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尊拳,是传统拳术之一。因发源于福建省永福县,因此又称“永福虎尊”。尊字取意虎为百兽之王,虎字指将虎形融为拳意。故而习之者难,成功者必受人尊崇,是为虎尊之拳意。

虎鹤双形拳和伏虎拳的区别(为什么要叫虎尊拳)(1)

虎尊拳系清乾隆年间永福县洑口村人李元珠所创。李元珠生性聪慧,自幼习武,精通积山拳。所谓积山拳,是明朝万历年间,洑口人蔡积山精通牛、猴、狮、犬四法后,融合而创的混合拳。其混合多种象形拳,手法多变、动作刚硬无抵,常以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叫人无处可防。李元珠在积山拳的基础上取猛虎的形意创编了虎尊拳,精心创编虎尊拳姆(即母拳,指第一路拳)

因起源于永福(永泰旧称),故称“永福虎尊拳”,是福建省十大拳种之一,独具南拳流派风格,虎势勇猛,突出“以刚制刚,见力生力,见力破力”的功夫。以短手近打为主,讲究底力、内功。练拳时“吞喉露齿,狮嘴麒麟目”,虎威撼人,常带有闭气催力及发声等动作。在步型上以三七步为主,重心稳,而又移动自如。手型上多用虎爪和虎掌,手法多变,既重手法,又长腿法。后经历代传人的不断充实提高,逐渐丰富了虎尊拳的理论和技艺。

李元珠暮年将虎尊拳传授给门生郑登光、李昭北二人,郑尽得“虎腿”技艺,李深晓“虎爪”绝招,以至今日,福建民间还流传着“登光脚,昭北手”之说。

郑登光居住于永泰山区,仅传郑氏族人。李昭北艺成后到福州授拳,传人甚多,壮年从军,任把总、千总等职。据永泰县志方技传记载,李暮年因不愿参与镇压太平天国义军,意忤上官,而被罢黜。随后在永春县樟城和西山一带授徒。自此,此拳得以世代相传。

虎鹤双形拳和伏虎拳的区别(为什么要叫虎尊拳)(2)

虎尊拳传到日本琉球后,逐步演变形成日本“上地流空手道”,后来流传到香港、澳门及东南亚、西欧、北美等26个国家和地区。“虎尊拳”现已入列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点:虎尊拳以三七步为主,重心稳固、移动自如。出手多虎爪,近攻短打,拳势勇猛,劲力刚强,用腿谨值。演练时吞喉露齿、狮嘴麒麟目,常发声吐气、闭气催力,震脚助威,以助其势。突出刚猛势烈,以刚制刚的南方拳术特点。

徒手套路有:三箭、四门、猛虎下山、五雷上天、角短、剪手、虎仔伸腰、猛虎洗爪、仆地虎、太子游城、关公拉须、关公拖刀、日月连环脚、虎形五技拳。

器械套路有:笔架叉、狼笼、丈二杖七十二步、齐眉杖。

虎尊拳分布在:福建各地及江西、广东部分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