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23日,蒙特卡洛下起了一场罕见的瓢泼大雨。

在这场大雨中,各个国家的代表团踏进了蒙特卡洛政府提前准备好的会议厅。今天在这里,即将宣布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最终归属。

中国代表何振梁此时作为几个候选国家代表人之一站在台上,面色平静。

不久后,负责人开始宣读最终结果,五个候选国家中,按照字母顺序,他最先感谢的是北京。

在遥远的东方,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大家都认为,北京即将拿到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欢呼庆祝。

但是最后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这次奥运会的举办权最终落到了悉尼的手中。

何振梁仿佛早已预料到了这个结果,他举起双手,大度地鼓起掌来。

远在北京的邓小平听闻了这一消息,也长叹了一句:“果然不出我所料啊,还是免不了有些人从中作梗。

2000年北京申奥失败(1993年北京仅两票之差申奥失败)(1)

邓小平

邓小平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到底是谁在暗中阻拦着中国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呢?

9月26日,何振梁的专机飞抵北京。

从飞机上下来的,是满脸憔悴的何振梁和他的妻子梁丽娟,申奥失败,这个结果对两人打击都很大。

机场大门口盛大的欢迎仪式,并没有使得二人的心情变得更好一些。早在回来之前,何振梁就已经与邓小平通了电话。何振梁对此次申奥没能凯旋而归表示了自责,但是邓小平却劝他不要太放在心上。

可是何振梁知道,邓小平为这次申奥花费了多少精力,又抱了多大的期望。

早在几十年前,邓小平就把毛主席说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指导方针,大力发展国家的体育事业。在他的指示下,国家体育委员会专门成立了群众体育这一部门,而中国的全民体育事业也在这时候开始不断的向前发展。

1979年的时候,在邓小平的领导之下,国家体育委员会成功争取到了符合“一国两制”构思的奥运模式,使得我国的运动健儿们得以在国家主权完整的情况下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之中,为祖国争取荣耀。

2000年北京申奥失败(1993年北京仅两票之差申奥失败)(2)

何振梁

在80年代初,邓小平为了鼓舞运动健儿们,还在许海峰夺得我国奥运史首金的时候亲自题字:“提高水平,为国争光。

随着中国的运动健儿们在奥运会上崭露头角,邓小平早早地萌生了一个想法:他要在中国的土地上,举办一场奥运会!

从那之后,申奥成功,就成为了萦绕在邓小平心头的一个梦。他深知如果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文化实力,是无法争取到奥运会的举办权的。

路要一步步走,想要申办奥运会,就先尝试一下争取亚运会的举办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下,国家体育委员会成功争取到了1990年亚运会的举办权。而这大大增加了邓小平申奥的信心。从那以后,邓小平就把自己很大一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争取奥运会举办权上。

而这次申奥的失败,同时也代表着邓小平几十年的付出和期望都落了空,说此刻邓小平的心中不难过,何振梁是无法相信的。

“首长,振梁无能,辜负了您的期望。”何振梁哽咽着,对邓小平不停地诉说自己对于申奥失败的遗憾。

“你做的很好了,不必自责。”电话那头,邓小平劝慰道:“这次申奥,在出发之前,我就知道会十分的困难。这其中,少不了人添乱。而从中作梗者,必然是以英美为首的那些西方国家。

2000年北京申奥失败(1993年北京仅两票之差申奥失败)(3)

正如邓小平所说。其实这届的奥运投票过程中,暗藏的重重困难要远远多于往届。

首先从客观条件上来讲,这届申奥的激烈程度就非同一般,其参与竞争的国家是自17届奥运会以来最多的一次。每个国家都对申奥这一历史性的事业充满了渴望,因此,想要成功摘得奥运会举办权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了。

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之下,中国凭借邓小平领导之下多年的精心筹划,获得了很多国家的支持,在竞选的初期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然而就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时候,竞选场外,国际形势暗流涌动。

美国的众议院人权委员会打着保护人权的名号,明目张胆的反对中国获得举办奥运会的权利,随后,众议院和参议院针对取消中国申办奥运会权力这一点上罕见的达成了一致,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反对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提案并以此为由,强迫国际奥委会中部分委员为北京投出反对票。

这样的现象,纵观整个美国历史,都是极为罕见的。

国际奥委会收到了美国针对中国的多项举报,但是经过内部讨论,他们确定美国的这个理由完全属于无稽之谈,不应予以采纳。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对美国的无端污蔑行为做出了警告。

然而,美国并不愿意就此偃旗息鼓。既然无法直接干预奥运会的选举结果,美国政府干脆选择了打起他们一向擅长的舆论攻势。

2000年北京申奥失败(1993年北京仅两票之差申奥失败)(4)

国际奥委主席萨马兰奇

美国为了诬陷中国,败坏中国名声,甚至在当时制造了“银河号”事件

1993年7月份,美国政府声称一艘中国货船“银河号”上有危险物质存在,要运往其他国家制造化学武器。

本着“尊重人权”的名义,美国政府擅自对这艘货船的行踪进行了监视。甚至在不久后,直接向中国政府提出了要登船检查的要求,若中国不统一,就要实行经济制裁。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方负责人严词拒绝了美国政府的这个无理要求,然而美国政府贼心不死,竟直接关闭了这艘船上的gps系统。

