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一开始我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一刀切地禁售槟榔?而同属“成瘾性”致癌物质的香烟、白酒可以在市场上大面积流通。

禁售槟榔到底是为什么(对待槟榔比起禁售)(1)

“张不开嘴”往往是口腔癌的前兆

曾有过这样一个新闻:一个逃亡十三年的嫌犯因为吃槟榔变成了“樱桃小嘴”,给警察的抓捕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充分说明了槟榔的“整容”功效。

禁售槟榔到底是为什么(对待槟榔比起禁售)(2)

槟榔诱发口腔癌已属于基本常识

近日,槟榔致癌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场的风口浪尖,浙江义乌、四川南充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发布了禁售槟榔的规定。而国家早在一年前就发布了槟榔广告禁止令:

禁售槟榔到底是为什么(对待槟榔比起禁售)(3)

停止利用广电传媒宣传推销槟榔

槟榔相关产业的产值已达千亿,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槟榔”的企业超过1.4万家(主要集中在湖南、海南、福建),相关从业人员约五百万人。

在海南,槟榔种植已成为海南230万农民(占全省农业人口的 41.37%)的“致富树”,在每年采摘季,仅依靠采摘劳务费,平均每人就可获得五、六万元的收入。

2018年,槟榔龙头企业,口味王集团前总裁陈义曾公开表示,董事会定下的目标是下一个十年将口味王发展成为千亿企业。


但是,槟榔产业有两件事情做得过分了:

禁售槟榔到底是为什么(对待槟榔比起禁售)(4)

向年轻人推销槟榔

一:在全国大范围推销槟榔

作为湖南人,我深知槟榔在十年前基本只在省内流通。但是正如上文槟榔龙头“千亿企业”的豪迈目标,槟榔产业在资本的裹挟下在全国到处铺货、赞助娱乐节目、播放电视广告,甚至还针对青少年群体关注的渠道做广泛宣传。

禁售槟榔到底是为什么(对待槟榔比起禁售)(5)

槟榔致癌,这个是不可能洗白的事实。

相比起食用槟榔的危害性(一级致癌物),槟榔产业近十年来的宣传与其实际危害根本不相符,不断推出“枸杞槟榔,草本槟榔,传统工艺,古法制作”等噱头。

但是,槟榔产业做得越大,在全国的覆盖面越广。受益最多的却是槟榔产业集聚省份:“琼”和“湘”。

禁售槟榔到底是为什么(对待槟榔比起禁售)(6)

槟榔产业利益分配不均,让各地敢于对其“一刀切”

槟榔是在海南种植、湖南加工,槟榔产业中绝大部分利益都是这2个省份拿了,其他省份以及中央就收一些消费税意思意思。

不像香烟产业,做到了全国一盘棋,还是收的重税(垄断国企上交利润可以看做一种变相的税款)。香烟的广告受到严格管控,是禁止向青少年推销的。

而槟榔所带来的健康问题和社会责任(医保支出)却由不同省份自行承担,这不同于烟草利税。属于典型的“他们海南、湖南吹空调,我们吹空调外机”。

海南和湖南不敢“一刀切”禁售槟榔,但是其他省份并不会有此顾虑。

二:槟榔产业税率过低,槟榔销售带来的损失要远大于槟榔销售带来的效益

2020年,将近千亿槟榔产业纳税1%,而烟草可以达到65%,上缴了一万多亿的利税。

禁售槟榔到底是为什么(对待槟榔比起禁售)(7)

槟榔产业将近千亿,纳税少(8亿),危害大

烟草产业拉动了就业率,贡献了相当于我国一年军费开支的税收(2021年我国军费开支1.35万亿,烟草贡献利税1.35万亿),并接近我国对于高等教育1年的财政投入(2021年约1.37万亿)。

禁售槟榔到底是为什么(对待槟榔比起禁售)(8)

抽烟有害健康,却有利于财政

此外,槟榔和烟草做对比:槟榔的税少,且容易快速致癌,口腔黏膜纤维化癌变发病率高。而烟草税多,慢性致癌,医保负担更小。


针对目前已成规模,且涉及数以百万从业人员的槟榔产业,比起直接“一刀切”禁售,个人更赞成如下处理方式:

1、出台槟榔税,税率向烟酒行业看齐;

2、官方宣传槟榔的危害,国家设立禁槟榔日以及禁售槟榔的场所 ,并立法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槟榔;

3、槟榔产品的外包装强制标明“ 槟榔是一级致癌物,食用槟榔有患癌风险” 字样,任何槟榔产品禁止使用夸大正面等文字描述;

4、加强全国各地槟榔制品的销售监管,槟榔产品禁止在纸、电、广、网等平台上进行广告宣传,任何槟榔企业禁止聘请明星等知名人士进行产品的宣传代言。

核心观点就是,槟榔产业的管控和规范向烟草行业全面看齐

这样的管控方式效果会比单纯地“一刀切”更好,且阻力更少(属于“渐进式”管控)。

欢迎大家一同交流关于此事的看法,期待听到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