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读老子#

老子与人打交道的5种方式(与人交往的陷阱)(1)

上节课我们讲了有德与失德的两种人,他们就像事物的正反两面一样客观存在着,而且随处可见,没什么稀罕的。而且他们各自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固守着自己的价值观。

人都是活在自我合理化当中,要说信与不信,也是分价值群体的。失德的人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群体,依然会有内部的规则和秩序存在。他们之间可能没有信和义,但一定会有利。

我们往往用道和德这种普世价值观去衡量一个人的公共价值,但现实中你会发现,那些失德的人依然活得好好的。这就像自然之中,即便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臭虫,依然延绵不绝。

正所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道中而已,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人是社会的人,生产关系是一切关系的总和。人在生产关系中,不断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匹配自己的关系而已。

因为对道和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站在大众立场上来看,自然有它一定的框架和标准,但这是和人群文化的属性有关。

对于保险人来说,争先恐后、雷厉风行、勇于表达、积极主动,都是值得赞赏的。但在外人看来,做保险的人似乎都有些过于亢奋,不够正常,天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早上开会,还要手舞足蹈,唱歌喊口号。

做保险的人,善于自我包装:着装精致、开豪车、戴名表、出入高大上的场所、高消费,太过招摇、高调。身在其中的人,当然不自知,这就是群体文化的影响。彼此之间说的都是“黑话”,外行人听不懂。

人人都获过奖励,上台接受过表彰,无论大奖小奖,要的是感觉。但这个群体需要的其实不仅仅是自我认同,更需要的是社会认同。

我常说,真正的荣誉是人民给的、客户给的,而不是行业给的。只有被社会认可的,才会走得更加长远和踏实。这就好像你拿了无数个行业内的奖,也抵不过一个陌生人的认可签单会让自己更开心一样。

没错!市场和客户的认可,千家万户的接受,才是社会价值的体现。而要走进千家万户,就需要从他们的立场,从他们的道德观上去下功夫,而不是自话自说,活在自我意识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起脚尖站着一定不稳也站不久,大步流星前进的一定也坚持不了多 久走不远的。

因为这些外显的积极的做法都是一时的,而不是一世的;一世长久的,一定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自见者不明。动作变形的人势必会更加关注自己,担心维持不久;那么关注别人和外界的机 会就会变少,结果就很容易不明事理,搞不清楚事实的真相,陷入自私自利的漩涡里去。

自是者不彰。那些过分强势推销的人,大多都是背着话术自以为是的家伙,做了立场的预设,妄图通过一套完整的逻辑,就能改变和说服客户签单。

这样做,很容易被自我蒙蔽,看不到客户真实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说了大半天,是对牛弹琴,你说的和客户想要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或者只会从保险的角度和范畴谈保险,太过狭隘,把自己困在保险里。

画地为牢,又怎么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呢?又怎么能理解那些见过天地的客户的真实想法呢?

自见者和自是者,都是没有见识的人,说话比较极端,好听来说叫自信,但其实是自轻自贱,表露出浅薄。做保险不是卖保险那么简单,它是信仰,是教育,是人生规划;要懂金融,懂人性,懂人生。

自伐者无功。还有一种保险人常把荣誉挂在嘴上,在台上做自我介绍时,大量时间都用来介绍自己取得过的荣誉,这种行为就叫做自伐,就是自我夸耀。

喜欢自我夸耀的人,一定认为自己是非常了不起的人。

记得之前有个视频说的是马云和香港一个设计师的对话,很有代表性。当设计师口口不离自己是最优秀的时候,在众人心里,他已经一文不值了,即便有功也会折损大半。

一个人的功德、功劳、功力,是不需要通过这些夸耀表达的,说话做事就自然会让人看到。倘若有人不识泰山,也不需要去补充和解释,实属多余,因为不在一个频道上。

最大的见识,就是不和有些人一般见识。

认识哪个名人、和哪个企业家吃过饭、和哪个明星是好朋友……诸如此类的夸耀都是减分的自我介绍,除了显示自己的势利和功利,没有什么好处。那些认同的人,也是同样渴望的人,大可不必。

最高调的炫耀不是财富、地位、朋友,而是健康、活力、思想、境界、品位、修养。

自矜者不长。还有些人只靠自己,不与他人合作,封闭自我,这样的人也同样不会常青。看谁都不顺眼,都没有自己能干,不懂得合作与授权,不懂得选才与培养接班人。一个人再牛,能做多久呢?

电影《教父》看过了没有,虽然角度可能各有不同,而我看到的却是英雄迟暮,再大的王者也会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

做事为人,都是需要后继有人的。无论是家族兴旺还是团队繁荣,都需要代代相传,需要新旧接力。今天你独自挑起的大梁,明天就会把你压垮。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这些不好的习性,从道的角度来说,都像剩菜剩饭和肿瘤一样多此一举。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些浮躁炫耀自夸、自以为是的行为,都是令人厌恶的,所有有道之人都不会这样做,也不愿意与这样的人为伍。

读完了这章,要检讨自己,或许会明白为什么客户不愿意和你在一起,不愿意见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做一个怎样的保险人,才能得到最大多数人的认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值得每个人好好思考,答案就在这章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