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告诫后人的名言(林则徐及其后人的家风故事)(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澳门路16号,是一座由假山、花木、鱼池、草坪等诸多元素组成的古典园林建筑。这原是林家子弟读书学习的场所,现在已成为林则徐纪念馆。走进纪念馆,一过仪门即有石铺甬道通达“御碑亭”。亭前一副楹联引人驻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一楹联是1842年8月林则徐被发配伊犁充军,途经西安与家人道别时所作。寥寥数语,畅快淋漓地展现了林则徐的爱国之情、磊落胸怀和责任担当,被人们广为传颂。而纵观林则徐一生,亦无愧此语。170多年来,林家子孙皆引以为傲,并把此联奉为重要家训之一。

诗书继世 情怀始渐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清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是闻名中外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生于一个清贫的读书人家,父亲林宾日是一个“家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的书生,靠在私塾教书勉强维持生计。尽管如此,林则徐的父母始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林则徐告诫后人的名言(林则徐及其后人的家风故事)(2)

林则徐4岁时,父亲林宾日便“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父亲的启蒙教育,促成了林则徐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林则徐的母亲是闽中宿儒陈圣灵的第五女,是位“幼读书,通晓大义,勤于女红”的女性。面对贫苦的生活,她对儿子的要求是:“男儿务为大者、远者,岂以是琐琐为孝耶?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矣。”在林则徐自己的记述中,幼时的生活场景是早晨随父亲到私塾去读书,晚间回到家中,放一张小小的桌子,兄弟们在一边读书,母亲与姊妹在另一边做针线活。如此家庭环境与教育,养成了他坚韧向上、勤奋好学的品行,读书、爱书伴其一生。

林则徐13岁时,父亲林宾日节衣缩食,把他送进鳌峰书院学习。在老师郑光策的教导下,他开始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眼界大为开阔。七年时间里,林则徐研读了儒家经典以及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著作,诵读先秦诸子著作及《史记》《汉书》等史书,广涉历代文集、笔记、佛经、医书等。这些诵读坚实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他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游走自如,并养成他“海纳百川”的气度,为其关注并研究西方文化奠定了基础。

林家长辈的“朋友圈”也影响着林则徐。林宾日平日结交的多是志高行洁之士,他的一位好友林雨化,为人耿直敢言,不怕触怒权贵,林宾日非常赞赏。林则徐少年时常听父亲谈起这位同乡前辈的轶事,深表钦佩。后林雨化因揭发和抨击福建贪官按察使钱士椿的罪行,被遣戍新疆,林宾日并未怕祸及自身而避之不见,反倒带着10岁的林则徐一起参加送别。这些细节,塑造了林则徐刚直的风骨。

言传身教 承家报国

林则徐一生为官四十载,曾五任总督、两任钦差大臣。在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中,他始终不忘教诲子女。

读书明理是林则徐对子女的最基本要求。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督促子女读书方面,他非常注重以身示范,正可谓“在官时无日不读书,暇手一编,数十年寒暑不辍”。前往广东禁烟时,林则徐带的行李共四千六百余斤,其中绝大多数是书籍。即使是流放边远的新疆,他也不忘带着书籍。他的好友、福州藏书家郭柏苍在《竹间十日话》中称,林则徐西戍登程后,“大车七辆,载书二十箧,曰: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余皆公卿求书绫绢宣纸也。”这种时时带书、有空就读的做法为子女作出了最好的示范。他还很注意与家人和孩子进行沟通,子女们经常把诗文习作和书法寄给父亲评点,林则徐无论公务多忙,总是抽空复信给予指导。

他还非常注意教育子女知进退,懂取舍。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抵达广州后,在写给夫人的信中说道:“做官不易,做大官更不易。人以吾奉命使粤,方纷纷庆贺。然实则地位益高,生命益危……务嘱次儿须千万谨慎,切勿恃有乃父之势,与官府妄相来往,更不可干预地方事务。”他还给在京做官的长子林汝舟写信:“为官时应时时做归计,勿贪利禄,勿恋权位;而一旦归家,则又应时时作用世计,勿儿女情长,勿荒弃学业,须磨砺自修,以为一旦之用。”进退之间,无不是为了国家民族利益。在林则徐的敦促和教诲下,他的三个儿子:林汝舟、林聪彝、林拱枢为官均廉洁而有政绩。

德厚流光 百年传承

时光荏苒,林则徐的子孙后辈们牢记祖训,在各自的岗位上多能勤奋上进、克己奉公,不计较个人得失。

林则徐的曾孙林轼垣曾任北洋政府驻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地领事,抗日战争时期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经济艰难。南京汪伪政权的“外交部长”梁鸿志知道林轼垣的外交才干,企图拉他入伙。林轼垣不为高官厚禄的诱惑所动,严词拒绝:“林文忠公(林则徐谥‘文忠’)的子孙不当汉奸。”

林墨卿,后更名凌青,是林则徐的五世孙。抗战初期,他就读于燕京大学时,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时期,凌青曾在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外事组工作,负责美军观察组的接待和翻译,还曾担任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语译员。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凌青就是这次谈话的现场翻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凌青参与了使中美关系解冻的“乒乓外交”。这是一场闪电式的“乒乓外交”,而中国方面具体实施这一外交任务的正是凌青。在美国代表团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前,凌青亲自到机场巡行检查,当他一眼瞥见悬挂在机场醒目处的一条“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巨幅标语时,顿时觉得与那天的外交活动气氛极不协调。凌青果断下达命令:“取下!出了问题由我负责”。在极“左”思潮猖獗的年代,这是需要很大勇气与魄力的。这也正是“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家训的生动体现。

林则徐告诫后人的名言(林则徐及其后人的家风故事)(3)

一些市民向林则徐塑像献花

时至今日,林则徐的精神财富依然滋养着林家的子孙后代。林岷,林则徐的六世嫡孙女,是中国戏曲学院研究员、教授。自幼在父母的教诲下,林岷养成了勤奋读书的习惯,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撰写了《中国文化史概述》《中国大事本末》等多部著作。此外,在教学伏案之余,她还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尽力为国家多做贡献。澳门回归前后,林岷组织了七个艺术团体到澳门演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林则徐告诫后人的名言(林则徐及其后人的家风故事)(4)

(来源: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