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长海/文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一个病人来诊,问他饮食的情况,他说”我苦好不能吃一点凉的东西,一吃胃里就难受,大便就拉稀”。”苦好”应该是地方语言,就是压根儿的意思吧。

中医问病情常常要问患者饮食,喜欢吃热的还是凉的,这很有讲究,常常作为判断患者体质和病情的关键。一般而言,患者喜欢吃热的,凉的不能接受,多数脾胃虚寒,而喜欢喝凉的甚至冰冷的,多属于有热。这对于用药处方很有指导意义。

寒热虚实和胃病有什么区别(人的胃有寒热之分吗)(1)

患者不能吃凉的,一吃就胃难受,或者拉肚子,这情况多从脾胃虚寒考虑。那么怎么办呢?就需要以热治寒,采用温热的办法暖胃温脾。

这种虚寒性胃病要坚持一段时间,慢慢病根就除了。同样的道理,临床也有很多胃热的病人,口气很冲,或者上火了,口腔溃疡了,牙龈肿痛了,或者胃肠实热大便干结不畅,喜欢吃凉的,这样的病人可以以寒治热,采用清胃泻热的办法,患者的情况就会好了。所以,很多民间百姓都知道,胃里积热了,泻一泻,吃一些败火的药物,就是这个道理。

这样的理论是百姓日常体验的结果,也是中医思考问题解决疾病的理论。中医将世界上的事物和属性分为阴阳,而结合五脏六腑就有脏腑的寒热属性,也有体质的不同,这是自然的存在。有些人的体质就是热性的,有些就是寒性的,有些是善于肝郁的,有些是痰湿的体质等等,而通过体质的判断进而采取有效的调整手段,可以改变人的体质。如有些寒性的体质,通过温阳好了,有些肝郁气滞的通过疏肝解郁好了,有些瘀血体质的通过活血化瘀好了,机体阴阳平衡了,气血调畅,疾病就消失了或者不容易受到外邪侵袭或者内伤疾病。这也是中医调养身体、治愈疾病的思路和手段。

寒热虚实和胃病有什么区别(人的胃有寒热之分吗)(2)

现在有不少人对中医的误解,记得夏天的时候有个关于冰水热水的讨论,有学者就觉得中国人娇气了,说到了国外喝热水的只有中国人,这个国外中国人如何,我没有切身的体验,但是我对于人的体质不同是有深刻的体会,对于因此而导致疾病有很多的体会,我的主张必须因人而异,中国人喝热水凉水都有各自的道理,也许目前解释不清楚但应该肯定存在的合理性。

我们知道,人不是生而一样的,有男有女,有大人有小孩,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热有寒,有开心有不开心,这就是对立统一,这就是人群的特征,这就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而生活的大自然,也有寒热,也有风寒暑湿燥火,也有天地之别,因此作为人不能简单的机械的从水的物质结构一致而疏忽其本身的寒热温凉属性,要从人与自然与社会相互影响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人类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