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说往事的诗句(世说翔语那一剑的风情)(1)

时也命也,既生瑜何生亮,人生总是遍布巧合,所以充满遗憾和惊喜。半个月前我还在为《你的名字》免费推广,以文青犯二的劲头儿高呼“即便我们在钢筋水泥从里挣扎苟活,仍不免会有诗和远方的奢望和梦想”,这一周这部标准日系范儿的动画电影终于登陆了,我却又为另一部华语电影的PK受挫而我心忧之,天生劳碌命的自嗨型思考一旦开启,就停不下来。

因为这一部电影承载了更多我的个人情感,这部电影,就是同样这周上映的《三少爷的剑》。

笑说往事的诗句(世说翔语那一剑的风情)(2)

三少爷是谁?三少爷的剑怎么了?这是电影一定要告诉大家的,却不是我要知道的。我要看的,是谢晓峰白衣胜雪的孤寂背影和沦为“没用的阿吉”时落拓的沧桑是否和三十年前我第一次读古龙这部武侠时想象的一样;我要看的,是燕十三惺惺相惜的眼神和高手见电光火石中交锋的秒懂和欣赏是否和三十年前我第一次读古龙这部武侠时想象的一样;我要看的,是神剑山庄的梅花和湖水,暗香浮动和春绿如蓝的模样是否和三十年前我第一次读古龙这部武侠时想象的一样。

以及,谢老爷子已经化境无物的举重若轻和化繁为简,在大银幕上能否纤毫毕现。

笑说往事的诗句(世说翔语那一剑的风情)(3)

古龙是神一样存在的武侠巨匠,前无古人,后也一直未见来者,温瑞安或者丁情、黄鹰、周翔们有其才未有其情,得其韵亦未得其神,所以也就永远无法像古龙一样站在和金庸比肩的高度谈笑江湖。古龙优秀的,或者说一直让追随者们津津乐道的作品和人物太多,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西门吹雪、铁中棠、叶开、傅红雪、萧十一郎、江枫、燕南天、江小鱼、花无缺、、孟星魂、赵无忌、萧泪血、王动、郭大路……,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部曾经耸动武林的巨作,即便是短篇的如《七种武器》里的人物,小马、杨铮、秋凤梧、萧少英们也同样声名赫赫,每一个古龙迷都可以如数家珍。

三少爷算是个例外。

三少爷算是个例外。

笑说往事的诗句(世说翔语那一剑的风情)(4)

三少爷在故事里出场的戏份其实远远比不上燕十三,三少爷的脆弱和任性,寂寞和隐忍,都距离一个“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的剑神气概相去甚远。那些关于死亡与重生的“第十三剑”、“第十四剑”、“第十五剑”用流水和瀑布的比喻来解释,更是充满了哲学味道。这部书注定了是一部思考大于厮杀的孤品神作,三少爷这个人,也注定了只能是但闻其名、未见其人的传说。

迷恋哥,不就因为哥曾经是传说么。

所以这样的作品难拍,这样的人难演。2001年的时候,由海润公司出品,靳德茂执导,何中华、俞飞鸿、王千友、陈继铭、张伊菡、霍思燕、陈龙、刘莉莉、杨若兮等联袂出演了同名的古装武侠电视剧,评价一般;1977年,邵氏出品、楚原导演,尔冬升、余安安、凌云主演了根据古龙1975年的同名武侠小说改编的武侠电影,注意,那时候,尔冬升可能已经埋下了今日重拍的种子,《三少爷的剑》也成为尔冬升的成名作。有传闻说已经成为香港知名导演的尔冬升对于那部令他成名的电影念念不忘,从2001年起就开始筹划翻拍这部经典名作,原本尔冬升希望自己执导,但最终还是请来徐克掌舵,自己改任兼制,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组合没能和我们见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林更新、何润东、江一燕、蒋梦婕围在尔冬升旁边的版本,我相信这不仅是怀旧制作,也是致敬之作。

笑说往事的诗句(世说翔语那一剑的风情)(5)

武侠片一直是当成动作片来拍的,这当然没什么不对,但是就像当年古龙摒弃了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路子另辟蹊径一样,其实的确还可以换个思路来拍武侠。好莱坞曾经出品过很多范本,比如《教父》,比如《黑帮家族》,暴力美学的提出和人性善恶的两面性是主调,打斗只是穿插的情节画面。当然《三少爷的剑》票房的一时落败并不能证明拍摄的不成功,但是放在和《你的名字》一起比较时,我们心里一定知道,触碰灵魂的呈现方面做得不够,并不是打斗场面和套路设计的不够完美,才造成了高低立判的结果。

笑说往事的诗句(世说翔语那一剑的风情)(6)

拍《窃听风云》拍了三部都大获成功的尔冬升,一定是带着某种想法来重拍《三少爷的剑》,但是也许是妥协太多,也许是小鲜肉们功力不够,我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那个故事。当年张艺谋拍《英雄》的时候, 是太想讲哲理,导致了大众在观念上的不认同,甄子丹拍《一个人的武林》的时候,太强调所谓的“内外兼修”,造成了情节上的小混乱,徐克拍《七剑下天山》的时候,尝试了新的叙事手法却没有融合好“武侠”的核,导演们殚精竭虑的追求自己心中的武和侠,但都有遗憾留在胶片上。

如果让我给尔冬升提一个建议,我会建议他再看看王家卫拍的《东邪西毒》。

江湖也是人生,剑客也是肉身。我们都逃不脱生老病死,我们都挣扎在嗔怒癫妒。那一剑的风情,一定是死亡和神秘,恐惧和未知,一定不是手挽剑花的“力劈华山”或者“苏秦背剑”,那一剑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

作者:任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