由于当时美国掌握着最先进的导航技术,失去了美国gps的“银河号”只能在大海上漫无方向的漂流。若是不做出相应的举措,很可能就此在大海上迷失方向。

迫于无奈,中国政府只能允许美国政府登上货船检查,而这件事,不仅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更是对我国的一次羞辱。

以美英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个时期对中国的抵制情绪达到了最高潮。他们从各个方面对中国进行诋毁,意图利用舆论造势,给国际奥委会带去压力,从而将中国排挤在奥运举办名单之外。

2000年北京申奥失败(1993年北京仅两票之差申奥失败)(5)

霎时间,这场奥运会举办权的争夺,似乎演变成了一场巨大的政治斗争,这也使得这次申奥相比往届氛围沉重许多,也增添了不少话题度。

这场外的种种舆论,给何振梁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他知道,他能做的,只有默默的做好手头的工作,只要能争取到奥运会的举报权,之前的种种污蔑、屈辱全都会不攻自破。

到了9月23日这天,决定奥运会举办权归属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竞争的城市剩下了五个,分别是北京、柏林、伊斯坦布尔、悉尼、曼彻斯特。

第一个环节,是每个国家对自己申办奥运会的城市进行优势罗列与介绍。一直到下午,才轮到北京。

何振梁习惯性地整了整衣领,迈着稳重的步伐,走到了演讲台上。他知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的表现将决定这次申奥的成败。

他饱含深情的开口:“1981年,我成功的当选了国际奥委会的一名委员。在我宣誓的时候,我的心中就产生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举办一次盛大的奥运会......”

何振梁的陈述慷慨激昂,他逐一介绍了祖国山河的大好风光、北京的特点所在、以及他对申办奥运会这个梦想的执着。在说到动情处时,他的眼睛里噙着泪花。何振梁的陈述使得台下的委员们连连点头肯定。

2000年北京申奥失败(1993年北京仅两票之差申奥失败)(6)

直到这里,何振梁做的十分的成功。很明显,从各位委员的表现上来看,他们已经对北京这一选项产生了倾斜。

在陈述环节结束后,是匿名投票环节。投票一共有四轮,而这四轮综合起来的最终结果,将会决定奥运会举办权的归属。

就在这时,在委员会的席位上,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柯慈正打着他的小算盘。

在投票开始之前时,柯慈以去一趟厕所为由,离开了会场。

而在会场门外,等着他的是在他之前也找借口离席的肯尼亚、乌干达的奥委会委员。

他们像是提前商定好了什么,柯慈对他们说:“我已经派人把七万美元汇进了你们的个人账户,待会你们只要按之前约定好的行事就可以了。”

两名委员心领神会,点了点头。随即三人回到了会场,投票环节正式开始了。

在前三轮投票中,伊斯坦布尔、柏林、曼彻斯特被依次淘汰。而北京的票数此时以三票的优势微弱领先于澳大利亚。

看到这个结果,何振梁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知道,虽然现在领先,但是曼彻斯特刚刚被淘汰,在第四轮里,他们肯定会转而支持现在以微弱票数落后的悉尼。北京的落败已经几乎是定局了。

2000年北京申奥失败(1993年北京仅两票之差申奥失败)(7)

何振梁转头对澳大利亚委员高斯柏说道:“我想是到了向你祝贺的时候了。”但是此时何振梁的心里,仍然寄一丝希望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为北京投上属于自己的一票,创造奇迹。

而旁边坐着的柯慈听到何振梁的这句话,微微露出了一个得意的笑容。

最后,何振梁和高斯柏被请到了台上,由萨马兰奇宣布最终的投票结果。何振梁上台时面带微笑。

尽管他已经差不多猜到了最后的结果,但是在全世界亿万双眼睛的注视之下,他不能表露出任何的情绪。

萨马兰奇逐个介绍了参与最后竞争的五个城市,第一个就是北京。

他花了不少时间去肯定了北京的种种优点,并感谢了何振梁为国际奥委会的付出,最后他举起了高斯柏的手,大喊:“2000年奥运会的最终举办地是——悉尼!

那一刻,何振梁鼻头一酸,但是他仍旧伸出了双手,为澳大利亚代表高斯柏鼓掌表示庆贺。

这一刻,会场外的雨好像下的更大了些。

2000年北京申奥失败(1993年北京仅两票之差申奥失败)(8)

2008申奥成功

会议结束后,监票人告诉了何振梁说:“这次太可惜了!只落后了两票!”

何振梁苦笑着,连连摇头。

后来,何振梁把会场中发生的事都说给了邓小平听。

邓小平微笑着告诉何振梁:“我们这是第一次申奥,有几个人能第一次就成功呢?欧美想要干扰我们,那就随他们。我们只要专心搞自己的事情,总有一天,会在我们的国家举办一次奥运会!

事实正如邓小平所说,八年后的莫斯科,何振梁又一次站到了申奥的舞台上。这次,他凭借自己精湛的陈述和出众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各位委员和主席的一致青睐,一举夺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令人惋惜的是,此时,邓小平已经与世长辞了,没能亲眼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但是何振梁坚信,那位老人,在天之灵看到自己毕生的夙愿终于实现,一定还是会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与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