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翠绿嫩绿墨绿从浅到深排列(从翠绿到墨绿韩娟芳)(1)

2022壬寅年,嘉禾大地,踏青春游、扫墓祭祖的清明节看来被疫情打乱了。

从古至今,清明时节祭祀祖先,从习俗变成了习惯。烧一叠纸钱,献一束鲜花,理一理坟头的杂草,是晚辈不忘先人的无限缅怀之情。

我们南湖区东边的农村中还有个礼节,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扫墓,最好要带上青团、粽子之类的点心以表客气、尊重,绝不能空着手去祭祀、扫墓,不然会不吉利。

母亲在世的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去外祖母坟头祭扫时,总要在繁忙的农活中挤出来时间来,提前一星期用新鲜的石灰粉腌制青菜叶,通过一道道复杂的程序,做上两三笼屉的“青粑粑”,拿到舅舅那边,五户人家,一家家分着给。舅妈、表嫂们经常称赞母亲做的“青粑粑”极好吃。青团也是老父的喜爱,他吃惯了母亲的青团,这让母亲越发做得起劲。

母亲走得早,我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没忘记她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清明节做糕点的规矩。

以往在厂里上班,我时常会得到一起干活的婶婶、阿婆们的帮助,她们在清明节到来之前,会多腌制点“青头”(青菜叶子)给我,省得住在小镇的我,还要跑来跑去腌数量不多但工序却复杂的“青头”。

然而被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按下了“暂停键”的仲春,眼看清明节临近,停产在家的我倒也有空闲,我也想尝试用艾草叶来做青团。

清晨早饭后赶往乡下,在搬迁后的老宅基地旁寻找草头儿(艾草)。春天,沟渠边,水塘旁,枯草丛中那一寸寸生长的草头儿还带着露珠迎接着我。个把小时左右,我摘了满满的一马夹袋翠绿,兴高采烈地回家。去除了硬梗,留下了嫩头和叶片,清洗干净,在“下厨房”App中找到了艾叶如何做青团的讲解。

翠绿嫩绿墨绿从浅到深排列(从翠绿到墨绿韩娟芳)(2)

让艾叶在锅中洗了热水澡,加入了些食用小苏打,急忙又在凉水中冲洗一番,借用了女儿的榨汁机,把艾叶榨得粉身碎骨。雪白的糯米粉掺杂着碧绿的艾草浆,慢慢和成了翠绿的粉团。甜甜的芝麻豆沙馅包裹在粉团中间,再搓成圆圆的青团。

看着这养眼的翠绿色,心花怒放。等上锅蒸,刻把钟左右,揭开了锅盖,雾气中那翠绿不见了,出现在眼前的是深墨绿。端上桌,拍图发给每年用艾草做青团的朋友,朋友语告诉我,是艾叶放多啦,他也碰到过。恍然大悟。

吸取教训,重新做过吧。心想这个总比健康码从红码、黄码变绿码容易得多了。心头惦记着在酒店隔离的弟媳,拨通电话,告诉她不着急,“青粑粑”已做好,耐心等待隔离期满,平安回家。电话那头传来弟媳爽朗的笑声:一切都好,体温正常,饮食起居胜过家,每天配着水果、饮料的三餐送到门口,就怕回来养胖啦。

作为次密接者隔离在家中的弟弟也向我报来了平安:一切安好,只是辛苦了那些志愿者和“大白”们。他们把鸡鸭鱼肉、各类蔬菜送到家,每天还要测量体温和核酸检测。

弟弟关照我:多去看看一个人居住的老父,在加油站上班时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不要到处乱跑。

看着眼前的青团,从最初的翠绿到眼前的墨绿,犹如初春时嫩绿的草木,到了暮春初夏时越加苍翠。

人间最美四月天,愿清明的青团替我们捎去对亲人的问候。希望到了暮春初夏,一切都会变好。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