境条件适宜腐烂可向上延伸,引起茎腐,向下发展则导致根腐,严重时造成全株萎凋枯死。

2.3.2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 。漳浦地区6月至9月气温高、湿度大,植株容易感染病原菌导致该病暴发流行。

2.3.3 防治方法

(1 )合理密植,不宜过密,剪除病残枝与茂密枝,搭架采用篱形架、棚形架,增加园内通风透光度;(2 )结合化学防治,使用霜脲锰锌 (克露) 600 倍液、氟吗啉锰锌 (施得益) 500倍液等进行叶面喷施。

2.4 茎基腐病

茎基腐病菌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多发生在坐花坐果前期,一旦爆发多数已进入花果初期,严重影响种植效益。漳浦县百香果茎基腐病发病最为严重,第1年小苗发病率较低,第2年植株的死亡率高达50%~60% 。

2.4.1 发病症状 茎基腐病可危害百香果茎基部,皮层褐化腐烂、开裂,逐渐剥离木质部,致使植株枯萎死亡。病害发展迅速,植株突然萎蔫或黄化枯死。若茎基部尚有部分皮层未病变腐烂,植株仍可生长,环境条件不利于病害发展时,植株生长可延续到下一个生长季节,腐烂集中在靠近地表的茎基部,有的植株可向上发展到地上茎10~20cm 处,导致植株枯死、根系腐烂。

2.4.2 防治方法

(1 )选用无病苗圃的不带病菌的种苗,最好实行一年一植栽培模式,种前旧地要重新翻犁整地; (2 )起高垄面种植,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果园积水,避免受雨水淹没遭病菌侵蚀;(3 )冬季清园茎秆基部涂白防寒、防病,对茎秆喷施辛菌胺300倍液+24%噻呋酰胺1 500倍液;(4 )科学施肥,以生物有机肥为主,适当施用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

2.5 果实蝇

2.5.1 发病症状 果实蝇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已严重影响到百香果种植效益。果实蝇对百香果的为害一般发生在 6 月左右,此时正是果实蝇产卵的高峰期。果实蝇成虫将卵产在百香果皮下,卵孵化后幼虫蛀食果实表层,并逐步向果内蛀食。百香果在受害初期症状不易被发现,随着幼虫的蛀食,受害部发软、表皮出现水渍状,致果实失去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2.5.2 防治方法 在田间管理时收集地面落果并集中销毁,同时用毒死蜱颗粒剂进行地面封闭处理;监测种群密度,使用性诱剂诱杀雄虫;使用一夏净直接喷雾叶面,可消灭停留在叶面的果实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